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391960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854588.0
申请日:2017-09-20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7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准连续浓度的预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过渡金属保护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的CCCs预测方法。该预测方法包括S1.数据选取;S2.PPCR模型构建;S3.模型拟合优度和稳健性检验;S4.最优预测空间的评价和S5.基准连续浓度的预测。本发明的预测方法利用PPCR方法对第四、五、六周期(含镧系),锕系的过渡金属的基准连续浓度进行预测,避免了慢性毒性实验耗费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基准推导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方法学优势,为过渡金属慢性水质基准制定和风险评估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583728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753582.4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生态环境部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有机挥发类污染物多界面处冻融循环迁移测定方法,通过制作模拟柱组件,在柱夹层上分别设置有土壤液采集器和土壤参数传感器;柱夹层顶部设置有循环水出口,柱夹层底部分两端分别设置有循环水入口和地下水进水口;地下水进水口连接蠕动泵和水槽;在柱盖上设置有气体采样口和空气口;空气口与气体流速仪器和空气清洗装置串联连接;本发明通过柱夹层、循环水出口、水域循环装置和循环水入口的联合设置,实现冻融的实验效果;通过空气层及空气采样和循环等构件的设置,利于保证在有机污染土体测定过程中,对其气相污染进行测定;通过保温层的设置,利于保证深层土体温度减少侧面柱夹层内水域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4358654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108706.4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西北生态脆弱区畜禽污处理技术评价方法,应用生命周期评估的方法,全面评估在西北地区生态脆弱环境中应用不同技术的全过程效用,通过技术分类、分阶段,清单设计、指标选取和量化应用,更为立体的表征了不同技术的适用性和可利于后续的改进;进而应用费用效益评价,选取评估的指标;结合LCA和CBA,通过AHP建立包含技术、经济、气候、直接和间接环境影响5个方面,共计18项指标的畜禽粪污处理技术筛选体系;确定评价体系权重,进一步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为西北地区畜禽粪污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1259543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010042282.7
申请日:2020-01-1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油类污染场地中SVE工艺参数的设计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明确场地和石油类污染状况;步骤二、结合场地参数、污染参数和SVE工艺参数,建立TOUGH软件关于SVE的修复模型并得出修复率y;步骤三、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筛选p个主控因子;步骤五、将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模拟结果进行拟合验证,并确定其模拟精度是否复合设计要求。步骤六、筛选最佳的SVE工艺参数组合并应用。本发明通过典型场地和多因素变量的设计并结合TOUGH模拟,可明晰污染物在场地中不同场景下的运移规律,利于对SVE工艺的参数设计选取;基于灰色关联度方法,找出主控因子,利于应对污染治理时的重点设计;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应类似的场地更具有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815063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010692934.1
申请日:2020-07-17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工煤矿开采环境风险预测分级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识别主要井工煤矿开采环境风险问题;步骤二、解析主要井工煤矿开采环境风险问题;步骤三、构建井工煤矿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步骤四、对指标体系中各指标进行相关性讨论;步骤五、确定影响环境风险的主要评价指标;步骤六、对指标体系中各指标进行权重敏感性分析;步骤七、对井工煤矿区开采环境风险预测分级。本发明通利于对存在的环境风险问题进行分类的综合研究并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利于区分不同影响指标的影响力大小,从而做到重点应对;通过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比较,优化指标库;通过指标分级和多准则决策模型,利于重点防治和实施处置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11259543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042282.7
申请日:2020-01-1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油类污染场地中SVE工艺参数的设计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明确场地和石油类污染状况;步骤二、结合场地参数、污染参数和SVE工艺参数,建立TOUGH软件关于SVE的修复模型并得出修复率y;步骤三、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筛选p个主控因子;步骤五、将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模拟结果进行拟合验证,并确定其模拟精度是否复合设计要求。步骤六、筛选最佳的SVE工艺参数组合并应用。本发明通过典型场地和多因素变量的设计并结合TOUGH模拟,可明晰污染物在场地中不同场景下的运移规律,利于对SVE工艺的参数设计选取;基于灰色关联度方法,找出主控因子,利于应对污染治理时的重点设计;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应类似的场地更具有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391960B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710854588.0
申请日:2017-09-20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准连续浓度的预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过渡金属保护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的CCCs预测方法。该预测方法包括S1.数据选取;S2.PPCR模型构建;S3.模型拟合优度和稳健性检验;S4.最优预测空间的评价和S5.基准连续浓度的预测。本发明的预测方法利用PPCR方法对第四、五、六周期(含镧系),锕系的过渡金属的基准连续浓度进行预测,避免了慢性毒性实验耗费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基准推导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方法学优势,为过渡金属慢性水质基准制定和风险评估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919789B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710083062.7
申请日:2017-02-16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限值的确定方法,具体公开了一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限值的非参数核密度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一、毒性数据的筛选,步骤二、高斯核函数窗宽的选取,步骤三、毒性数据的高斯核函数的计算,步骤四、毒性数据基于高斯核函数的物种敏感度分布的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确定;步骤五、模型的检验,以及步骤六、环境浓度限值的确定。本发明将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拟合方法进行了改进,由于改进后可以很好地无偏估计毒性数据的分布特征,并获得准确的环境浓度限值,从而可以实现解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中标准确定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820873B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510240546.9
申请日:2015-05-13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704 , G06F17/18 , G06F19/10 , G06Q1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金属定量构效关系的淡水急性基准预测方法,根据重金属离子的结构特征与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效应的定量关系预测未知金属的毒性终点,结合不同物种的敏感度分布分析推导保护不同比例的水生生物的危险浓度;是综合重金属理化结构参数和不同水生生物的致毒机理建立的QSAR金属毒性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于预测未知基准参考值的一种方法。本发明基于生态学原理,系统筛选五门八科水生物种作为最小生物预测集,分别构建多参数的毒性预测模型,提高模型精度和预测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392380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618844.6
申请日:2017-07-26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预测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水质基准污染物质确定模块、数据收集和筛选模块、数据评价模块、物种筛选模块、水质基准推导模块以及水质基准审核模块,其中,水质基准推导模块包括毒性数据分布检验模块、累积概率计算模块、模型拟合与评价模块、水质基准外推模块和水质基准结果表述模块;模型拟合与评价模块使用逻辑斯谛分布模型、正态分布模型或极值分布模型进行数据拟合,获得SSD(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曲线,根据模型的拟合优度评价参数分别评价模型的拟合度;水质基准外推模块利用SSD曲线上累积概率5%对应的浓度值HC5,除以评估因子,确定最终的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