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杆刮油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427877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170131.3

    申请日:2023-0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井刮杆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抽油杆刮油装置,抽油杆刮油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刮油结构,刮油结构包括至少两层刮油臂,刮油臂为弹性悬伸臂,每一层的刮油臂有多个且刮油臂朝向壳体的中心线悬伸,至少有相邻的两层刮油臂上下错开设置,刮油臂靠近壳体的中心线的一端构成用于刮除抽油杆上附着油污的刮油端;利用刮油臂可以有较好的刮削力且不同层的刮油臂相互配合有利于包围住抽油杆,保证油污刮除效果,同时在起抽油杆时,各刮油臂相对独立地各自进行变形,有利于避免相互挤压而导致损坏,有利于提高耐用性,提高使用寿命。

    一种清理工具
    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167912U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21532059.6

    申请日:2023-06-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抽油机压杠悬挂孔清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清理工具。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清理悬挂孔下方杂质的时间过长,导致影响原油产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理工具,包括取土装置和金属打捞装置,取土装置的一端设有用于伸入悬挂孔下方的中空的取土管,金属打捞装置的一端设有用于伸入悬挂孔下方的磁体安装座,在磁体安装座中设有打捞磁体。通过将取土管伸入悬挂孔下方,使泥土进入取土管的中空部分,从而将土取出;通过将打捞磁体伸入悬挂孔下方,能够将铁块等金属杂质吸出。取土装置和金属打捞装置交替使用,能够轻松、快速地清理悬挂孔下方的杂质,缩短清理悬挂孔下方杂质的时长,从而缩短抽油机的停机时长,增加原油产量。

    一种可逆式双向单流阀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213187U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721061644.7

    申请日:2017-08-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地面集输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逆式双向单流阀,包括第一单流阀和第二单流阀,第一、二单流阀的进口侧相互连通,第一单流阀和第二单流阀均包括阀芯和驱动杆,阀芯沿阀芯启闭方向活动设置在驱动杆上,驱动杆具有用于带动阀芯关闭的关闭位、用于带动阀芯开启的开启位以及位于关闭位和开启位之间的中间位,驱动杆处于中间位时阀芯具有使阀口关闭的关闭状态和使阀口开启的开启状态。通过使用驱动杆来调节阀芯至不同位置,通过改变阀芯与密封座间的阀口大小来实现单流阀的流量调节、全闭和全通的回路功能,实现了多功能调节。解决了现有集输设备中输送方向单一、发生突发事件时单流阀只能拆除维修,现场处理滞后的问题。

    一种抽油设备绳索润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928198U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21298112.6

    申请日:2022-05-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油设备润滑保养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抽油设备绳索润滑装置,抽油设备绳索润滑装置,包括管状的涂油器,涂油器的内腔为用于供待润滑的绳索通过的涂油腔,涂油器在周向上为分体的至少两部分,使得涂油器能够打开以安装在待润滑的绳索上,涂油器的外壁上设置有注油嘴,注油嘴用于与润滑油供给设备连接以向涂油腔内供给润滑油,抽油设备绳索润滑装置还包括与涂油器连接的操作杆,用于供操作人员操作来驱使涂油器沿待润滑的绳索上下运动,涂油腔至少上部为由下至上内径逐渐变大的扩径段,注油嘴设置在涂油器的围成扩径段的壁体上,该方案保证能够对绳索全长涂覆的同时确保抽油设备绳索润滑装置具有尽可能简单的结构。

    注水井水表压帽装卸工具及注水井水表组件

    公开(公告)号:CN214924046U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22013343.5

    申请日:2020-09-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水井水表压帽装卸工具及注水井水表组件。所述注水井水表压帽装卸工具包括工具主体、卡板、手柄和扶正体,工具主体上设有内孔,内孔用于套装在压帽上;卡板设置在工具主体的内孔中,用于嵌在压帽的压帽凹槽内以带动压帽转动;手柄设置在工具主体上,供操作人员握持而转动工具主体;所述注水井水表压帽装卸工具还包括:扶正体,扶正体沿工具主体径向凸出所述卡板,用于在内孔套装在压帽上时与压帽上圆弧形凸起的内壁定位配合。使用该注水井水表压帽装卸工具装卸压帽时,扶正体与压帽上圆弧形凸起的内壁定位配合,通过扶正体与工具主体的内孔配合,能实现工具主体与压帽之间更稳定的限位,工具主体不易从压帽上滑脱。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