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和图集的深化设计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464328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011048887.3

    申请日:2020-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和图集的深化设计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导入Revit软件的CAD图纸的图集标注,得到CAD图纸的图集;将CAD图纸中的图像矢量化为可编辑的参数化CAD图形,包括:识别图像中的文字、标注并转化成对应的参数图块;识别图像的各个转角的点并连接成形状,与参数图块的数据关联,形成参数化CAD图形;在参数化CAD图形上选取需建模的图块,将图块上的图形边线转化成可编辑的轮廓线,通过Revit建模方式生成模型;采集所建模型的文件数据并与图集相关联,形成对应图集的模型族库大数据。本发明可以识别搜索图集、提供图集类似做法、图集截图、图像矢量化、图集相关模型数据库等功能为一体。

    用于ETFE屋面膜索与檐口的转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0918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615656.8

    申请日:2024-05-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ETFE屋面膜索与檐口的转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多根悬挑梁,悬挑梁连接于檐口结构,多根悬挑梁沿檐口结构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一索夹结构,安装于悬挑梁的第二端;第二索夹结构,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索夹结构上;锚定板,悬挑梁的第一端形成有竖向设置的贯孔,锚定板的下端插设于贯孔中,径向索的端部可拆卸地连接于锚定板;索鞍,安装于悬挑梁的中部,第一索夹结构的面向檐口结构的一侧形成有卡槽,索鞍的一侧嵌设于卡槽中,索鞍的顶部形成有贯通的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两端的分别对准于第二索夹结构和锚定板,径向索的端部嵌设于弧形凹槽中。本发明解决了在檐口处,索系支承式膜屋面结构与檐口结构转换连接困难的问题。

    基于BIM技术和图集的深化设计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464328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048887.3

    申请日:2020-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和图集的深化设计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导入Revit软件的CAD图纸的图集标注,得到CAD图纸的图集;将CAD图纸中的图像矢量化为可编辑的参数化CAD图形,包括:识别图像中的文字、标注并转化成对应的参数图块;识别图像的各个转角的点并连接成形状,与参数图块的数据关联,形成参数化CAD图形;在参数化CAD图形上选取需建模的图块,将图块上的图形边线转化成可编辑的轮廓线,通过Revit建模方式生成模型;采集所建模型的文件数据并与图集相关联,形成对应图集的模型族库大数据。本发明可以识别搜索图集、提供图集类似做法、图集截图、图像矢量化、图集相关模型数据库等功能为一体。

    基于智能管理系统的建筑垃圾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90689B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410379942.5

    申请日:2014-08-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58

    Abstract: 本发明的基于智能管理系统的建筑垃圾回收方法,包括通过网络连接的工程项目终端、处理终端以及管理平台;步骤包括:工程项目终端向管理平台发出一垃圾回收指令,包括待回收垃圾的设定特征数据;管理平台接收垃圾回收指令,选择匹配设定特征数据的处理中心,将垃圾回收指令传输至处理终端;处理终端选择匹配于设定特征数据的垃圾回收载体,回传垃圾回收载体的标识信息;工程项目终端接收该标识信息,基于标识信息与设定特征数据建立本次垃圾回收的任务数据包;垃圾回收载体执行垃圾回收任务过程中,采集垃圾回收载体的标识信息与垃圾回收过程中生成的实际特征数据,将其与对应于同一标识信息的设定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基于比对结果,执行相应操作。

    基于智能管理系统的建筑垃圾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90689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379942.5

    申请日:2014-08-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58

    Abstract: 本发明的基于智能管理系统的建筑垃圾回收方法,包括通过网络连接的工程项目终端、处理终端以及管理平台;步骤包括:工程项目终端向管理平台发出一垃圾回收指令,包括待回收垃圾的设定特征数据;管理平台接收垃圾回收指令,选择匹配设定特征数据的处理中心,将垃圾回收指令传输至处理终端;处理终端选择匹配于设定特征数据的垃圾回收载体,回传垃圾回收载体的标识信息;工程项目终端接收该标识信息,基于标识信息与设定特征数据建立本次垃圾回收的任务数据包;垃圾回收载体执行垃圾回收任务过程中,采集垃圾回收载体的标识信息与垃圾回收过程中生成的实际特征数据,将其与对应于同一标识信息的设定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基于比对结果,执行相应操作。

