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00973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317700.9
申请日:2020-04-2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8 , G06N3/04 , G06N3/0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文监测数据构建流量-水面宽的关系曲线的方法,包括S1、基于水文监测站得到流量数据的时间序列数据;S2、以时间序列数据作为输入数据进行监督学习,得到训练样本数据和测试样本数据;S3、构建Bi-LSTM模型,得到河道流量数据;S4、构建河道水面宽水力模型:S5、基于遥感实时测量监测河道断面水面宽W0,将河道断面水面宽W0作为步骤S4的输出结果进行参数a、b的优化求解,获取作为预测输出结果的河道断面水面宽w;S6、将河道断面水面宽w和河道流量数据Q进行人工神经网络拟合,得到人工神经网络模型;S7、将河道断面水面宽w作为输入变量输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得到河道流量数据Q与河道断面水面宽w之间的关系曲线。
-
公开(公告)号:CN106567360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893144.3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黄伟 , 刘晓波 , 马巍 , 彭文启 , 万连宾 , 吴雷祥 , 张仲伟 , 邵军荣 , 骆辉煌 , 冯顺新 , 杨青瑞 , 蒋艳 , 李昂 , 余晓 , 董飞 , 吕烨 , 冯健 , 班静雅 , 朱自强 , 邵甜 , 李亭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 E02B3/00 , C02F3/322 , C02F3/327 , C02F2103/007 , C02F2203/006 , E02B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通过在河道两岸交错设置丁坝;在丁坝的上游设置生态潜坝;利用生态潜坝、丁坝和河岸形成死水区,在死水区铺设砾石层,砾石层上铺设土方层,土方层上种植抗污能力较强的沉水植物;利用丁坝和河岸在下游形成缓流区,在缓流区铺设砾石层,砾石层上铺设土方层,土方层上种植湿生植物;在丁坝的下游设置漂浮板,所述漂浮板的格栅中设置有浮叶植物。本发明所述的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丁坝和生态潜坝对河道的水流进行控制,利用硬质河道形成蜿蜒曲折的激流深渠,可有效提升河流的自净能力和景观的多样性,改造后的河道还可以同时承担城市河道泄洪或保水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567360B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610893144.3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黄伟 , 刘晓波 , 马巍 , 彭文启 , 万连宾 , 吴雷祥 , 张仲伟 , 邵军荣 , 骆辉煌 , 冯顺新 , 杨青瑞 , 蒋艳 , 李昂 , 余晓 , 董飞 , 吕烨 , 冯健 , 班静雅 , 朱自强 , 邵甜 , 李亭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通过在河道两岸交错设置丁坝;在丁坝的上游设置生态潜坝;利用生态潜坝、丁坝和河岸形成死水区,在死水区铺设砾石层,砾石层上铺设土方层,土方层上种植抗污能力较强的沉水植物;利用丁坝和河岸在下游形成缓流区,在缓流区铺设砾石层,砾石层上铺设土方层,土方层上种植湿生植物;在丁坝的下游设置漂浮板,所述漂浮板的格栅中设置有浮叶植物。本发明所述的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丁坝和生态潜坝对河道的水流进行控制,利用硬质河道形成蜿蜒曲折的激流深渠,可有效提升河流的自净能力和景观的多样性,改造后的河道还可以同时承担城市河道泄洪或保水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88004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186567.0
申请日:2025-02-2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河湖水体多场扫描感知的无人船监测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上位机、无人船以及由无人船搭载的下位机与各功能模块;上位机通过下位机控制无人船巡航并进行数据和水样的采集;下位机用于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交互,接受上位机下发的指令控制无人船及各功能模块,并将各功能模块感知的各类数据反馈至上位机;各功能模块包括定位模块、无线通讯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水样采集模块、环境监测模块、动力驱动模块、避障模块、预警指示模块以及电源模块。