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18689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251800.6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4G21/00 , E04G13/02 , E04G13/04 , E04G11/36 , E04B1/38 , E04B1/20 , E04B1/21 , E04B1/98 , E04H9/02 , E04B1/3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阻尼结构保护层的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方法,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延性材料与普通混凝土结合位置存在拉应力峰值区不连续,使建筑仍然存在疲劳裂纹或脆性破坏的问题。本方法的准备工作包括制作组成高延性组合占位模板得构件、制作混凝土浇筑用模盒、制作模盒板组件的步骤;本方法的混凝土施工包括在钢筋骨架上有序安装模盒板组件和上保护层占位部、有序拆除各模盒板及各高延性组合占位模板构件保护层占位板构件的步骤;本方法的保护层施工包括在具有让位部阻尼结构的保护层让位部进行高延性材料铺设的步骤。本发明方法能大幅降低混凝土框架裂缝产生和脆性传递,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建筑框架结构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41868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251745.0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带有阻尼结构的保护层组合占位模板及建筑框架结构,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解决了高延性保护层与普通混凝土在拉应力峰值区不连续而导致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脆性、破坏的问题。本发明的带有阻尼结构的保护层组合占位模板包括上保护层占位部和下保护层占位部;上保护层占位部和下保护层占位部设置在混凝土楼板的楼面上部和楼面下部,并沿框架梁和框架柱的方向呈立体十字交叉式样布设;上保护层占位部和下保护层占位部均设置有阻尼占位和箍筋键槽。使用本发明的保护层组合占位模板施工,能大幅降低混凝土框架裂缝产生和脆性传递,提高建筑框架结构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5233888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110463523.X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高差鞍形轮辐结构体系,属于建筑工程空间结构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轮辐式索结构体系不适用外环大高差、外环长短轴差异大、径索长度差异大的情形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内拉环、外压环和径向索杆桁架,所述外压环和所述内拉环在空间中均呈马鞍形,所述径向索杆桁架包括径向撑杆索杆桁架,所述径向撑杆索杆桁架包括下撑杆,所述下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外压环连接,所述下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拉环连接。本发明采用刚性的下撑杆连接内拉环和外压环,提供空间整体刚度,能够成型大高差马鞍形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9667344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1910168940.4
申请日:2019-03-06
Applicant: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轨支座及含有其的大跨度建筑体系,包括上滑动轨道、下滑动轨道及中间转动支座;所述中间转动支座包括可相互转动连接的支座上部及支座下部,所述支座上部用于与上滑动轨道滑动连接;所述支座下部用于与下滑动轨道滑动连接;所述上滑动轨道的长度大于宽度;所述下滑动轨道的长度大于宽度。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克服传统支座位移方向,位移量及受力的局限性,并能根据要求调节支座高度宽度,受力合理,加工方便,能适应复杂的受力条件,可更好地满足建筑造型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434428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190706.X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4B1/342 , E04B7/08 , E04H12/00 , E04B1/38 , E04B1/58 , E02D27/12 , E02D27/01 , E02D27/42 , E04B1/98 , E04H9/02 , E04H9/14 , E04B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形交叉编织索网结构、立体城市穹顶及大跨度建筑穹顶,属于建筑结构设计技术领域,解决了大跨度穹顶不能满足内部采光需求及超高层结构周向平衡难于调整的问题。本发明的环形交叉编织索网结构包括巨型环桁架、屋盖索网单元和连接器;巨型环桁架的内环桁架、中环桁架和外环桁架对应设置在同心设置环形建筑群的内环塔楼群、中环塔楼群和外环塔楼群的顶端,屋盖索网单元通过连接器连接在相邻的巨型环桁架间;屋盖索网单元包括钢索和双层索夹;相邻巨型环桁架边沿均布数量相同的连接器,钢索对称交织,在交叉点处设置索夹。环形交叉编织索网结构重量轻,充气膜透光性好,穹顶结构的屋盖对气温变化适应性强,整体轻盈、美观。
