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25955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334665.5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9/14 , G06Q10/06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震区混凝土坝配筋加固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有限元模型获取大坝损伤因子集合,根据所述大坝损伤因子集合判断大坝是否存在裂缝贯穿风险;若判定所述大坝存在裂缝贯穿风险,通过第二有限元模型获取大坝的主应力集合和正应力集合;根据所述主应力集合确定加固区域集合,根据所述正应力集合获取所述加固区域的最大内力值,并根据所述最大内力值和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确定所述加固区域的配筋量,将所述配筋量发送至预设终端,以使加固人员根据所述配筋量对所述加固区域进行加固,解决了强震条件下坝体出现裂缝贯穿性裂缝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125954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334538.5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的拱坝损伤预测方法及装置,根据监测数据确定拱坝两岸山体的位移值,所述位移值表示拱坝两岸的谷幅变形;建立拱坝-地基的原始有限元模型,并根据位移值和预设的静力荷载,计算原始有限元模型的地基模型节点的节点反力,其中,所述节点反力用于表示地基模型节点在位移值和预设的静力荷载下所受的力;计算原始有限元模型在节点反力以及地震荷载下的拱坝应力,根据拱坝应力获得拱坝在节点反力以及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损伤分布,即本公开示例通过将谷幅变形造成的地基位移约束条件转化为地基节点反力,然后根据地基节点反力和地震荷载来预测拱坝损伤,实现了同时预测拱坝在谷幅变形和地震荷载的共同作用下的损伤分布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159947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911393419.7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拱坝坝肩加固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有限元模型获取坝肩滑块的滑动时程,若所述坝肩滑块的滑动时程中出现不稳定或较大滑动量时,则判定高拱坝坝肩需要加固;若判定高拱坝坝肩需要加固,通过第二有限元模型获取坝肩滑块底滑面上的法向接触力和切向接触力时程;根据法向接触力和切向接触力时程确定最大总加固力,根据最大总加固力对所述高拱坝坝肩进行锚索加固,防止加固后的高拱坝坝肩在地震波时程的作用下出现失稳滑动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1159947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911393419.7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拱坝坝肩加固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有限元模型获取坝肩滑块的滑动时程,若所述坝肩滑块的滑动时程中出现不稳定或较大滑动量时,则判定高拱坝坝肩需要加固;若判定高拱坝坝肩需要加固,通过第二有限元模型获取坝肩滑块底滑面上的法向接触力和切向接触力时程;根据法向接触力和切向接触力时程确定最大总加固力,根据最大总加固力对所述高拱坝坝肩进行锚索加固,防止加固后的高拱坝坝肩在地震波时程的作用下出现失稳滑动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1125955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1911334665.5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9/14 , G06Q10/06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震区混凝土坝配筋加固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有限元模型获取大坝损伤因子集合,根据所述大坝损伤因子集合判断大坝是否存在裂缝贯穿风险;若判定所述大坝存在裂缝贯穿风险,通过第二有限元模型获取大坝的主应力集合和正应力集合;根据所述主应力集合确定加固区域集合,根据所述正应力集合获取所述加固区域的最大内力值,并根据所述最大内力值和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确定所述加固区域的配筋量,将所述配筋量发送至预设终端,以使加固人员根据所述配筋量对所述加固区域进行加固,解决了强震条件下坝体出现裂缝贯穿性裂缝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427921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456664.2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最大可信地震下混凝土重力坝抗震稳定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构建重力坝的坝体‑地基有限元模型,施加等效荷载模拟地震波动,以确定重力坝的滑动失稳面;获取重力坝缝面滑动破坏状态和震后残余滑动量;根据重力坝缝面滑动破坏状态判断重力坝是否发生整体滑动破坏,若是,进入步骤S4,否则重力坝满足稳定安全要求;判断震后残余滑动量是否超过重力坝排水孔直径的β倍,若是,计算排水孔失效下的缝面扬扬压力,否则计算排水孔正常时的缝面扬压力;根据缝面扬压力和残余摩擦系数,计算震后静力稳定安全系数;判断震后静力稳定安全系数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则重力坝满足稳定安全要求,否则重力坝不满足稳定安全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738149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310827746.9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8/10 , G06F18/23213 , G06F18/22 , G06F18/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振冲碎石桩加固地层的智能化识别方法,属于地层识别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利用实时监控系统对桩成孔过程中与地层特性相关的施工数据进行采集;对施工数据进行清洗,并对经清洗后的施工数据进行标准化和异常值处理;利用信号分解EMD方法对经预处理后的施工数据进行分解与重构;根据经分解与重构后的施工数据,利用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对软弱地基进行地层识别。本发明克服了传统地质勘探方法确定土层地质信息的缺陷,实现了对土体地层的快速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8536337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480315.4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坝安全状态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预设距离范围,获取大坝周围的断层参数和所述大坝和断层之间的路径;根据所述断层参数和所述路径,通过随机有限断层法获取不同震级下所述大坝的地震动参数,其中,不同所述震级对应不同地震动参数取值;根据所述大坝的地震动参数,通过有限元模型获取不同震级下所述大坝的地震反应参数,其中,所述地震反应参数为所述大坝受地震影响发生变动的参数;根据所述大坝的地震反应参数和所述大坝的结构类型,获取所述大坝的安全评估参数。在地震后根据相应的可观测地震反应参数所处阈值范围判断大坝安全状态,本申请的方法可以快速、精准对大坝震后安全状态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4606911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210305424.3
申请日:2022-03-25
Applicant: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防灾科技学院
IPC: E02B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止地震滑坡涌浪对大坝结构冲击装置,其涉及大坝防护技术领域,包括坡体;水坝,修建在所述坡体的对岸;固定杆,固定在所述水坝靠近坡体的一侧,且与所述水坝斜面垂直固定;防冲击组件,铰接在所述固定杆上,用于阻挡滑坡涌浪对水坝的冲击;以及消能组件,铰接在所述防冲击组件的底部,且其悬浮在水体上,用于对滑坡涌浪进行初步消能。本发明通过消能组件能够对滑坡涌浪进行初步消能,从而减小滑坡涌浪的冲击力,再通过防冲击组件对滑坡涌浪进行进一步的消能,从而避免其对水坝的直接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1988061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163098.0
申请日:2025-02-1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全级配混凝土直拉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台;试验组件,包括试验框和两轴向拉伸件,两轴向拉伸件分别设置在试验框内壁上,分别用于沿X轴和Y轴拉伸试验件;连接组件,包括若干连接管和若干连接件,试验件外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连接管,若干连接件分别设置在轴向拉伸件上,轴向拉伸件通过连接件与连接管连接;清理组件,包括清理件和收集槽,清理件设置在连接件上,用于清理连接件上的混凝土渣,收集槽固定连接在试验台底端且与试验框底端连通,收集槽用于收集混凝土渣。本发明实现试样块的便捷安装和拆卸,适配不同尺寸的试样块进行试验,保证其受力均匀,提高整体的试验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