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67360B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610893144.3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黄伟 , 刘晓波 , 马巍 , 彭文启 , 万连宾 , 吴雷祥 , 张仲伟 , 邵军荣 , 骆辉煌 , 冯顺新 , 杨青瑞 , 蒋艳 , 李昂 , 余晓 , 董飞 , 吕烨 , 冯健 , 班静雅 , 朱自强 , 邵甜 , 李亭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通过在河道两岸交错设置丁坝;在丁坝的上游设置生态潜坝;利用生态潜坝、丁坝和河岸形成死水区,在死水区铺设砾石层,砾石层上铺设土方层,土方层上种植抗污能力较强的沉水植物;利用丁坝和河岸在下游形成缓流区,在缓流区铺设砾石层,砾石层上铺设土方层,土方层上种植湿生植物;在丁坝的下游设置漂浮板,所述漂浮板的格栅中设置有浮叶植物。本发明所述的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丁坝和生态潜坝对河道的水流进行控制,利用硬质河道形成蜿蜒曲折的激流深渠,可有效提升河流的自净能力和景观的多样性,改造后的河道还可以同时承担城市河道泄洪或保水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567360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893144.3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黄伟 , 刘晓波 , 马巍 , 彭文启 , 万连宾 , 吴雷祥 , 张仲伟 , 邵军荣 , 骆辉煌 , 冯顺新 , 杨青瑞 , 蒋艳 , 李昂 , 余晓 , 董飞 , 吕烨 , 冯健 , 班静雅 , 朱自强 , 邵甜 , 李亭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 E02B3/00 , C02F3/322 , C02F3/327 , C02F2103/007 , C02F2203/006 , E02B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通过在河道两岸交错设置丁坝;在丁坝的上游设置生态潜坝;利用生态潜坝、丁坝和河岸形成死水区,在死水区铺设砾石层,砾石层上铺设土方层,土方层上种植抗污能力较强的沉水植物;利用丁坝和河岸在下游形成缓流区,在缓流区铺设砾石层,砾石层上铺设土方层,土方层上种植湿生植物;在丁坝的下游设置漂浮板,所述漂浮板的格栅中设置有浮叶植物。本发明所述的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丁坝和生态潜坝对河道的水流进行控制,利用硬质河道形成蜿蜒曲折的激流深渠,可有效提升河流的自净能力和景观的多样性,改造后的河道还可以同时承担城市河道泄洪或保水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379776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0893142.4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黄伟 , 马巍 , 刘晓波 , 彭文启 , 吴雷祥 , 万连宾 , 张仲伟 , 邵军荣 , 骆辉煌 , 冯顺新 , 杨青瑞 , 蒋艳 , 李昂 , 余晓 , 董飞 , 吕烨 , 冯健 , 班静雅 , 朱自强 , 邵甜 , 李亭玉
IPC: B65H75/4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75/4484 , B65H2701/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绕线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设有绕线筒组件,所述绕线筒组件由固设在架体一侧的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旋转,所述架体上还设有位于绕线筒组件一侧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设有可沿其滑动的引线组件,所述引线组件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沿连接轴滑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固设在架体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均电连接于控制装置。本发明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绕线筒组件进行绕线操作,能够自动进行绕线或者放线,解放了人力,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相对于现有人工放线测量的方式,也提高了测量的精度。而且通过引线组件能够使得绕线更加整齐。
-
