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59947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911393419.7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拱坝坝肩加固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有限元模型获取坝肩滑块的滑动时程,若所述坝肩滑块的滑动时程中出现不稳定或较大滑动量时,则判定高拱坝坝肩需要加固;若判定高拱坝坝肩需要加固,通过第二有限元模型获取坝肩滑块底滑面上的法向接触力和切向接触力时程;根据法向接触力和切向接触力时程确定最大总加固力,根据最大总加固力对所述高拱坝坝肩进行锚索加固,防止加固后的高拱坝坝肩在地震波时程的作用下出现失稳滑动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1125955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1911334665.5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9/14 , G06Q10/06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震区混凝土坝配筋加固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有限元模型获取大坝损伤因子集合,根据所述大坝损伤因子集合判断大坝是否存在裂缝贯穿风险;若判定所述大坝存在裂缝贯穿风险,通过第二有限元模型获取大坝的主应力集合和正应力集合;根据所述主应力集合确定加固区域集合,根据所述正应力集合获取所述加固区域的最大内力值,并根据所述最大内力值和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确定所述加固区域的配筋量,将所述配筋量发送至预设终端,以使加固人员根据所述配筋量对所述加固区域进行加固,解决了强震条件下坝体出现裂缝贯穿性裂缝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614913B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810252692.7
申请日:2018-03-2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单元配筋率的计算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建筑物的混凝土模型和钢筋模型,采用预设几何单元对混凝土模型进行划分,获取混凝土有限元模型,所述混凝土有限元模型包括M个混凝土单元,M为大于0的整数,采用预设线型单元对钢筋模型进行划分,获取钢筋有限元模型,所述钢筋有限元模型包括N个钢筋单元,N为大于0的整数,根据所述钢筋单元的位置信息、所述混凝土单元的位置信息,获取各混凝土单元的配筋率。实现了能够适用于更多的复杂工程中混凝土单元配筋率的计算,并且能够为后续钢筋混凝土联合作用有限元计算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8614913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10252692.7
申请日:2018-03-2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单元配筋率的计算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建筑物的混凝土模型和钢筋模型,采用预设几何单元对混凝土模型进行划分,获取混凝土有限元模型,所述混凝土有限元模型包括M个混凝土单元,M为大于0的整数,采用预设线型单元对钢筋模型进行划分,获取钢筋有限元模型,所述钢筋有限元模型包括N个钢筋单元,N为大于0的整数,根据所述钢筋单元的位置信息、所述混凝土单元的位置信息,获取各混凝土单元的配筋率。实现了能够适用于更多的复杂工程中混凝土单元配筋率的计算,并且能够为后续钢筋混凝土联合作用有限元计算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1159947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911393419.7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拱坝坝肩加固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有限元模型获取坝肩滑块的滑动时程,若所述坝肩滑块的滑动时程中出现不稳定或较大滑动量时,则判定高拱坝坝肩需要加固;若判定高拱坝坝肩需要加固,通过第二有限元模型获取坝肩滑块底滑面上的法向接触力和切向接触力时程;根据法向接触力和切向接触力时程确定最大总加固力,根据最大总加固力对所述高拱坝坝肩进行锚索加固,防止加固后的高拱坝坝肩在地震波时程的作用下出现失稳滑动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1125955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334665.5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9/14 , G06Q10/06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震区混凝土坝配筋加固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有限元模型获取大坝损伤因子集合,根据所述大坝损伤因子集合判断大坝是否存在裂缝贯穿风险;若判定所述大坝存在裂缝贯穿风险,通过第二有限元模型获取大坝的主应力集合和正应力集合;根据所述主应力集合确定加固区域集合,根据所述正应力集合获取所述加固区域的最大内力值,并根据所述最大内力值和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确定所述加固区域的配筋量,将所述配筋量发送至预设终端,以使加固人员根据所述配筋量对所述加固区域进行加固,解决了强震条件下坝体出现裂缝贯穿性裂缝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125954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334538.5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的拱坝损伤预测方法及装置,根据监测数据确定拱坝两岸山体的位移值,所述位移值表示拱坝两岸的谷幅变形;建立拱坝-地基的原始有限元模型,并根据位移值和预设的静力荷载,计算原始有限元模型的地基模型节点的节点反力,其中,所述节点反力用于表示地基模型节点在位移值和预设的静力荷载下所受的力;计算原始有限元模型在节点反力以及地震荷载下的拱坝应力,根据拱坝应力获得拱坝在节点反力以及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损伤分布,即本公开示例通过将谷幅变形造成的地基位移约束条件转化为地基节点反力,然后根据地基节点反力和地震荷载来预测拱坝损伤,实现了同时预测拱坝在谷幅变形和地震荷载的共同作用下的损伤分布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427921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456664.2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最大可信地震下混凝土重力坝抗震稳定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构建重力坝的坝体‑地基有限元模型,施加等效荷载模拟地震波动,以确定重力坝的滑动失稳面;获取重力坝缝面滑动破坏状态和震后残余滑动量;根据重力坝缝面滑动破坏状态判断重力坝是否发生整体滑动破坏,若是,进入步骤S4,否则重力坝满足稳定安全要求;判断震后残余滑动量是否超过重力坝排水孔直径的β倍,若是,计算排水孔失效下的缝面扬扬压力,否则计算排水孔正常时的缝面扬压力;根据缝面扬压力和残余摩擦系数,计算震后静力稳定安全系数;判断震后静力稳定安全系数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则重力坝满足稳定安全要求,否则重力坝不满足稳定安全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778788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910029654.X
申请日:2019-01-1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厚覆盖层上刚性混凝土防渗墙设计和施工方法,包括:1)防渗墙中心线上、下游30m范围内沿坝轴向进行深度20m固结灌浆;2)以防渗墙作为中心线开挖倒梯形基坑,刚性混凝土防渗墙分两期进行施工;在倒梯形基坑底部完成第一期防渗墙钻孔开挖和施工;3)在基坑中进行第二期防渗墙施工及其两侧倒梯形混凝土垫座施工,混凝土垫座与防渗墙之间保持不连接;4)在混凝土垫座上部平台上施工混凝土廊道,开始坝体填筑施工,直至坝顶;5)坝体蓄水前,在第二期防渗墙与混凝土垫座之间布置沥青木板,在混凝土垫座顶部与防渗墙之间设置两道止水,完成坝体整个防渗体系施工。本发明能够提高整个防渗体系抵御不协调变形的能力,有效降低覆盖层内刚性混凝土防渗墙的拉压应力幅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53862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417667.1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震安全评价方法,涉及高拱坝抗震安全评价领域,建立了一种更加符合真实情况、综合考虑坝体损伤破坏和坝肩潜在滑动块体滑动失稳破坏相耦合的有限元网格模型,基于混凝土材料动态力学试验获取混凝土损伤演化曲线,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将最大可信地震动按一定比例缩放至多个地震动强度水平,开展一系列不同超载系数下的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更加易于实际工程监测且可以综合表征两种破坏模式相耦合的抗震性能评价指标,建立了相对残余位移随超载系数变化的拟合曲线,提出了定量划分不同破坏水平的方法,开展和推进了高拱坝‑地基系统抗震安全评价从仅考虑单一破坏模式向综合考虑多重破坏模式相耦合的发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