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89510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210251215.5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催化裂化制备乙烯丙烯的方法,特别是重油催化裂化增产乙烯丙烯的反应器和反应方法,重油原料在提升管反应器内转化为汽柴油为主的产物,同时副产一定量的C4共混物和/或辛烷值较低的C5‑C6轻汽油;副产的C4共混物和/或C5‑C6轻汽油进入快床反应器,在合适的条件下转化为乙烯丙烯。转化重油的提升管反应器和转化C4共混物和/或C5‑C6轻汽油的快床反应器耦合在一起,可充分利用重油催化裂化过程多余的热量,满足混合C4和C5‑C6轻汽油所需的反应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999649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111232645.4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生系统及其在催化剂再生中的应用和含氧化合物转化制低碳烯烃催化剂的低温再生方法。本发明所述的再生系统用于低碳烯烃的生产中,能够将再生系统的温度降低至600℃左右,再生温度较低,有效节约再生系统的能耗,缓解了催化剂在高温下发生破碎的现象。通过对再生系统第一再生区和第二再生区的烧炭控制,可以实现完全再生和不完全再生的模式变换,有利于提高含氧化合物转化制低碳烯烃反应的双烯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59739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111177979.6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处理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和油水分离系统,油水分离结构包括:分离罐,设有含油颗粒废水进口,油颗粒出口和出水口;和呈环状并围绕含油颗粒废水进口设置在分离罐中的油水分离板;其中,油水分离板包括亲油区域,亲油区域设置为能够对通过含油颗粒废水进口进入分离罐中的废水中的油颗粒进行吸附,并对废水中的水分子进行过滤,以使得废水中的油颗粒和水分子分离,亲油区域还设置为能够使得吸附的油颗粒聚集后最终在浮力作用下向上运动脱离油水分离板。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需要单独设置油水分离器或油水分离结构复杂导致的油水分离效果不佳、油水分离设备占地面积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959739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111177979.6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处理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和油水分离系统,油水分离结构包括:分离罐,设有含油颗粒废水进口,油颗粒出口和出水口;和呈环状并围绕含油颗粒废水进口设置在分离罐中的油水分离板;其中,油水分离板包括亲油区域,亲油区域设置为能够对通过含油颗粒废水进口进入分离罐中的废水中的油颗粒进行吸附,并对废水中的水分子进行过滤,以使得废水中的油颗粒和水分子分离,亲油区域还设置为能够使得吸附的油颗粒聚集后最终在浮力作用下向上运动脱离油水分离板。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需要单独设置油水分离器或油水分离结构复杂导致的油水分离效果不佳、油水分离设备占地面积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501682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110698588.2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油水颗粒三相中分离水装置、方法与应用,所述装置包括分离罐体、设置于所述分离罐体内的气泡发生器和油水分离隔板,其中,气泡发生器设置于所述分离罐体的底部,所述油水分离隔板设置于所述分离罐体的中上部;所述气泡发生器包括相互连通且整体截面呈T形的通气管和通气板,在所述通气板上设置有多个直径先逐渐变小再逐渐变大的喷头;所述油水分离隔板倾斜设置,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0~25°。本发明通过微气泡和分离材料的耦合应用,高效快速实现自油水颗粒中分离水相。该装置的优势是无需添加絮凝剂,通过油水分离罐结构的高效优化,即可实现油滴和颗粒的富集和分离,实现化工厂设备的长周期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919986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1308553.4
申请日:2022-10-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B01F27/114 , B01F27/191 , B01J8/24 , C07C1/20 , C07C11/04 , C07C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合构件、物料输送管、流化床反应器和低碳烯烃的制备方法,所述混合构件包括支撑杆以及缠绕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扰流件,所述扰流件设置为能够扰动物料以使得物料均匀分布。所述物料输送管包括输送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输送管本体内且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混合构件。所述流化床反应器包括底壁设置有插设口的反应器主体和能够输送再生催化剂且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物料输送管,所述物料输送管插设于所述插设口。所述低碳烯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00:使得用于制备低碳烯烃的气态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所述反应器主体内进行反应;步骤S10:使得再生催化剂通过所述物料输送管进入所述反应器主体内。
-
公开(公告)号:CN115501651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110697959.5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B01D17/035 , B01D21/00 , C10G5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水分离装置,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结构和油水分离方法,该结构包括:包括输油管道和用于将所述输油管道隔为净水区和油水混合区的鼓泡油水分离组件,所述鼓泡油水分离组件包括第一鼓泡油水分离组件和用于对该第一鼓泡油水分离组件分离后的浓缩油水进行二次分离的第二鼓泡油水分离组件,所述输油管道上设置有出油管道,所述出油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二鼓泡油水分离组件的上方,所述出油管道包括第一折弯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弯部下方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底部设置有颗粒出口。该结构能够直接在管道中进行,不需要额外添加新的装置,降低油水分离成本,且能够实现油、水和固体颗粒的高效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5501651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110697959.5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B01D17/035 , B01D21/00 , C10G5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水分离装置,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结构和油水分离方法,该结构包括:包括输油管道和用于将所述输油管道隔为净水区和油水混合区的鼓泡油水分离组件,所述鼓泡油水分离组件包括第一鼓泡油水分离组件和用于对该第一鼓泡油水分离组件分离后的浓缩油水进行二次分离的第二鼓泡油水分离组件,所述输油管道上设置有出油管道,所述出油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一鼓泡油水分离组件的上方,所述出油管道包括第一折弯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弯部下方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底部设置有颗粒出口。该结构能够直接在管道中进行,不需要额外添加新的装置,降低油水分离成本,且能够实现油、水和固体颗粒的高效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6020361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111231998.2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B01J10/00 , B01J19/24 , B01F25/452 , C07C69/96 , C07C68/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学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泡发生器、反应器和微气泡强化气液反应的系统以及环氧丙烷吸收二氧化碳制碳酸丙烯酯的方法,将环氧丙烷、催化剂、助剂以及溶剂碳酸丙烯酯组成的反应溶液加入反应器,反应器内设置气泡发生器,二氧化碳原料气经微气泡发生器形成二氧化碳微气泡后与反应溶液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接触反应制得碳酸丙烯酯。本发明中通过气泡发生器的位置以及气泡发生器各支管的设计配合,在高温高压下产生适合反应的CO2微气泡,能够有效强化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的反应,提高气液反应的传质效率和反应速度。本发明通过具有碳酸丙烯酯收率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919785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1303914.6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B01D17/00 , B01D17/0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连续相中脱除分散相的滤芯、分离罐、离心装置及其方法,包括滤芯层,滤芯层沿物料流向紧密接触设置有用于将待处理液体中的分散相捕获的捕获介质层、用于将来自捕获介质层的分散相聚结的聚结介质层、用于使来自聚结介质层的分散相进一步扩大生长的生长介质层和用于使来自生长介质层的分散相快速排出的脱离介质层;分散相与捕获介质层、聚结介质层、生长介质层和脱离介质层的接触角依次为θ1、θ2、θ3和θ4;其中,θ2<θ1<θ3<θ4。本发明具有针对低密度差相高效脱除的优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