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262119B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510632494.X
申请日:2015-09-29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分类号: Y02E40/76 , Y04S10/54 , Y04S10/54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能用电系统的节能评价和节能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定义节点煤耗率,并通过构建最优潮流模型求解节点煤耗率;步骤2:计算蓄能用电系统的节能率,并进行节能评价;步骤3:构建优化控制模型,实现节能控制。本发明提供的蓄能用电系统的节能评价和节能控制方法,以电力系统能效评估的节点煤耗率为基础,提出实现蓄能用电技术节能评价的节点用电煤耗指标,通过该指标对蓄能用电技术进行节能评价;建立优化控制模型,并从节能角度对基于电力系统能效评估的蓄能用电技术进行节能优化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5427191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921206.2
申请日:2015-12-11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IPC分类号: G06Q50/06
CPC分类号: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户用电能效评估方法,包括:根据用户用电信息,确定用户用电能效评估指标体系;将所述用户用电能效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获取所述用户用电能效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组合权重;建立用户用电能效改进物元可拓模型;对待评价用户用电能效进行评价;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建立了全面的用户用电能效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赋权,以平衡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采用物元可拓模型对用户整体能效及各能效指标进行等级划分,实现对用户各层面的能效评估,为进行能量管理,挖掘节能潜力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5260798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685672.5
申请日:2015-10-21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维负荷特性分析的大数据挖掘器,包括:所述电力用户用电行为模式分析模块分别连接所述负荷特性指标分析模块、用电行为模式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分析模块和负荷曲线异常诊断模块,所述用电行为模式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分析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电力用户需求响应基线计算模块和需求响应潜力分析模块,所述电力用户需求响应基线计算模块连接所述电力用户需求响应效果评估模块,所述负荷曲线异常诊断模块连接所述突发事件负荷预测模块,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维负荷特性分析的大数据挖掘器,对大数据环境下电力用户的负荷特性进行了深入挖掘,为双向互动需求响应技术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持,充分发挥了其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262119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632494.X
申请日:2015-09-29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分类号: Y02E40/76 , Y04S10/54 , Y04S10/54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能用电系统的节能评价和节能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定义节点煤耗率,并通过构建最优潮流模型求解节点煤耗率;步骤2:计算蓄能用电系统的节能率,并进行节能评价;步骤3:构建优化控制模型,实现节能控制。本发明提供的蓄能用电系统的节能评价和节能控制方法,以电力系统能效评估的节点煤耗率为基础,提出实现蓄能用电技术节能评价的节点用电煤耗指标,通过该指标对蓄能用电技术进行节能评价;建立优化控制模型,并从节能角度对基于电力系统能效评估的蓄能用电技术进行节能优化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6936145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511016312.2
申请日:2015-12-29
IPC分类号: H02J3/2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电站的寿命优化控制方法,通过对储能电站进行储能电池健康度评估与累计损伤计算;对储能电站进行中短期优化,得到储能充放电区间;对储能电站进行超短期优化,划分储能工作区间,得到基于实时SOC设置的储能充放电功率范围;对储能电站进行优化控制。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储能电站的寿命优化控制方法,该方法可靠实现了对储能全寿命分段式控制及合理的维护储能运行,并有效延长储能电站替换周期,减少了运行折旧成本,提高储能电站运行的经济性及高效性;进而保证了储能电站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281574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410279733.3
申请日:2014-06-20
发明人: 姚良忠 , 陈武 , 曹远志 , 吴福保 , 杨波 , 崔红芬 , 卢俊峰 , 陶以彬 , 李官军 , 王德顺 , 周晨 , 刘欢 , 鄢盛驰 , 李琰 , 王志冰 , 孙蔚 , 许晓慧 , 胡金杭 , 冯鑫振 , 朱红保 , 李跃龙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LC并联双向谐振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所述变换器适用于高压大功率场合;所述变换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变换器模块1、谐振单元和变换器模块2;所述变化器模块1与所述变换器模块2分别包括并联的直流电源、滤波电容和变换器桥臂;所述桥臂包括两个并联的由两个开关管串联组成的支路;所述谐振单元分别连接每个所述支路中的两个开关管间。所述方法为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开断实现八个阶段的升降压模式。本发明具备功率双向流动能力,能够实现升压和降压的不同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936145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511016312.2
申请日:2015-12-29
IPC分类号: H02J3/2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电站的寿命优化控制方法,通过对储能电站进行储能电池健康度评估与累计损伤计算;对储能电站进行中短期优化,得到储能充放电区间;对储能电站进行超短期优化,划分储能工作区间,得到基于实时SOC设置的储能充放电功率范围;对储能电站进行优化控制。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储能电站的寿命优化控制方法,该方法可靠实现了对储能全寿命分段式控制及合理的维护储能运行,并有效延长储能电站替换周期,减少了运行折旧成本,提高储能电站运行的经济性及高效性;进而保证了储能电站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281574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410279733.3
申请日:2014-06-20
发明人: 姚良忠 , 陈武 , 曹远志 , 吴福保 , 杨波 , 崔红芬 , 卢俊峰 , 陶以彬 , 李官军 , 王德顺 , 周晨 , 刘欢 , 鄢盛驰 , 李琰 , 王志冰 , 孙蔚 , 许晓慧 , 胡金杭 , 冯鑫振 , 朱红保 , 李跃龙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LC并联双向谐振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所述变换器适用于高压大功率场合;所述变换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变换器模块1、谐振单元和变换器模块2;所述变化器模块1与所述变换器模块2分别包括并联的直流电源、滤波电容和变换器桥臂;所述桥臂包括两个并联的由两个开关管串联组成的支路;所述谐振单元分别连接每个所述支路中的两个开关管间。所述方法为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开断实现八个阶段的升降压模式。本发明具备功率双向流动能力,能够实现升压和降压的不同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802413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1711146742.5
申请日:2017-11-17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动支撑电网频率响应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采集的电网频率获得电网的频率偏差值;将所述电网的频率偏差值与预先设定的频率偏差限值进行比较,确定储能系统的响应模式;根据所述响应模式确定储能系统运行功率调整值。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能量型储能系统设置不同的工作模式使其能够依据电网频率波动程度的大小和自身SOC状况合理安排出力大小及深度,既体现了储能系统的主动性,又具有对电网连接的友好性。模拟传统发电机组的下垂特性及考虑储能系统自身的约束条件确定下垂增益进行主动支撑,体现出了系统响应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656067B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1610166729.5
申请日:2016-03-23
发明人: 余豪杰 , 李官军 , 陶以彬 , 杨波 , 胡金杭 , 桑丙玉 , 周晨 , 冯鑫振 , 刘欢 , 曹远志 , 崔红芬 , 庄俊 , 鄢盛驰 , 朱红保 , 李跃龙 , 卢俊峰 , 张宇 , 侯书毅 , 孙博
IPC分类号: H02J3/3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级型在线式移动储能供电系统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集电网及系统运行数据;(2)根据采集数据判断电网运行状态,若运行正常则计算电网侧PCS的充电功率P1#PCS和负载侧PCS的放电功率P2#PCS,并进入步骤(3);否则电网侧PCS停机,负载侧PCS做V/F运行,直流母线侧DC/DC做恒压控制运行,并跳转至步骤(1);(3)判断电网是否发生故障,若是则电网侧PCS停机,负载侧PCS做V/F运行,直流母线侧DC/DC做恒压控制运行,否则根据SOC状态进行控制。本发明能够实现并/离网两种模式的无缝切换,实现对用户的在线供电,提高储能系统使用寿命,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