公开(公告)号:CN107271213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610893143.9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黄伟 , 马巍 , 刘晓波 , 彭文启 , 吴雷祥 , 万连宾 , 张仲伟 , 邵军荣 , 骆辉煌 , 冯顺新 , 杨青瑞 , 吕烨 , 蒋艳 , 李昂 , 余晓 , 董飞 , 冯健 , 班静雅 , 朱自强 , 邵甜 , 李亭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着生藻采集装置,包括摇把、筒体、刷座和刷体,所述摇把包括自转轴和绕臂,所述绕臂和自转轴为一根金属棒折弯成型,所述筒体上端设有圆片,圆片中心设有旋转通孔,所述自转轴自旋转通孔延伸入筒体内部,所述筒体下端为下开口,所述刷座固定在自转轴的端部,所述刷体固定在刷座上,所述绕臂围绕旋转通孔转动并带动自转轴、刷座和刷体自转。本发明所述的着生藻采集装置及采集方法取样方式简单易行,省时省力,采样面积一致,实验重复性和准确性高;着生藻和环境液体同时采样,实验数据更准确、对比度更高;采集装置结构紧凑易携带,使用方便,采集步骤简单易操作,实验重复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206108585U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21119459.4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黄伟 , 马巍 , 刘晓波 , 彭文启 , 吴雷祥 , 万连宾 , 张仲伟 , 邵军荣 , 骆辉煌 , 冯顺新 , 杨青瑞 , 蒋艳 , 李昂 , 余晓 , 董飞 , 吕烨 , 冯健 , 班静雅 , 朱自强 , 邵甜 , 李亭玉
IPC: B65H75/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绕线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设有绕线筒组件,所述绕线筒组件由固设在架体一侧的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旋转,所述架体上还设有位于绕线筒组件一侧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设有可沿其滑动的引线组件,所述引线组件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沿连接轴滑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固设在架体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均电连接于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绕线筒组件进行绕线操作,能够自动进行绕线或者放线,解放了人力,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相对于现有人工放线测量的方式,也提高了测量的精度。而且通过引线组件能够使得绕线更加整齐。
-
公开(公告)号:CN204855195U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20656721.8
申请日:2015-08-2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1N1/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型抓斗式采泥器,包括:抓斗、助力杆和拉杆,前述抓斗由第一抓斗部和第二抓斗部组成,二者的上端为活动连接,连接后可绕连接部张开或闭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齿状结构器件,前述齿状结构器件分别设置在前述第一抓斗部和第二抓斗部的底部的边缘处,抓斗闭合时两个齿状结构器件形成咬合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抓斗闭合时两个齿状结构器件形成咬合结构,确保了采泥器采样时不会被卵石卡住,有效的提高了河湖底栖生物采样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6114329U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21119464.5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黄伟 , 马巍 , 刘晓波 , 彭文启 , 吴雷祥 , 万连宾 , 张仲伟 , 邵军荣 , 骆辉煌 , 冯顺新 , 杨青瑞 , 吕烨 , 蒋艳 , 李昂 , 余晓 , 董飞 , 冯健 , 班静雅 , 朱自强 , 邵甜 , 李亭玉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着生藻采集装置,包括摇把、筒体、刷座和刷体,所述摇把包括自转轴和绕臂,所述绕臂和自转轴为一根金属棒折弯成型,所述筒体上端设有圆片,圆片中心设有旋转通孔,所述自转轴自旋转通孔延伸入筒体内部,所述筒体下端为下开口,所述刷座固定在自转轴的端部,所述刷体固定在刷座上,所述绕臂围绕旋转通孔转动并带动自转轴、刷座和刷体自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着生藻采集装置及采集方法取样方式简单易行,省时省力,采样面积一致,实验重复性和准确性高;着生藻和环境液体同时采样,实验数据更准确、对比度更高;采集装置结构紧凑易携带,使用方便,采集步骤简单易操作,实验重复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204866446U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20656699.7
申请日:2015-08-2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卵分离筛。鱼卵分离筛,包括第一过滤筛、第二过滤筛和第三过滤筛,第一过滤筛的筛网孔径为35目,第一过滤筛的内径为35cm,第一过滤筛的外侧底部设有第一限位凸起;第二过滤筛的筛网孔径为45目,第二过滤筛的内径为35cm,第二过滤筛的外侧底部设有第二限位凸起;第三过滤筛的筛网孔径为70目,第三过滤筛的内径为35cm,第三过滤筛的外侧底部设有第三限位凸起;第一过滤筛的底部与第二过滤筛的顶部套接,第二过滤筛的底部与第三过滤筛的顶部套接。鱼卵分离筛能够快速地分离出水体中的鱼卵,有效地提高野外监测的效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