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06973A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710040705.6
申请日:2007-05-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乙醇脱水制乙烯工艺中回收乙烯的方法,主要解决以往文献中未涉及的乙烯精馏塔釜液处理或乙烯损失量较大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乙烯精馏塔釜液进入一个绝热闪蒸罐,闪蒸罐的绝热温度为-15~80℃,压力为1.0~4.0MPaG,经绝热闪蒸后,闪蒸罐顶部物料返回至乙烯精馏塔中部,底部重组分排出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乙醇脱水制乙烯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092325B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610027907.2
申请日:2006-06-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碳烯烃催化裂解制丙烯的方法,主要解决以往技术中含碳烯烃混合物附加值不高、烯烃催化裂解转化率不高以及烯烃催化裂解工艺可结合性不强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与裂解产物热交换后气化的液相含碳烯烃混合物,与过热稀释蒸汽混合达到反应温度;裂解产物与原料含碳烯烃混合物热交换后,再与蒸汽凝液换热,最后经空冷器、冷却器冷却分离出蒸汽凝液;蒸汽凝液与裂解产物换热后作为后续脱丁烷塔、脱丙烷塔的热源;分离出蒸汽凝液的裂解产物通过压缩机压缩至0.3~1.1MPa后进入脱丙烷塔分离,塔顶得到的C3以下馏分通过乙烯装置进一步分离,得到丙烯和乙烯;塔底C4以上馏分进入脱丁烷塔,从塔顶分离得到C4馏分的30~90重量%循环进反应器再次裂解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应用于增产丙烯、乙烯的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2372558A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申请号:CN201010260174.3
申请日:2010-08-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30/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乙醇制乙烯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乙醇脱水制乙烯的生产工艺流程不合理,装置能耗大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乙醇脱水反应产物与原料乙醇换热后进入水洗、碱洗系统,去除乙醇、乙醛和二氧化碳等杂质;经水碱洗后得到的粗乙烯经压缩、干燥后进入乙烯精馏塔,塔顶得到含有氢气、甲烷和一氧化碳的粗乙烯,塔底排出含有乙烷、乙醚及C3+的重组分;来自乙烯精馏塔的粗乙烯部分回流至乙烯精馏塔,部分进入脱轻塔,在塔顶分离出比乙烯沸点低的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等轻组分,塔底得到乙烯产品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乙醇脱水制乙烯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306973B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0710040705.6
申请日:2007-05-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乙醇脱水制乙烯工艺中回收乙烯的方法,主要解决以往文献中未涉及的乙烯精馏塔釜液处理或乙烯损失量较大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乙烯精馏塔釜液进入一个绝热闪蒸罐,闪蒸罐的绝热温度为-15~80℃,压力为1.0~4.0MPaG,经绝热闪蒸后,闪蒸罐顶部物料返回至乙烯精馏塔中部,底部重组分排出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乙醇脱水制乙烯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768041A
公开(公告)日:2010-07-07
申请号:CN200910056822.0
申请日:2009-01-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乙醇脱水制乙烯的方法,主要解决以往乙醇脱水制乙烯生产方法中存在反应器单台生产能力小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熔盐外循环方式,在反应器壳体的两端设置圆环形熔盐通道,上、下熔盐通道与壳体壁接触的相应部位上开孔,上、下熔盐通道上分别设有熔盐进口和熔盐出口,反应器壳体内部设置折流板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乙醇脱水制乙烯的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491752A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810032931.4
申请日:2008-01-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B01J8/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吸热反应的方法,主要解决以往技术中以熔盐为载热体的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轴径向温差大,反应列管振动较大,以及催化剂拆卸不方便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在反应器壳体内设置加热管以及反应列管内设计凸肩加锥形弹簧结构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吸热反应的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491752B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0810032931.4
申请日:2008-01-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B01J8/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吸热反应的方法,主要解决以往技术中以熔盐为载热体的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轴径向温差大,反应列管振动较大,以及催化剂拆卸不方便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在反应器壳体内设置加热管以及反应列管内设计凸肩加锥形弹簧结构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吸热反应的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092325A
公开(公告)日:2007-12-26
申请号:CN200610027907.2
申请日:2006-06-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碳烯烃催化裂解制丙烯的方法,主要解决以往技术中含碳烯烃混合物附加值不高、烯烃催化裂解转化率不高以及烯烃催化裂解工艺可结合性不强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与裂解产物热交换后气化的液相含碳烯烃混合物,与过热稀释蒸汽混合达到反应温度;裂解产物与原料含碳烯烃混合物热交换后,再与蒸汽凝液换热,最后经空冷器、冷却器冷却分离出蒸汽凝液;蒸汽凝液与裂解产物换热后作为后续脱丁烷塔、脱丙烷塔的热源;分离出蒸汽凝液的裂解产物通过压缩机压缩至0.3~1.1MPa后进入脱丙烷塔分离,塔顶得到的C3以下馏分通过乙烯装置进一步分离,得到丙烯和乙烯;塔底C4以上馏分进入脱丁烷塔,从塔顶分离得到C4馏分的30~90重量%循环进反应器再次裂解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应用于增产丙烯、乙烯的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0532361C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申请号:CN200610025094.3
申请日:2006-03-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C07D213/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3-氰基吡啶吸收方法,主要解决以往文献中采用循环水溶液吸收3-氰基吡啶时,未涉及的吸收塔理论塔板数、液气重量比以及3-氰基吡啶在塔釜中易水解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包括两个串联的循环吸收塔,控制第一吸收塔塔釜液中3-氰基吡啶的浓度为3~10重量%,循环至塔顶的液体温度为5~50℃,吸收塔的理论塔板数为2~20块,液气重量比为2~15,循环至第二吸收塔塔顶的液体与循环至第一吸收塔塔顶的液体重量比为0.25~0.8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3-氰基吡啶的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045706A
公开(公告)日:2007-10-03
申请号:CN200610025094.3
申请日:2006-03-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C07D213/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3-氰基吡啶吸收方法,主要解决以往文献中采用循环水溶液吸收3-氰基吡啶时,未涉及的吸收塔理论塔板数、液气重量比以及3-氰基吡啶在塔釜中易水解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包括两个串联的循环吸收塔,控制第一吸收塔塔釜液中3-氰基吡啶的浓度为3~10重量%,循环至塔顶的液体温度为5~50℃,吸收塔的理论塔板数为2~20块,液气重量比为2~15,循环至第二吸收塔塔顶的液体与循环至第一吸收塔塔顶的液体重量比为0.25~0.8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3-氰基吡啶的工业生产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