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式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干气密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502774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010324475.1

    申请日:2020-04-23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冷式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干气密封装置,所述干气密封装置包括密封动环、密封静环、弹簧座、水冷组件和透平气缸,其中,密封动环和密封静环组成干气密封主体且密封动环与密封静环之间的间隙能够形成刚性气膜;密封静环与弹簧座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密封,弹簧座与透平气缸之间通过弹簧连接且通过第二密封圈密封;水冷组件与透平气缸连接并对第二密封圈附近透平气缸区域进行局部冷却,确保该区域透平气缸温度低于第二密封圈材质耐受温度。本发明提出采用微通道水冷组件对密封圈附近的透平气缸进行局部冷却,解决透平气缸导热使密封圈周围环境温度超过密封圈材料耐受温度导致的密封圈失效问题。

    干气密封结构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涡轮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468996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829296.3

    申请日:2023-12-28

    IPC分类号: F01D11/04 F01D11/00 F01D25/12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气密封结构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涡轮系统。干气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壳以及设置于密封壳内部的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圈以及依次连接的动环、静环和弹簧座,密封圈设置于静环和所述弹簧座之间;静环和弹簧座中的至少一者中设置有冷却部,冷却部靠近密封圈设置,冷却部中形成有供冷却工质流通的冷却流道,因而通过冷却流道的冷却工质可利用对密封圈进行冷却,无需在涡轮系统的外壳上设置冷却结构,因而不会影响外壳的结构强度,可以保证涡轮系统的可靠性。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288817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990533.3

    申请日:2022-08-18

    IPC分类号: F01K13/02 F01K25/10 F01K7/32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获取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所处环境的当前温度,在确定当前温度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当前温度确定目标配比,其中备用工质为可以改变混合工质温度又不与循环工质反应的工质,根据目标配比配制目标混合工质,将目标混合工质输入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的循环回路,以使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利用目标混合工质进行发电。本申请实施例在环境温度满足预设条件时,通过向循环工质中添加备用工质来调节工质的临界温度,从而使发电的混合工质能够适应更高的环境温度,保证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可以在高温环境中也运行在最优工况。

    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机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559788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24611.7

    申请日:2022-12-01

    IPC分类号: F01D1/22 F01D11/04 F01K25/10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机,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转子组件设置于容纳腔中,且包括转轴和固定于转轴的叶轮;密封组件套设于转轴上,密封组件包括干气密封件和套设于干气密封件靠近叶轮的一侧的辅助密封件,辅助密封件将容纳腔分为高温区和低温区,辅助密封件靠近转轴的一侧具有连通高温区和低温区的泄漏间隙,辅助密封件中有工质流道,工质流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流通段和第二流通段,第一流通段与高温区连通,第二流通段与泄漏间隙连通,位于高温区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通过工质流道流入泄漏间隙中,从而使密封间隙中的低温密封气的温度增加,减小低温密封气泄漏至高温区后产生的热应力,防止叶轮变形或开裂。

    一种集供热、发电、制冷于一体的联合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750005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40040.9

    申请日:2022-11-1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供热、发电、制冷于一体的联合循环系统,包括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子系统,包括:加热器,用于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子系统提供热源;高温透平,用于利用加热器输出的热源发电;冷却器Ⅰ,用于冷却循环回流的二氧化碳介质;还包括:蒸汽朗肯循环子系统,用于利用高温透平的做功乏气作为热源,进行供电和用户制热;射流制冷循环子系统,用于设置在冷却器上游,对进入冷却器Ⅰ前的二氧化碳介质进行制冷。本发明联合循环系统利于实现能源的多层次、多品位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

    换热构件和冷凝器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077267B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0996126.3

    申请日:2022-08-19

    IPC分类号: F28D9/04 F28F3/04 F28B1/02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构件和冷凝器。换热构件包括用于收容第一工质的第一通道,用于收容第二工质的第二通道。沿第一工质的流动方向,第一通道包括依次交替连通的第一渐缩段和第一渐扩段;沿第二工质的流动方向,第二通道包括依次交替连通的第二渐缩段和第二渐扩段;第二通道和第一通道分隔设置,且第一通道沿第二通道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渐缩段用于提高第二工质的饱和温度,第二渐扩段用于降低第二工质的静压。本申请提供的换热构件能使第二工质处于不断被压缩和扩张交替的状态,提高了第二工质与第一工质之间的换热效率,并且能够提高换热构件的湍流程度。

    定子结构、电机及涡轮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15313709B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195409.4

    申请日:2022-09-29

    IPC分类号: H02K1/20 H02K1/32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定子结构、电机及涡轮机组,涉及发电技术领域,通过在定子本体上开设贯穿定子本体的内壁面和外壁面的导流孔,并使该导流孔的延伸方向相对定子本体的径向倾斜,同时,在定子本体上设置与导流孔对应的引流管,从而使位于定子本体的外壁面的辅助工质通过引流管和导流孔,并以第一运动速度流入容纳腔中,带动原本位于容纳腔中的环境工质产生与转子的旋转方向相同的第二运动速度,从而减小容纳腔中的环境工质与转子转动过程中的相对速度,最终减小转子转动时产生的摩擦损耗,提高电机和涡轮机组的效率。

    用于微流道换热器的堵塞装置和堵塞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06979B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45410.3

    申请日:2022-10-12

    IPC分类号: F16L55/10 F28D7/16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微流道换热器的堵塞装置和堵塞方法。该堵塞装置包括:容纳件,容纳件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设置有开口,第二端设置有出液口,容纳件用于容纳堵塞材料;导管,导管的入口连接于容纳件的出液口,导管包括相继连接的多个分段,至少两个分段之间设置弯头部,以使相邻的两个分段通过弯头部弯折连接;管嘴,连接于导管的出口并用于伸入微流道换热器的流道内向流道输入堵塞材料。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堵塞装置能够降低对微流道换热器的管箱内目标流道的堵塞处理的难度。

    一种发电机组耗能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68301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315329.8

    申请日:2022-10-26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电机组耗能装置,其包括容器、加热单元和调节单元,多个加热单元设置于容腔中并与发电机组的输出端可通断地电连接,设置于容腔中的调节元件与发电机组的输出端电连接,接入的加热元件的功率和调节元件的接入功率共同组成了该发电机组耗能装置的消耗功率。通过上述结构,该发电机组耗能装置不仅能够通过调节接入的加热元件的数量来调节该发电机组耗能装置的消耗功率,还能够通过调节调节元件的接入功率对该发电机组耗能装置的消耗功率进行调节,由于调节元件的接入功率是可连续的,使得该发电机组耗能装置的消耗功率的调节是可连续的,其消耗功率的调节精度较高,能够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相匹配。

    换热装置及布雷顿循环系统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388687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341994.4

    申请日:2022-10-31

    IPC分类号: F28D9/04 F28F9/26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及布雷顿循环系统,换热装置包括换热芯体和管件,换热芯体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堆叠连接的换热板,换热板包括相邻的回热段和流量分配段,回热段设置有工质流道,流量分配段为凹槽结构且连通于回热段的工质进出口,流量分配段用于汇集或分配进出口处的工质;管件连通于流量分配段,管件用于输入或输出工质。通过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有效简化换热装置的制作工艺流程和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