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16878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710137896.1
申请日:2017-03-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力排灌设施的需求响应调控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微处理器模块、通信模块、安全模块、接口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实时时钟模块、看门狗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解决了现有电力排灌设施自动化水平还不够高,无法参与需求响应、自动分析需求响应服务器发来的需求响应信号,不能生成设备时段运行策略并直接根据策略控制设备启停的问题,用于支撑电力排灌设施参与需求响应业务,不光在电价和激励政策的基础上,为用户节约电费、获得补贴,还可以在需要负荷消纳时开启负荷,从而获得低价电能或获取补贴。
-
公开(公告)号:CN109840655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711220495.9
申请日:2017-11-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碳能源规划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二次能源生产量、用户负荷需求和用户低碳需求;根据所述获取的二次能源生产量、用户负荷需求以及预先构建的二次能源规划模型得到二次能源规划目标;基于所述二次能源规划目标、用户低碳需求和预先构建的优化配置模型得到不同电能替代技术在能源系统中的耗电量、碳排放量和能源转化设备的配置容量;根据所述配置容量对二次能源进行优化配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建立了区域低碳能源规划中的优化配置模型,该模型可靠性高,使得规划结果更加具有指导价值和意义;根据现有的电能替代技术,依据建立的基准和算法得到了不同电能替代技术在区域能源系统中的耗电量、碳排放量及电能中燃煤发电的比例,提供了低碳能源规划中电能替代技术的推荐初选。
-
公开(公告)号:CN106816878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710137896.1
申请日:2017-03-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力排灌设施的需求响应调控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微处理器模块、通信模块、安全模块、接口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实时时钟模块、看门狗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解决了现有电力排灌设施自动化水平还不够高,无法参与需求响应、自动分析需求响应服务器发来的需求响应信号,不能生成设备时段运行策略并直接根据策略控制设备启停的问题,用于支撑电力排灌设施参与需求响应业务,不光在电价和激励政策的基础上,为用户节约电费、获得补贴,还可以在需要负荷消纳时开启负荷,从而获得低价电能或获取补贴。
-
公开(公告)号:CN105225026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528099.7
申请日:2015-08-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能服务管理平台的住房空置率评估方法,包括:通过电能服务管理平台分析零电量用户特征,获取空置房筛选条件;根据筛选条件,筛选用户群中的空置房;计算所述空置房的住房空置率。本方法基于用电量数据对住房空置率进行计算,既节省了统计成本;为目前的住房空置率研究提供整齐划一的计量方法,也为居民迁移、区域居民用电量预测和售电市场分析提供技术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5117979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511750.X
申请日:2015-08-19
IPC: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商业楼宇需求响应潜力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首先选择商业楼宇用电用户,其次根据商业楼宇用电情况进行聚类分析,最后结合动态潜在博弈论计算得出商业楼宇需求响应潜力。该方法简单便捷,有效实现了商业楼宇需求响应潜力计算,可应用于评估用电负荷预测、节能监测管理等领域,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负荷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5096060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530337.8
申请日:2015-08-26
IPC: G06Q1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能服务管理平台的企业开工率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各企业历史用电数据对不同类型企业用户设定用电阈值;通过电能服务管理平台获取各企业用户用电数据,并根据企业用电情况判断其开工情况;对企业用户进行聚类划分,并计算各行业企业开工率。该方法方便有效地实现了企业开工率计算,可应用于评估企业运转状态和用工形势等领域,通过分析企业用电情况为政府宏观经济分析和电网调度提供重要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8462175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441112.9
申请日:2018-05-1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采暖设备需求响应互动方法、系统和装置,包括:电采暖设备需求响应互动装置向需求响应主站发送电采暖设备的调节特性及储能特性;基于需求响应主站反馈的需求响应事件信息和预先制定的需求响应策略生成针对电采暖设备的调控指令;将调控指令下发至电采暖设备;其中,需求响应主站反馈的需求响应事件信息基于弃风功率、弃光功率、用电负荷预测信息以及电采暖设备的调节特性及储能特性获得。该互动方法、系统和装置,基于弃风功率、弃光功率、用电负荷预测信息,利用电采暖设备的调节特性及储能特性对电采暖设备进行控制,可用于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
-
公开(公告)号:CN105787640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074282.9
申请日:2016-02-02
Inventor: 林晶怡 , 李斌 , 刘畅 , 熊敏 , 孙鼎浩 , 张兴华 , 王鑫 , 杨硕 , 柏德胜 , 陈企楚 , 蔡亮 , 苗博 , 李昊 , 李文 , 胡进永 , 孙忠诚 , 郑国太 , 夏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82 ,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用能单元元数据对象的用户用能监测与分析系统,包括监测子系统、通信子系统、前置子系统、分析子系统;所述监测子系统通过以太网与通信子系统连接;所述通信子系统通过光纤、无线公网、无线专网与前置子系统连接,实现数据信息交互共享;所述前置子系统通过接口服务器、无线公网与分析子系统连接。该用户用能监测与分析系统是实现用户用能监测、分析、对标和咨询服务的平台,具有结构划分清晰、分析维度多、对不同系统适用性卓越、业务扩展性强、适用范围广泛、运行维护风险低等优点,为用户提供能耗实时数据监测等服务。
-
公开(公告)号:CN113849950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010599687.0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需求侧资源参与能源互联的约束条件构建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对不同类型的需求侧资源,建立需求侧资源参与能源互联的约束条件;构建多个不同业务场景,并基于每个业务场景确定参与能源互联的需求侧资源,生成互联约束矩阵系数和需求侧资源状态概率矩阵;基于所述需求侧资源参与能源互联的约束条件、所述互联约束矩阵系数和所述需求侧资源状态概率矩阵,建立所述业务场景下需求侧资源参与能源互联的约束集;所述业务场景包括削峰填谷场景、可再生能源消纳场景和辅助服务场景。本发明有利于典型需求侧资源参与能量互联策略的制定,促进能源系统规划设计与运行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801368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32060.6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 杭州倍联低碳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杭州)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徐川子 , 张兴华 , 王鑫 , 王辉东 , 王峰渊 , 李磊 , 刘强 , 李建锋 , 麻立群 , 向新宇 , 孙微庭 , 芦鹏飞 , 陈奕 , 陈晓刚 , 刘宏伟 , 马闯 , 李昂 , 张鹏飞 , 陈宋宋 , 李卓然 , 耿光超 , 杨强 , 李乃一 , 夏霖 , 冯涛 , 卜家俊 , 姚博 , 罗庆 , 吕卓 , 俞侃
IPC: H02J3/00 , G05B19/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数智低碳建筑的能源调控系统、方法、设备、介质和产品,系统包括智慧能源中心和电网,智慧能源中心用于根据建筑环境数据、探测到的人员体感数据,基于预设的建筑环境数据、人员体感数据、达到目标舒适度所需的用电设备最低电气能耗之间构建的调控策略,调整所述建筑内人员行动轨迹所经空间内的用电设备控制参数;根据建筑环境数据、用电设备控制参数、建筑的历史用电变化数据,和建筑管理者输入的用电需求,生成建筑能源需求预测数据并反馈至电网。本发明利用数智化手段在考虑用户舒适度的基础上灵活、动态调整电气能耗,通过建筑的能源管控技术创新,实现既有建筑的低碳节能改造和提质增效,进而有利于实现近零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