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57050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737073.2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N3/0442 , G01R31/08 , G01R31/52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STM的极限相位差预测方法、装置及介质。方法包括:对指定电网的电网仿真模型中线路设置三相短路故障,收集多种故障类型下的运行样本数据,运行样数据包括:电网两侧角度差以及电量样本数据;采用二分法根据电网两侧角度差、预先设置的初始故障持续时间下限值和初始故障持续时间上限值,确定多种故障类型的临界失稳时间;根据临界失稳时间确定多个故障类型的极限相位差;将多种故障类型的电量样本数据作为预先构建的训练模型的输入数据,将多种故障类型下的极限相位差作为输出进行模型训练,生成极限相位差预测模型;将采集的待预测故障的待预测电量数据输入至极限相位差预测模型中,输出待预测故障的极限相位差预测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13437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0953182.3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抑制跨区联络线功率波动的方法及系统,属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针对跨区联络线进行模拟仿真,获取所述跨区联络线无扰动和/或大扰动下的功率波动曲线;确定用于控制跨区联络线的控制器的控制结构,基于所述的功率波动曲线,调整所述控制器控制结构的控制参数;确定调整后的控制器的幅频和/或相频特性,根据所述幅频和/或相频特性的验证控制效果,对所述跨区联络线所在场站进行调控。本发明的实施能够防止联络线功率波动超过稳定极限,以消除系统安全稳定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5663827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413833.1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孙华东 , 安宁 , 赵兵 , 徐式蕴 , 吴广禄 , 王姗姗 , 仲悟之 , 彭龙 , 吴萍 , 樊明鉴 , 马全 , 尹睿 , 于琳 , 任永浩 , 王歆 , 习工伟 , 王安斯 , 贾琦 , 倪静怡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响应驱动暂态低电压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判断是否需要启动暂态低电压控制;当需要启动暂态低电压控制时,则根据新能源场站的出力信息及新能源场站内的电压信息确定新能源场站的降功率指令,再根据所述降功率指令对新能源场站的出力进行控制;当不需要启动暂态低电压控制时,则根据新能源场站的出力信息及新能源场站内的电压信息确定新能源场站出力指令,并根据所述新能源场站的出力指令控制新能源场站的出力,该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避免新能源接入后出现的暂态低电压问题,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979598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783997.1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IPC: H02J3/38 , H02J13/00 , G06F30/367 , G06F30/3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戴维南等值阻抗估计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监测电力系统并网点系统侧的有功功率波动;在有功功率波动超过预设的百分比值的情况下,采集并网点交流母线电压和交流系统流入电流,根据预设的基于机理方法的等值阻抗估计公式,计算第一戴维南等值阻抗;在有功功率波动不超过百分比值的情况下,采集并网点的扰动电气量,输入至预先训练的全连接神经网络阻抗模型,输出第二戴维南等值阻抗。
-
公开(公告)号:CN112068694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010189947.7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融合GIS和虚拟现实的电网智能调控交互系统及其实现方法。该交互系统,包括:大电网智能调度时空大数据平台;融合GIS的大电网智能调度地图引擎可视化模块;大电网虚拟电子沙盘智能交互模块;大电网智能调度语音交互模块;面向大电网智能调控的人机交互子系统;其中,面向大电网智能调控的人机交互子系统,分别与大电网智能调度时空大数据平台、融合GIS的大电网智能调度地图引擎可视化模块、大电网虚拟电子沙盘智能交互模块及大电网智能调度语音交互模块连接,以实现与电网的多通道智能交互;多通道智能交互包括:语音交互、GIS交互、或虚拟现实交互。该交互系统可以保障大电网智能、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801399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273810.4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电压响应实时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建立含高比例新能源的交直流受端电力系统的电压响应降阶模型;利用建立的所述电压响应降阶模型,确定最小代价开机方案,以使得所述交直流受端电力系统在电压安全稳定基础上接入高比例新能源和直流;利用建立的电压失稳判据判断所述交直流受端电力系统失稳时,确定切负荷量方案,并执行所述切负荷量方案,以使得所述交直流受端电力系统接入高比例新能源和直流。如此,能够确定电压安全稳定预防控制措施能够确定失稳时电压安全稳定紧急控制措施,可全过程防控电压安全风险,实现含高比例新能源交直流受端电力系统的电压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80139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273810.4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电压响应实时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建立含高比例新能源的交直流受端电力系统的电压响应降阶模型;利用建立的所述电压响应降阶模型,确定最小代价开机方案,以使得所述交直流受端电力系统在电压安全稳定基础上接入高比例新能源和直流;利用建立的电压失稳判据判断所述交直流受端电力系统失稳时,确定切负荷量方案,并执行所述切负荷量方案,以使得所述交直流受端电力系统接入高比例新能源和直流。如此,能够确定电压安全稳定预防控制措施能够确定失稳时电压安全稳定紧急控制措施,可全过程防控电压安全风险,实现含高比例新能源交直流受端电力系统的电压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67687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138992.8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新能源切换特性的暂时工频过电压抑制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新能源接入的两机等值系统参数,并基于所述两机等值系统参数,获得戴维南等效电路的等值电势、等值阻抗,并确定戴维南等效电路的各电压向量关系;基于所述戴维南等效电路的各电压向量关系,分析新能源有功电流和新能源无功电流;绘制以所述新能源有功电流、新能源无功电流为自变量,机端电压为因变量的三维曲面,求解新能源电流约束;将新能源电流约束问题转化为压降矢量末端轨迹的求解问题,抑制过电压。从单因素有功、无功电流和联合电流角度分别展开分析,可用于指导大规模新能源安全可靠送出。
-
公开(公告)号:CN11852340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491174.6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T‑S模糊理论的新能源并网系统线性化建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系统参数和控制参数,基于系统参数和控制参数,定义成员函数和系数矩阵,基于系数矩阵,构造模糊集,基于成员函数和模糊集,构建线性化模型。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并网系统线性化建模方法及装置,可用于电力系统的宽频振荡风险评估和预警,尤其对于新能源出力频繁变动、系统运行方式频繁切换的场景下,基于该方法建立的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线性化模型不需要重复建模和调参,显著提升了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100145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73793.0
申请日:2024-02-0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输电能力校核的方法及系统,属于电网安全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获取与特高压柔性直流系统输电能力相关的基础数据,基于所述基础数据,计算出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站短路电流水平;基于所述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站短路电流水平,筛选出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落点方案;基于所述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落点方案,筛选出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能力待校核方式,以计算出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能力Pdcmax;基于所述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能力Pdcmax,校核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的满送条件,以确定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的输电能力是否满足运行要求。本发明节省了人力物力,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