本发明所述系统及方法能够进行河湖水体多要素自动化感知,完成无人船对河湖水体的全场遍历高效准确监测,实现在多因素扰动下河湖水体点状数据向面状数据的科学插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985909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120442.3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C02F11/00 , C02F11/12 , A01G24/10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底泥的处理及再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河道底泥进行采样,筛除杂物,获得底泥样品;步骤二、利用硝酸改性活性炭,再将其与聚乙二醇复合,成膜,制备聚乙二醇复合炭基过滤膜,并利用其对所述底泥样品进行多次过滤,吸附重金属离子,将过滤分离后的固体进行风干、过筛,获得风干底泥;步骤三、将所述风干底泥与风干后的正常土壤混合均匀,获得混合基质,用作植物培养基质。本发明将河道底泥进行处理再利用,制得了植物培养基质,保护环境,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91968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111171783.6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化生态流量分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研究流域的流域图,建立生态流量管理系统模型;S2、对生态流量管理系统模型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完成的生态流量管理系统模型;S3、采用优化完成的生态流量管理系统模型进行流量分配,完成流量分配;本发明解决了水资源短缺流域水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354205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0664859.2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改进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外设置有过滤部,壳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絮凝部、增压部、搅拌部,过滤部与搅拌部连通,絮凝部通过增压部与搅拌部连通;壳体外设置有絮凝剂储存箱和杂质收集箱,絮凝剂储存箱与搅拌部连通,杂质收集箱与絮凝部连通;增压部包括与搅拌部连通的若干导水管,导水管下方对应设置有增压筒,增压筒内设置有增气垫,增压筒出水端连通有集水管。本发明能够实现提高絮凝剂的混合程度,进而提高絮凝剂的使用效果,同时降低微气泡产生和杂质收集过程中的能耗,从而达到低能耗,低成本处理污水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878772B
公开(公告)日:2023-02-21
申请号:CN202210632275.1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检测预警监测系统,包括:采集模块、处理模块、预测模块与报警模块;采集模块用于实时采集污水的原始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实时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与污染物计算;预测模块用于根据处理后的原始数据与污染物计算结果进行污水处理未来趋势预测;报警模块用于根据污水处理趋势预测结果进行预防报警。本发明通过实时监测需检测的污水中污染物的相关数据,以此来实时计算各污染物的排放量,并对各项数据的发展趋势以及污水处理的趋势进行智能化和实时的未来趋势预测,真正实现了对污水处理发展趋势的实时计算与智能预测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5669297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087109.4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滨海盐沼湿地植被的修复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修复方法:在拟修复滨海盐沼湿地的表层填埋秸秆;且在所述拟修复滨海盐沼湿地表面塑造微地形;所述微地形包括垄坎与沟壑相间的地形形态。本发明提供的修复方法,采用植物秸秆添加和“垄‑沟‑垄”的伏垄塑沟的微地形改造形式相嵌套的修复技术模式,能够极大降低潮汐侵蚀强度,有效改善水文连通条件,水盐条件、种子库丰度和营养条件。本发明提供的修复方法适合于南北方滩涂湿地中有性繁殖方式的本地物种恢复实践,普适性强,机械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退化区的修复工程开展。
-
公开(公告)号:CN11502554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968275.9
申请日:2022-08-1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塔,其内部中空,所述处理塔的顶部设有进水口,底部设有排液口,侧壁下部设有排泥口;多个驱动辊,其由上至下左右交替间隔设置在所述处理塔的左右两侧,任一驱动辊水平设置并由固设于所述处理塔外壁上的步进电机驱动转动,所述驱动辊的侧壁上沿其轴向开设有接口;过滤板,其为伸缩滤板,所述过滤板的两端分别与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驱动辊上的接口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过滤板能在所述多个驱动辊的作用下在所述处理塔内上下移动,且当所述过滤板移动至所述处理塔的底部时,所述过滤板的低端与所述排泥口连通。本发明具有能自动清理过滤板上的淤泥,省时省力、过滤效率高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