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28245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215412.1
申请日:2022-03-07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面向太赫兹网络的时空频多维度资源自适应分配方法。本发明通过构建太赫兹网络模型和帧结构模型,建立太赫兹网络的实现流程。该流程为首先采用Beacon广播进行节点入网,采用CAP时隙构建资源申请机制。资源申请成功后,采用太赫兹频段进行业务数据的交互。最后,进行资源释放机制与节点退网。本发明优点在于,从时间、空间和频率多维度的自适应分配资源。时间维度采用时隙划分结构,空间维度采用极窄多波束对目标节点位置定向对准,频率维度采用多频段多信道多接口,将控制消息与数据消息分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245701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010067331.2
申请日:2020-01-20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IPC: H04L12/46 , H04L12/721 , H04L12/7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最大加权匹配的链路优先虚拟网络映射方法,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虚拟网络映射,本方法能有效减少虚拟链路的物理链路条数。本发明在链路优先映射方法的基础上,将随机链路映射改为以链路距离最小化为目标的映射方式,并且新定义一种链路综合带宽度量指标,综合考虑链路自身的带宽和邻接链路的带宽,然后将最大加权匹配中的首条虚拟链路映射到综合带宽度量指标最大的物理链路上,提升后续的映射成功概率。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能够有效减少虚拟网络映射结果中虚拟链路的平均物理链路条数,并提升虚拟网络的接受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357752B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510890277.0
申请日:2015-12-07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自组网的时间同步方法及装置,应用于无线自组网中的第一节点。所述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在当前同步周期的侦听时段内,监听是否接收到来自其它节点的第一同步信号,其中,所述无线自组网中的任一节点在每一同步周期均依次经历等待时段、信号发送时段、不反应时段和侦听时段;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一同步信号调整所述第一节点的当前相位,若调整后相位达到阈值,相位置零,提前进入下一个同步周期的等待时段,准备发送同步信号;否则,控制所述相位线性增长,当所述相位增长至阈值时,进入下一个同步周期的等待时段。本实施例能够实现无线自组网的网内高精度时间互同步。
-
公开(公告)号:CN106100710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02368.X
申请日:2016-06-08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7/0456 , H04B7/0452 , H04B7/0626 , H04L25/0204 , H04L25/0228 , H04L25/025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对齐技术的无条件物理层安全协作传输方法。本发明首先组网并进行时频同步,选取主控终端;所有发射终端依次发送信道训练信号;接收终端进行信道状态估计,并传给主控终端;主控终端计算预编码矩阵和干扰抑制矩阵,然后传输给其他发射终端和接收终端;每个发射终端在原始业务流上进行二进制安全编码,编码后的比特流作业务输入进行干扰对齐传输;接收端将接收的二进制流进行安全解码后得到用户的信息流。本发明与传统的基于密钥进行加、解密传输的方案比较,首先避免了交换密钥带来的风险,其次由于其理论上可实现非法用户的误码率逼近0.5,可实现信息论意义上无法获得有效信息,且其复杂度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14828245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210215412.1
申请日:2022-03-07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武汉大学
IPC: H04W72/0446 , H04B10/90 , H04W72/0453 , H04W72/04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面向太赫兹网络的时空频多维度资源自适应分配方法。本发明通过构建太赫兹网络模型和帧结构模型,建立太赫兹网络的实现流程。该流程为首先采用Beacon广播进行节点入网,采用CAP时隙构建资源申请机制。资源申请成功后,采用太赫兹频段进行业务数据的交互。最后,进行资源释放机制与节点退网。本发明优点在于,从时间、空间和频率多维度的自适应分配资源。时间维度采用时隙划分结构,空间维度采用极窄多波束对目标节点位置定向对准,频率维度采用多频段多信道多接口,将控制消息与数据消息分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823904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110887443.7
申请日:2021-08-0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E波段高增益平面反射阵天线,包括馈源喇叭和反射阵面,反射阵面包括M×N个周期性等间距排列的反射阵天线单元,M、N均为大于2的整数;反射阵天线单元包括介质板、金属层、金属反射板,介质板设置在金属层和金属反射板之间;金属层包括开环耦合槽、圆形贴片、手柄状贴片、边缘为方形的耦合金属片,圆形贴片为开环耦合槽包围的圆形区域,手柄状贴片为开环耦合槽的开口区域,手柄状贴片连接圆形贴片和耦合金属片。本发明结构简单,在E波段没有采用微纳加工工艺,而是采用PCB加工工艺实现大规模组阵,加工难度低,降低了成产成本;实测带宽大于10%、实测工作频段70GHz‑80GHz、增益大于25dB,交叉极化小于20dB,适合地面通信和卫星通信。
-
公开(公告)号:CN113823904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0887443.7
申请日:2021-08-0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E波段高增益平面反射阵天线,包括馈源喇叭和反射阵面,反射阵面包括M×N个周期性等间距排列的反射阵天线单元,M、N均为大于2的整数;反射阵天线单元包括介质板、金属层、金属反射板,介质板设置在金属层和金属反射板之间;金属层包括开环耦合槽、圆形贴片、手柄状贴片、边缘为方形的耦合金属片,圆形贴片为开环耦合槽包围的圆形区域,手柄状贴片为开环耦合槽的开口区域,手柄状贴片连接圆形贴片和耦合金属片。本发明结构简单,在E波段没有采用微纳加工工艺,而是采用PCB加工工艺实现大规模组阵,加工难度低,降低了成产成本;实测带宽大于10%、实测工作频段70GHz‑80GHz、增益大于25dB,交叉极化小于20dB,适合地面通信和卫星通信。
-
公开(公告)号:CN110278167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910701597.5
申请日:2019-07-31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L2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IQ不平衡进行连续估计与补偿的无线通信方法。本发明还包括用于辅助信道和发送端I/Q不平衡估计的训练序列设计方法,该训练序列具备所期望的频域特性;和接收端I/Q不平衡补偿所用的线性滤波器系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能够实现发送端I/Q不平衡补偿、均衡和采样率转换联合处理的多相线性滤波器的频域构建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797626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196814.6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调节副面的介质支撑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馈源、馈源挡板、介质支撑、副面、副面支架、盖板,所用介质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亚胺配合高强度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制成。所述的馈源配装在喇叭口的缩口端,副面配装至所述喇叭状的扩口端,副面的外形与喇叭状扩口端的口形一致,馈源与副面同心。本发明提出了采用介质支撑代替传统的天线副面金属撑杆或玻璃钢撑杆,该介质优点在于刚强度较高、重量轻、外壁粗糙度好、在Ka频段内介电常数低、对天线效率及方向图影响较小,且介质与副面间通过副面支架连接,结构简洁,可对副面进行上下调整,调整快速有效且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6160814B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610420583.2
申请日:2016-06-14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IPC: H04B7/0452 , H04B7/0456 , H04B7/06 , H04L2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干扰对齐技术的多基站协作下行传输方法,涉及无线通信领域。本发明方法具体包括:宏基站选择进行协作传输的微基站并划分主从微基站;多个终端同时发射信道测量信号;微基站获得每个终端到微基站的信道状态信息;从微基站发送CSI给主微基站;主微基站计算矩阵U及矩阵V,并反馈给从微基站及对应的终端;各微基站利用矩阵U对信息传输帧预编码并同时同频发射;各终端利用矩阵V实现信息接收。本发明在宏基站的控制下,利用干扰对齐技术实现微基站间的下行协作传输,更有效地消除了小区间的干扰;同时设计了协作传输的信号帧结构,有效地提高了系统容量和频谱效率,且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现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