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0433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411973.4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N3/0442 , G06N3/006 , G06N3/09 , G06N3/045 , G06N3/098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水‑能均衡的城市短期供水优化调度方法、设备及介质,涉及供水调度优化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利用动态拓扑组合技术,构建待调度城市供水系统网络图;从待调度城市供水系统的历史用水数据中提取用水序列样本作为输入特征;利用用水量预测模型和用水量预测误差确定模型得到下一日用水量预测值;将当前日降水量预报信息输入到水库入库流量预测模型中,得到下一日水库入库流量预测值,确定下一日水库蓄水量变化数据,结合调度模型完成待调度城市供水系统的用水调度,本申请通过构建用水量预测模型和调度模型,能够提高城市日供水调度的效率和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10943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499361.9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网工程多水源多用户输配路径识别方法,涉及水资源管理技术领域,包括:提取水网工程的实体和关系并进行预处理;根据预处理后的实体和关系建设水网工程的拓扑关系网络矩阵;通过拓扑关系网络矩阵识别水网工程的输配链路;基于拓扑关系网络矩阵和输配链路构建多水源多用户水量调配模型;根据多水源多用户水量调配模型进行水源回溯解析。进行水网格局下多水源、多用户、多目标协同管理;对不同输水路径上的工程节点进行差异性分析;对输水路径和供水来源进行解析;根据用水户的需水过程和用水来源实现输配路径的“正向识别”和输配水量的“逆向溯源”,为复杂水网工程的精细化管理、智慧化水利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2697218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11404683.9
申请日:2020-12-05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1F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遥感水文监测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遥感水库库容曲线重构领域。本发明为一种水库库容曲线重构方法,基于遥感技术对水库的库容曲线进行快速重构,获取和处理多源时相遥感影像,并基于遥感与水文数据建立计算库容计算模型,随后对库容曲线进行拟合以及评价库容曲线的重构精度,解决了目前单一影像数据源难以满足不同水位下均有影像的要求、重构曲线效率低、水库面积提取精度不高的问题以及基于遥感技术的库容关系曲线重构的整体流程没有详细地进行系统化、流程化的结构定义,难以形成一套方法进行广泛应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075609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910359487.5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B01D36/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雨水收集层级净化处理方法和系统,能够在下雨时,积水产生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控制,避免早期的过多杂质进入初级和次级的过滤装置,加重后续净化的负担;根据单位时间雨水的增量,监控雨水的情况,更加科学而量化地监控流入情况。避免水量过大时,流入初级过滤室内水过滤效果跟不上的情况。初级过滤室内的直角过滤装置能够将进入初级过滤室内的水进行二次过滤,加强过滤效果,后由右侧出水口流出,进入次过滤室,满足更洁净水过滤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570963B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810463825.5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原河网区非汛期水动力条件改善智能控制方法,包括步骤:在需要改善水动力的河段两端分别建设河道上、下断面闸门,从河网水系中建立一段独立水系;将水补入需要改善水动力的河段上断面一端;测量河段中的河道流速,以河道流速不低于0.05m/s控制,若满足0.05m/s流速的长流水,则实施补水方案,结合河道下断面闸门出流处流量以及上下游水位差,根据闸孔出流公式计算提闸高度,控制河道下断面闸门抬升;若不满足则实施换水方案,先闭合河道下断面闸门,使补水达到设定上下游水位差之后再开启河道下断面闸门,以0.05m/s流速泄水,待上下游水位相等后再闭合河道下断面闸门并重新开始补水。
-
公开(公告)号:CN106872406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094151.1
申请日:2017-02-2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区域降雨均匀度测量系统与方法,其中所述系统包括:一字激光发生器、高速同步器、图像校正标志、数字图像处理器以及两个摄影器;高速同步器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控制一字激光发生器发出光束,同时控制摄影器对待测区域进行图像拍摄,一字激光发生器发出的光束经待测区域中的雨滴折射后,分别在两个摄影器拍摄的图像中成像;摄影器拍摄预设数量组图像,数字图像处理器对摄影器拍摄的图像进行分析,得到区域降雨均匀度空间分布图。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区域降雨均匀度测量方案,基于对雨滴的折射光生成的图像进行相应的图像分析可以准确测量出区域降雨均匀度,且该方法不受人为因素以及设备因素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6830496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122786.8
申请日:2017-03-0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C02F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9/00 , C02F1/001 , C02F1/283 , C02F1/482 , C02F7/00 , C02F2103/001 , C02F2209/00 , C02F2301/046 , C02F230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数据控制多次污水曝气净化循环处理设备,包括第一曝气池、第二曝气池、第三曝气池,所述第一曝气池、第二曝气池、第三曝气池呈阶梯状,所述第一曝气池设有进水管,所述第三曝气池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端口处设有活动挡板机构,所述第一曝气池、第二曝气池、第三曝气池均设有机械曝气装置,所述第一曝气池、第二曝气池之间设有土工布过滤装置,所述第二曝气池、第三曝气池之间设有微小金属永磁收集机构,所述第三曝气池池沿处上设有取样检测装置,所述第三曝气池内设有提升泵,所述污水处理厂内设有中央数据反馈调节系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3477956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310437334.0
申请日:2013-09-2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盆栽试验自动测灌系统和方法,包括:放在盆钵支架上的多个盆钵,多个盆钵沿直线排列形成行,多条盆钵的行排列形成盆钵矩阵,各个盆钵中分别插有与各自供水装置连接的注水管,各条盆钵行列下设有供测重小车运动的路轨,各条路轨上分别设有测重小车,各个测重小车上分别设有运行机构和升级机构,升降机构上设有测重台。本发明采用测重小车对盆钵矩阵中的一行或一列的盆钵轮番测重的方式,使测重传感器的数量大大减少,在提高测重精度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测重传感器的标定维护成本。由于使用测重小车和计算机控制的注水装置,使盆栽试验更加精确,操作更加方便,试验的过程更加易于控制,而试验成本可以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
-
公开(公告)号:CN11837909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565106.X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Q30/028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网工程综合水价测算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涉及水利工程经济分析技术、水资源管理技术领域。包括:基于数据平台,获取水网工程综合水价测算的信息数据;计算水网工程的准许成本、准许收益,以及核定输水量;根据水网工程的不同计价方式及输配路径,计算水网工程的口门多水源综合水价;结合行政管理区域或水价执行区域的实际情况,计算区域多口门综合水价;综合水网信息,计算水网工程的综合水价。本发明能够为复杂水网工程的综合水价制定、精细化管理、智慧化水利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618161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323430.8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估改变取水方式对下游河道污染物浓度影响的方法,首先根据取水活动对污染物的影响进行分类:第一类是没有退水,即沿程退水和集中退水都为0;第二类是只考虑集中退水,即沿程退水为0;第三类是既有集中退水,又有沿程退水;根据不同类别采用不同公式计算改变取水条件后下游考核断面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率p;根据现状下游考核断面污染物浓度C现状与水功能区污染物浓度限值C考核的关系进行取水对河流环境的影响分析,当C现状*(1‑p)未超过C考核时,则取水方式改变对下游河道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很小。本发明利用质量守恒和公式变换,消除了一般计算中必须考虑区间汇水和污染物输入的问题,从而大大减少了资料需求和分析工作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