FRP拉杆的紧凑型机械粘结复合锚固系统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2728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66177.0

    申请日:2023-1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RP拉杆的紧凑型机械粘结复合锚固系统及施工方法,该锚固系统包括两组分别锚固于FRP杆体两端锚固段的锚具,每组锚具均包括锚固套筒、尾部堵杆、限位堵头和粘结胶体;尾部堵杆可拆卸式安装在锚固套筒的尾部内并封堵锚固套筒的尾端,限位堵头安装在锚固套筒的头部内;FRP杆体的端部呈锥体结构并插入在锚固套筒内,FRP杆体贯穿锚固套筒的头部和限位堵头;粘结胶体密实填充在锚固套筒与FRP杆体之间间隙内,使FRP杆体的锚固段锚固在锚固套筒内。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夹片式锚具加工难度大、成本高,以及粘结式锚具锚固能力有限、加工难度大、成本高、应用受限的问题。

    深基坑狭窄区域回填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16046B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711001224.4

    申请日:2017-1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基坑狭窄区域回填施工方法,基坑中设有沿基坑的边沿设置的支护结构和地下室外墙,支护结构和地下室外墙之间设有换撑板,换撑板上形成有沿基坑的边沿间隔设置的多个下料口,支护结构、地下室外墙和换撑板的底部之间形成回填区域,该方法通过依次对多个下料口下方的回填区域进行回填和振捣棒振捣,进而连续的、多点式的对回填区域进行回填使得回填区域的回填密实。本发明解决了在基坑支护与建筑物外墙之间操作间距狭窄时,采用传统方法对基坑回填存在的人工夯实、机械碾压不方便的问题。

    一种消除混凝土表面色差的制剂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29942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10351261.8

    申请日:2014-07-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混凝土表面色差的制剂及施工方法,所述制剂的组分包括水性基环氧乳液、滑石粉和水,所述水性基环氧乳液、滑石粉和水的重量比为12~16:20~28:100。水性基环氧乳液能随拌和浆液附着混凝土表面微细孔填充,改善修饰后外观色泽。经过剔凿、批嵌、清除污染源等处理后的混凝土表面,通过正确的涂刷工艺和制剂,其混凝土表面色泽光滑、均匀无瑕疵、整体感强、手感柔和、观感整洁自然、附着力强,与原混凝土有良好的相容性,且对粉刷层的附着无影响,是一种经济、简便、可操作性强的制剂及方法,对混凝土表面色差消除效果显著。

    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样品管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83592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382148.9

    申请日:2019-0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样品管理方法,包括步骤:利用BIM技术建立工程所需样品的样品模型建立包含所述样品模型的样品数据库;将所述样品数据库中的样品送检并将送检结果记录到所述样品数据库中;将所述样品模型与工程的建筑模型进行匹配性比较;根据所述送检结果和匹配性比较的结果确定最终选用的样品并封样入库;依据封样样品在所述样品数据库中的数据和所述样品模型对工程材料进行进场检验;建立工程最终的建筑模型,将实际选用样品的数据导入所述建筑模型中。本发明利用BIM技术将建筑模型和样品管理相结合,有效解决了现有样品、样品设计与确认、封样制度以及样品工程施工与验收存在的若干问题。

    基于智能管理系统的建筑垃圾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90689B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410379942.5

    申请日:2014-08-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58

    Abstract: 本发明的基于智能管理系统的建筑垃圾回收方法,包括通过网络连接的工程项目终端、处理终端以及管理平台;步骤包括:工程项目终端向管理平台发出一垃圾回收指令,包括待回收垃圾的设定特征数据;管理平台接收垃圾回收指令,选择匹配设定特征数据的处理中心,将垃圾回收指令传输至处理终端;处理终端选择匹配于设定特征数据的垃圾回收载体,回传垃圾回收载体的标识信息;工程项目终端接收该标识信息,基于标识信息与设定特征数据建立本次垃圾回收的任务数据包;垃圾回收载体执行垃圾回收任务过程中,采集垃圾回收载体的标识信息与垃圾回收过程中生成的实际特征数据,将其与对应于同一标识信息的设定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基于比对结果,执行相应操作。

    基于智能管理系统的建筑垃圾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90689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379942.5

    申请日:2014-08-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58

    Abstract: 本发明的基于智能管理系统的建筑垃圾回收方法,包括通过网络连接的工程项目终端、处理终端以及管理平台;步骤包括:工程项目终端向管理平台发出一垃圾回收指令,包括待回收垃圾的设定特征数据;管理平台接收垃圾回收指令,选择匹配设定特征数据的处理中心,将垃圾回收指令传输至处理终端;处理终端选择匹配于设定特征数据的垃圾回收载体,回传垃圾回收载体的标识信息;工程项目终端接收该标识信息,基于标识信息与设定特征数据建立本次垃圾回收的任务数据包;垃圾回收载体执行垃圾回收任务过程中,采集垃圾回收载体的标识信息与垃圾回收过程中生成的实际特征数据,将其与对应于同一标识信息的设定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基于比对结果,执行相应操作。

    索穿梁洞口处的空间位移支座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7401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990853.8

    申请日:2024-07-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索穿梁洞口处的空间位移支座体系及其施工方法,该体系包括洞口盖板、防火填充材料、弹簧支座组件和封边模板;弹簧支座组件安装在钢梁上的楼承板内,若干组弹簧支座组件沿索穿梁洞口的边缘处布置;封边模板沿索穿梁洞口与楼承板的交界部位周向设置并安装在若干组弹簧支座组件上,洞口盖板活动罩盖在索穿梁洞口的顶部并与楼承板的表面齐平设置,洞口盖板与钢索上的钢套管和弹簧支座组件固定连接,且洞口盖板与封边模板之间留有活动间隙;防火填充材料填充在索穿梁洞口内。本发明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索穿梁洞口节点防火性能不佳、钢套管位移同步性不佳、封堵不密实的问题。

    回填式地下室施工方法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501829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010357252.5

    申请日:2020-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填式地下室施工方法,首先进行地下室墙体施工,地下室墙体包括高跨区域墙体和低跨区域墙体,高跨区域墙体施工至高跨区域的次梁底位置,低跨区域的墙体施工至低跨区域的首层梁板的板底位置;然后回填高跨区域地下室的内部空间间隙的土方以及低跨区域地下室的内部空间间隙的土方,高跨区域地下室的内部空间间隙的土方回填至次梁底位置,低跨区域地下室的内部空间间隙的土方回填至低跨区域的首层梁板的板底位置;之后浇筑低跨区域的首层梁板,施工高跨区域的主次梁,高跨区域的主次梁施工至高跨区域的首层梁板的板底位置;最后进行高跨区域的首层梁板的板底模支设、钢筋绑扎,浇筑高跨区域的首层梁板。

    回填式地下室施工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501829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357252.5

    申请日:2020-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填式地下室施工方法,首先进行地下室墙体施工,地下室墙体包括高跨区域墙体和低跨区域墙体,高跨区域墙体施工至高跨区域的次梁底位置,低跨区域的墙体施工至低跨区域的首层梁板的板底位置;然后回填高跨区域地下室的内部空间间隙的土方以及低跨区域地下室的内部空间间隙的土方,高跨区域地下室的内部空间间隙的土方回填至次梁底位置,低跨区域地下室的内部空间间隙的土方回填至低跨区域的首层梁板的板底位置;之后浇筑低跨区域的首层梁板,施工高跨区域的主次梁,高跨区域的主次梁施工至高跨区域的首层梁板的板底位置;最后进行高跨区域的首层梁板的板底模支设、钢筋绑扎,浇筑高跨区域的首层梁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