-
公开(公告)号:CN115233888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110463523.X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高差鞍形轮辐结构体系,属于建筑工程空间结构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轮辐式索结构体系不适用外环大高差、外环长短轴差异大、径索长度差异大的情形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内拉环、外压环和径向索杆桁架,所述外压环和所述内拉环在空间中均呈马鞍形,所述径向索杆桁架包括径向撑杆索杆桁架,所述径向撑杆索杆桁架包括下撑杆,所述下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外压环连接,所述下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拉环连接。本发明采用刚性的下撑杆连接内拉环和外压环,提供空间整体刚度,能够成型大高差马鞍形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5492243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190709.3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4B1/34 , E04B7/08 , E04C3/02 , E04G21/00 , E02D27/01 , E02D27/12 , E04B1/98 , E04H9/02 , E04H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城市超高层建筑及其构建方法,属于建筑结构设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克服巨型超高层建筑带来的结构侧向刚度不足、内部采光差、没有适用的基础形式等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立体城市超高层建筑包括建筑基础、巨型环状结构、中央塔楼和穹顶结构;多个巨型环状结构分别设置在一组同心环上;建筑基础设置在巨型环状结构下部;中央塔楼设置在位于中心巨型环状结构的上端部;穹顶结构支承于各所述巨型环状结构顶部。本发明立体城市超高层建筑超大体量、基础牢靠、透光性好、空间利用率高。本发明构建方法安全、可靠,便于施工,工法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09667344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910168940.4
申请日:2019-03-06
Applicant: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轨支座及含有其的大跨度建筑体系,包括上滑动轨道、下滑动轨道及中间转动支座;所述中间转动支座包括可相互转动连接的支座上部及支座下部,所述支座上部用于与上滑动轨道滑动连接;所述支座下部用于与下滑动轨道滑动连接;所述上滑动轨道的长度大于宽度;所述下滑动轨道的长度大于宽度。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克服传统支座位移方向,位移量及受力的局限性,并能根据要求调节支座高度宽度,受力合理,加工方便,能适应复杂的受力条件,可更好地满足建筑造型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93074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1910332846.8
申请日:2019-04-24
Applicant: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肋薄壁箱形梁,包括翼缘和腹板,两个腹板相对侧面上均设置有纵向加劲肋。腹板厚度较翼缘厚度薄。纵向加劲肋采用梯形闭口加劲肋。两个腹板的相对侧面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横肋,多个横肋之间设置有该纵向加劲肋。两两相对设置的横肋之间还连接有缀板。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包含该箱形梁的建筑。本发明通过采用厚度更薄的腹板,并在该腹板上设置纵向加劲肋和横向加劲肋以及缀板,与同腹板厚度无加劲肋的箱形梁相比,腹板面外变形度更小,承载力高、损伤程度低,延性好且耗能性能优;与现有普通薄壁箱形梁相比,用钢量低,自重轻,抗震性能强。该箱形梁可用于任何大跨度建筑结构体系,以提高该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930745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332846.8
申请日:2019-04-24
Applicant: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肋薄壁箱形梁,包括翼缘和腹板,两个腹板相对侧面上均设置有纵向加劲肋。腹板厚度较翼缘厚度薄。纵向加劲肋采用梯形闭口加劲肋。两个腹板的相对侧面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横肋,多个横肋之间设置有该纵向加劲肋。两两相对设置的横肋之间还连接有缀板。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包含该箱形梁的建筑。本发明通过采用厚度更薄的腹板,并在该腹板上设置纵向加劲肋和横向加劲肋以及缀板,与同腹板厚度无加劲肋的箱形梁相比,腹板面外变形度更小,承载力高、损伤程度低,延性好且耗能性能优;与现有普通薄壁箱形梁相比,用钢量低,自重轻,抗震性能强。该箱形梁可用于任何大跨度建筑结构体系,以提高该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