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7592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310811973.2
申请日:2023-07-0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光伏接入区域配电网的汇集装置、控制装置和方法,包括:接入区域配电网台区的分布式光伏汇集电路;分布式光伏汇集电路与若干分布式光伏连接,用于通过汇集母线和逆变器的配合,将若干分布式光伏产生的电能进行汇集和转换;获取电能转换后的电流、电压和功率作为分布式光伏的并网数据进行发送;接收并基于控制指令控制汇集的分布式光伏电能接入区域配电网的台区;本发明提供的汇集装置,解决了现有接入方式中各逆变器协调控制难度高的问题,改善了分布式光伏并网点的电能质量问题,进而降低逆变器投入与运维成本,保证电网运行安全,提升了分布式光伏消纳能力与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分布式光伏电能的就地自治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85879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80472.4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自动化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现场测试方法及相关装置,包括获取智能变电站各二次设备的测试数据以及测试仿真结果;通过若干数字信号输出单元,以采用分散注入的方式将各二次设备的测试数据同步注入至各二次设备;获取各二次设备的测试反馈数据并与测试仿真结果对比,得到测试结果。采用分散注入的方法在二次设备的输入端同步注入数字化模拟量信号,在保持二次设备系统接线完整性的前提下,实现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系统级的现场测试,可以最大限度的发现设备制造、设计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错误和设备缺陷,为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创造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819171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16131.1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R35/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电网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子式互感器暂态测试方法及相关装置,包括:获取故障状态的仿真罗氏线圈微分电压信号;将所述仿真罗氏线圈微分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得到标准通道信号;采集电子式互感器的双AD通道信号;其中,双AD通道信号基于将仿真罗氏线圈微分电压信号施加至电子式互感器的采集单元生成;将标准通道信号与双AD通道信号进行时钟同步和采样率同步,得到预处理标准通道信号和预处理双AD通道信号,并对比预处理标准通道信号和预处理双AD通道信号,得到电子式互感器的双AD暂态测试结果。通过直接施加仿真罗氏线圈微分电压信号的方式,使得暂态测试可在现场有效开展,而且还可避免由于双AD不一致导致保护设备闭锁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6285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17773.7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AB变换器优化方法及装置、设备、介质,属于隔离型双向直流变换器技术领域,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分析双有源桥DAB变换器在双重移相控制下的传输功率与电流应力特性;加入惩罚系数描述目标函数与约束函数之间的关系;目标函数表示电流应力,约束函数表示传输功率;引入自适应惯性权重和约束因子改进粒子群算法;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寻优求解目标函数与约束函数构成的优化函数,并得到DAB变换器的电流应力最小值,从而获得DAB变换器对应的最优内、外移相角组合。本发明采用的粒子群算法开发能力和探索能力大幅提高,通过自适应粒子群算法优化电流应力,能够有效提高DAB变换器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51876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95653.6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可移动资源的配电网供电能力恢复方法及相关装置,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依据预设的考虑N‑2的配电网安全域模型,确定由不同关键馈线故障引起的N‑2事故下的供电能力;在配电网各个关键馈线的不同位置预调度不同容量的可移动资源,对预调度后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基于N‑2事故下的供电能力对比,得到对不同位置预调度可移动资源对供电能力的恢复情况,通过对恢复情况进行比较,选择各个关键馈线的最优位置作为供电能力恢复策略集。本发明能够准确提供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恢复策略集,提升配电网受灾害影响最终引起N‑2事故的供电能力恢复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599095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10453.8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阜阳供电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寨县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储能和需求响应的配电网分区用能管控方法,其步骤包括:1基于分布式发电和负荷一天内24小时的预测值,确定每小时储能充放电功率;2计算配电网各分区的负荷和分布式发电预测总功率;3在实际运行阶段,根据每小时的实际负荷功率和实际分布式发电功率,根据相邻分区的相关信息,计算各分区需求响应负荷。本发明采用两阶段控制框架,实现储能和需求响应的分区域协调调度,从而能解决含分布式发电、储能和需求响应负荷的配电网分区用能管控问题,有助于提升分布式发电的消纳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634557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510466.5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寨县供电公司
IPC: H02J3/46 , H02J3/38 , H02J3/28 , G06Q10/0631 , G06Q10/067 , G06Q50/06 , G06N3/126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储能的配电网多层协同控制方法,包括:1、获取虚拟储能系统可调有功、无功功率范围,建立虚拟储能出力的数学模型;2、构建配电网多层协同控制上层模型,确定上层目标函数,获取上层控制模型约束;3、构建配电网多层协同控制下层模型,确定下层目标函数,获取下层控制模型约束;4、采用NSGA‑II算法和引入人工蜂群的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分别对上下层控制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迭代搜索算法对模型进行博弈,以迭代更新的方式实现上下层决策变量的传递,得到配电网多层协同控制模型的Nash均衡解。本发明能有效解决新能源参与下配电网系统安全运行问题,并提高分布式资源消纳能力,从而保障配电网安全高效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38816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43164.3
申请日:2023-04-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 G06N20/20 , G06N5/01 , G06F18/214 , G06F18/231 , H02J3/46 ,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配电网光伏功率预测方法及系统,涉及光伏出力预测技术领域,包括:将收集的县域内的样本数据预处理后构建原始数据集,提出光伏出力预测评价指标并初始化模型参数;利用经验正交分解法和凝聚型层次聚类算法进行子区域划分;建立基于微气象数据的辐照度校正模型;基于校正后的辐照度数据,通过多输出神经网络建立集中式和分布式非户用光伏电站功率预测模型;借助模型迁移的方法建立小样本场景下的光伏出力预测模型;通过计算发电量关系系数,估算分布式220V户用光伏电站出力预测值;将所有光伏电站出力预测值求和得到县域光伏功率预测结果。本发明方法显著提升了县域级场景下光伏出力的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411018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370198.6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50/06 , G06Q10/06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比例分布式光伏并网消纳风险评估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供电能力评估;供电可靠性评估;智能化评估;低碳性评估。本发明通过智能化评估和低碳性评估,从而建立了分布式智能电网高比例分布式光伏并网消纳的多维度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中网内源荷平衡度、网间能量耦合度、二氧化碳减排效益等这些新指标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评估分布式光伏并网对电网的影响,包括电网的运行稳定性、环境效益和能源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074107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70655.7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需求响应贡献度与电网安全的光伏消纳方法及装置,属于能源规划领域。针对综合能源系统中弃光现象严重和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首先,建立含碳捕集设备和电转气设备的低碳综合能源系统模型;其次,引入需求响应贡献度的概念,构建综合需求响应模型;然后,采用非线性惯性权重、异步学习因子和Circle混沌映射策略改进粒子群算法;最后,以弃光惩罚和运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并考虑机组出力约束、爬坡约束和系统的功率平衡约束等,使用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得出综合能源系统下的机组出力情况。本发明能够保障综合能源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进一步提高其经济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