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67301A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510498251.1
申请日:2015-08-13
IPC: C01B32/354 , H01M4/583 , H01M1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铅炭电池负极用高掺杂磷活性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材料由按原子百分比计的以下元素组成:磷1.50-5.80%,氧3.50-18.40%,余量为碳。所述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活性炭于60~90℃下,质量浓度为10~30%的硝酸中处理1~4h;2)将步骤1)所得硝酸处理的活性炭加入0.5~3mol/L的磷酸溶液中搅拌得浆状混合物,干燥;3)在氩气气氛下,于400~600℃的管式炉中焙烧2~5h,冷却至室温,离心、洗涤并干燥。本发明的磷掺杂活性炭材料制备成电极片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磷掺杂使活性炭材料的析氢电位明显负移,在同一电位(-1.35V vs Hg/Hg2SO4)下的析氢电流也显著减小,有效抑制了活性炭材料表面的析氢反应,掺杂量越高,抑制析氢的效果也越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05396753B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510933340.4
申请日:2015-12-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
Inventor: 李金忠 , 李博 , 高克利 , 张书琦 , 汪可 , 高飞 , 程涣超 , 律方成 , 王永强 , 谢军 , 孙建涛 , 赵志刚 , 赵晓宇 , 徐征宇 , 刘雪丽 , 王健一 , 汤浩 , 郭锐 , 吴超 , 仇宇舟 , 关键昕 , 遇心如 , 贾鹏飞 , 申泽军 , 邓俊宇 , 古正香 , 赵海博 , 苗艳敏 , 张亚楠 , 王琳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绝缘纸板的涂胶装置,所述绝缘纸板为由多层原浆纸叠加组成的绝缘板;所述涂胶装置包括带动所述绝缘纸板沿纵向运动的传动机构和架设于所述传动机构上侧的涂胶机构,所述涂胶机构包括沿所述纵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涂胶构件、加热构件和第二涂胶构件。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绝缘纸板的涂胶装置,以保证绝缘纸板上绝缘粘接剂的均匀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胶层内部出现气泡和孔洞的几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259298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685999.2
申请日:2015-10-21
IPC: G01N31/12
Abstract: 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燃烧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布置收集装置;确定触发方式;启动火源引起电池燃烧;收集数据;清理残留物和喷出物。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燃烧检测方法的优点在于检测诱发锂离子电池燃烧的激源临界条件,电池耐受高温能力,及其起火、燃烧的过程和产物,进而做出有针对性的防控,从而大大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489887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510744988.7
申请日:2015-11-0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 ,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铅炭电池负极铅膏,该负极铅膏包括质量份计的下述组分:铅粉1~99;炭‑氧化物复合材料0.1~90;炭黑0~0.5;硫酸钡0.1~2;短纤维0.05~0.1;有机膨松剂0.01~3.2。该铅膏的碳材料表面和孔隙内的氧化物以离子形态紧密吸附在碳材料周围,固化干燥过程中,又重新复合在碳材料表面和孔隙内,“溶解‑再复合”使碳材料的活性表面和孔隙都均匀附着微小的氧化物薄层,大大提高碳材料和氧化物的结合程度,充分发挥碳材料导电和电容特性,限制了碳材料表面析氢。
-
公开(公告)号:CN106291366B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510266437.4
申请日:2015-05-22
IPC: G01R31/36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等效循环寿命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统计锂离子电池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的理论循环次数、在实际工作中的实际电参数及源数据二维数组中的循环的出现次数,计算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寿命损耗与等效循环寿命。该方法将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量化,并且直观地将锂离子电池在实际工作中运行复杂工况时的使用寿命等效为现行标准规定的循环寿命;该方法简单且可靠,同时避免了较大误差的产生,便于实现计算锂离子电池状态的在线检测和实时监控;满足了锂离子电池的实际运行需求,保证了锂离子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483569B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611119780.7
申请日:2016-12-0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衡差动式金属探测传感器及绝缘纸检测装置,涉及金属检测装置技术领域。所述传感器包括封闭式矩形线圈组件、正弦激励模块、差分放大模块、信号处理模块、A/D处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所述封闭式矩形线圈组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接收线圈和一个发射线圈,两个接收线圈对称的设置于所述发射线圈的两侧,所述正弦激励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发射线圈连接;两个接收线圈分别与所述差分放大模块的两个输入端连接,所述差分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依次经信号处理模块、A/D处理模块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稳定度,将其应用到所述检测装置中可使检测装置获得较高的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180934A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710223670.3
申请日:2017-04-07
IPC: H01M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9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热失控防护件及其制备方法和模具,所述电池为单个电池或电池组,防护件包括隔热单元,该隔热单元包括两端开口的长方体,长方体中的相对内壁平行设有与该单元的轴向平行的通道,隔热单元设有用于达到阈值温度时的温度报警器,隔热单元的壁包括外层、中间层和内层,防护件的制备方法包括组装模具;制备阻燃材料,将阻燃材料注入模具;冷却脱模;将浇注成型的框与阻燃板压制成形,所用模具包括上端开口的外壳以及置于外壳底板上电池模型,本装置充分利用了阻燃材料的阻燃隔热特性以及密度小质量轻等优点,内层浇铸成型使阻燃材料以特定的形状和结构出现,充分发挥其阻燃隔热特性且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6291366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510266437.4
申请日:2015-05-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
IPC: G01R31/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等效循环寿命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统计锂离子电池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的理论循环次数、在实际工作中的实际电参数及源数据二维数组中的循环的出现次数,计算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寿命损耗与等效循环寿命。该方法将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量化,并且直观地将锂离子电池在实际工作中运行复杂工况时的使用寿命等效为现行标准规定的循环寿命;该方法简单且可靠,同时避免了较大误差的产生,便于实现计算锂离子电池状态的在线检测和实时监控;满足了锂离子电池的实际运行需求,保证了锂离子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091970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390974.4
申请日:2016-06-0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11/18 , H01F27/402 , H01F2027/4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压器及其监测装置。其中,该变压器监测装置包括:光源、光纤光栅传感器和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光源用于向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提供入射光;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用于与变压器的绕组相连接,以接收反射回的所述绕组的形变量光信号;所述处理装置与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形变量光信号,并根据所述形变量光信号确定所述绕组的形变量。本发明的变压器监测装置将光纤光栅传感器与绕组相连接,通过光纤光栅传感器接收反射回的绕组的形变量光信号,并通过处理装置根据形变量光信号确定绕组的形变量,有效的监测了变压器的绕组。
-
公开(公告)号:CN105810927B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410849455.0
申请日:2014-12-29
IPC: H01M4/4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铅炭电池负极材料,是由按质量份计的下述成分制备的:铅粉100份,TinO2n‑10.1~15份,扁平双壁碳纳米管0.05~0.5份,硫酸4~15份,硫酸钡0.3~2.8份,活性炭0.5~10份,聚酯纤维0.05~1份,石墨0.1~5份,木素0.1~2份,腐殖酸0.1~2份,水10~20份,硬脂酸钡0.1~1份。本发明所制得的铅炭电池负极材料,可减少炭材料的使用量,有效抑制负极析氢,提高电池负极的电导率和活性物质的利用率,能提高铅蓄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进而提高铅酸电池的比功率和循环性能。该项技术有望应用于新能源储能、电动车、电动工具、脉冲发射等领域的新型铅炭电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