    桩垂直度测量仪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116235U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20747944.5

    申请日:2015-09-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桩垂直度测量仪,包括:底盘,上表面具有刻度线;立杆,垂直设立于底盘上且包括相对的第一侧以及第二侧;连接线,挂设于立杆的顶端且包括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收放连接于立杆的第一侧,第二连接端自由垂落于立杆的第二侧;铅锤,挂设于第二连接端以供下落于底盘的刻度线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如何更加高效安全地完成桩垂直度测量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垂直度测量施工的精准度及安全性。

    二层以上清水混凝土外墙模板体系与外脚手架的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435875U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420787095.1

    申请日:2014-12-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层以上清水混凝土外墙模板体系与外脚手架的连接结构,所述外墙模板体系包括在已施工的下层外墙上安装的上层外墙模板、以及安装于所述上层外墙模板的龙骨,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顶撑杆,包括顶撑于所述龙骨上的顶撑端和连接于所述外脚手架的连接端;拉杆,包括拉结于所述龙骨上的第一拉结端和拉结于所述外脚手架的第二拉结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贯穿连接于所述上层外墙模板的龙骨与所述外脚手架之间设置顶撑杆与拉杆,使得顶撑杆对龙骨施加的顶撑力与拉杆对龙骨施加的拉结力处于一个应力平衡状态,解决了现有的高层外墙模板稳固性不足、容易脱落等问题,进而使得高层外墙模板更加稳固,不易脱落。

    钢筋间距检测装置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355839U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20069072.X

    申请日:2019-0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间距检测装置包括:长度可调节,且间隔开设有观测孔的检测尺,所述观测孔的圆心之间的距离等于钢筋之间的标准间距,所述检测尺的底部形成有对应于所述观测孔的限位槽,所述检测尺通过位于一端部的所述限位槽卡接于对应的钢筋,进而观测其余的钢筋的位置是否与对应的观测孔相对应,以实现钢筋间距的检测,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常常采用直尺或卷尺平放于钢筋上,测量两个钢筋之间的间距,在此过程中尺容易移动而影响读数的精确度,且需要进行多次读数效率低下的问题。

    临时道路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530369U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20008820.5

    申请日:2015-01-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临时道路,包括:位于底层的道路基础;铺设于所述道路基础上的土工格栅;浇筑于所述土工格栅上的混凝土层。本实用新型利用土工格栅代替钢筋,将土工格栅置于混凝土层中,由于土工格栅具有较大的取向度和结晶度,解决了现有的一次性混凝土路面施工成本高、施工周期长等问题,从而提高了路面的拉伸强度,增强了地基的承载力,防止路面塌陷或产生裂纹,保持地面美观整齐,并且施工方便,省时,节约了成本,并且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和长期稳定性。

    一种斜屋面绿化防滑结构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375817U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21070332.2

    申请日:2024-05-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屋面绿化防滑结构,其中过滤层、排水层、保护层、阻根层和防水层均沿前后方向设置并均沿斜屋面倾斜方向设置且上下依次设置,防水层设置在斜屋面上;固定组件的固定块设置在保护层上并穿设排水层和过滤层,多块固定块沿斜屋面倾斜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多个固定组件前后相互间隔设置;第一防滑构件沿斜屋面倾斜方向设置并连接固定组件的该多块固定块,第一防滑构件与固定组件一一对应设置;第二防滑构件沿前后方向设置并连接第一防滑构件,多个第二防滑构件沿斜屋面倾斜方向相互间隔设置,从而通过第一和第二防滑构件形成网格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斜屋面绿化表面覆土层进行物理防滑,从而有效保证土体和植物的稳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