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45366A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911046672.5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厦门大学
IPC: C07F17/02 , C07F17/00 , C08F10/00 , C08F110/02 , C08F110/06 , C08F4/65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基桥联的茂金属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氢硅基桥联茂金属化合物前驱体通过与多重键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硅氢化反应制备得到多样取代基的硅桥联茂金属化合物,其中氢硅基桥联茂金属化合物通过“一锅法”合成。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硅桥基的基团变换,制备结构和组成多样的硅桥联茂金属化合物。硅氢化反应后得到的硅桥联茂金属化合物与助剂和硅胶载体结合形成茂金属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用于乙烯或者丙烯等alpha‑烯烃的聚合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6023223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111241318.5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燥α‑烯烃的方法,包括:使含有痕量水的α‑烯烃与金属有机框架配位聚合物接触,从而去除所述α‑烯烃中的痕量水。本发明可以实现α‑烯烃深度除水的目的,扩展α‑烯烃除水材料的种类。
-
公开(公告)号:CN112745403A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911045963.2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毛远洪 , 梁胜彪 , 曹育才 , 肖树萌 , 李禄建 , 李永清 , 叶晓峰 , 刘振宇 , 王凡 , 王伟哲 , 倪晨 , 刘国禹 , 李洁 , 陈仕兵 , 蒋文军 , 卢振旭 , 陈雄华 , 谭思 , 卢瑞真
IPC: C08F10/00 , C08F110/14 , C08F4/65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α‑烯烃的制备方法,包括:在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α‑烯烃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α‑烯烃;其中,所述聚α‑烯烃的粘度指数在140以上;重均分子量为200‑50000;100℃运动粘度在3cSt以上。使用该方法催化剂易于分离,有效避免产品污染,成本较低,经济环保,操作性强,适合于工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2745366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1911046672.5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厦门大学
IPC: C07F17/02 , C07F17/00 , C08F10/00 , C08F110/02 , C08F110/06 , C08F4/65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基桥联的茂金属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氢硅基桥联茂金属化合物前驱体通过与多重键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硅氢化反应制备得到多样取代基的硅桥联茂金属化合物,其中氢硅基桥联茂金属化合物通过“一锅法”合成。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硅桥基的基团变换,制备结构和组成多样的硅桥联茂金属化合物。硅氢化反应后得到的硅桥联茂金属化合物与助剂和硅胶载体结合形成茂金属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用于乙烯或者丙烯等alpha‑烯烃的聚合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2745403B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1911045963.2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毛远洪 , 梁胜彪 , 曹育才 , 肖树萌 , 李禄建 , 李永清 , 叶晓峰 , 刘振宇 , 王凡 , 王伟哲 , 倪晨 , 刘国禹 , 李洁 , 陈仕兵 , 蒋文军 , 卢振旭 , 陈雄华 , 谭思 , 卢瑞真
IPC: C08F10/00 , C08F110/14 , C08F4/65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α‑烯烃的制备方法,包括:在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α‑烯烃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α‑烯烃;其中,所述聚α‑烯烃的粘度指数在140以上;重均分子量为200‑50000;100℃运动粘度在3cSt以上。使用该方法催化剂易于分离,有效避免产品污染,成本较低,经济环保,操作性强,适合于工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6811064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210288745.7
申请日:2022-03-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氮气循环的聚丙烯颗粒脱VOC中试装置,包括:屋脊式干燥器,包括一级加热段、二级加热段和冷却段;加热器,分别与一级加热段和二级加热段的氮气入口连通;冷却器,与冷却段的氮气入口连通;鼓风机,出风口分别与加热器和冷却器连通,入风口分别与一级加热段氮气出口、二级加热段氮气出口和冷却段的氮气出口连通。通过该中试装置可以针对不同物料,进行中试试验,确定工艺参数,提高工业化装置准确性,可靠性。该中试装置实验生产的聚丙烯颗粒,VOC含量从240ppm降低至30ppm,优于现有国际市场聚丙烯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3787811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210424643.X
申请日:2012-10-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丁二烯抽提装置富含炔烃尾气的加氢方法。丁二烯抽提尾气,首先进行尾气吸收,然后采用以氧化钛-氧化铝复合物作为载体的Ni基催化剂的液相加氢反应,和采用Ni-MO型基催化剂的气相加氢反应,再进行解吸精馏。该方法不仅消除了丁二烯尾气采用升压、冷凝的液化方法时存在的安全隐患,而且明显降低了加氢产物中烯烃含量,烯烃含量小于5%,达到作为乙烯装置裂解原料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3787811B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210424643.X
申请日:2012-10-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丁二烯抽提装置富含炔烃尾气的加氢方法。丁二烯抽提尾气,首先进行尾气吸收,然后采用以氧化钛-氧化铝复合物作为载体的Ni基催化剂的液相加氢反应,和采用Ni-MO型基催化剂的气相加氢反应,再进行解吸精馏。该方法不仅消除了丁二烯尾气采用升压、冷凝的液化方法时存在的安全隐患,而且明显降低了加氢产物中烯烃含量,烯烃含量小于5%,达到作为乙烯装置裂解原料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764699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155061.8
申请日:2019-03-0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Inventor: 赵旭 , 令永功 , 毛远洪 , 郝学军 , 黄帅 , 钟东文 , 肖树萌 , 宋文波 , 苏洪 , 周涛 , 湛贞 , 蒋文军 , 邹发生 , 宁波 , 谢晓玲 , 邓志浩 , 罗伟 , 徐秋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却脱聚丙烯中VOC后的物料的冷却塔,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端设置有物料进口,所述壳体下端设置有物料出口,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若干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两端均伸出壳体,所述冷却管的一端为冷却介质入口,所述冷却管的另一端为冷却介质出口。本发明在壳体内设置若干平行设置的冷却管,物料从物料进口进入壳体,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入口通入,对物料进行冷却,吸收物料热量的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出口流出,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冷却管为菱形管,并且每层的菱形管呈正三角交错布置,保证了物料在菱形管之间均匀分布,各菱形管间的物料的量相同,冷却均匀,菱形管与物料充分接触,冷却效果好,冷却后的物料从物料出口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09694421A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910155185.6
申请日:2019-03-0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Inventor: 赵旭 , 令永功 , 毛远洪 , 郝学军 , 黄帅 , 钟东文 , 肖树萌 , 宋文波 , 苏洪 , 周涛 , 湛贞 , 蒋文军 , 邹发生 , 宁波 , 谢晓玲 , 邓志浩 , 罗伟 , 徐秋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热式脱聚丙烯中VOC干燥塔,包括壳体,壳体上端设置有物料进口,壳体下端设置有物料出口,壳体内设置有若干干燥管,干燥管内通入蒸汽,干燥管两端均伸出壳体,干燥管的一端为蒸汽入口,干燥管的另一端为凝液出口,壳体外侧设置有分布板,分布板上设置有出风箱,壳体上与出风箱对应位置设置有若干小孔,出风箱内设置有用于排出气体的引风机。本发明在壳体内设置若干平行设置的干燥管,物料从物料进口进入壳体,蒸汽从蒸汽入口通入,对物料进行干燥,经过换热的蒸汽变成凝液从凝液出口流出,物料被加热后,产生带有VOC的尾气,尾气从壳体上的小孔排出,进入出风箱,在引风机的作用下,由出风口排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