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9678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10004374.X
申请日:2023-01-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19/02 , G06F119/04 , G06F119/14 , G06F119/08 , G06F119/12 , G06F113/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硫气井用油层套管服役性能的评价方法,属于油气田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含硫气井用油层套管服役性能的评价方法,综合考虑温度、均匀腐蚀、局部腐蚀、管材性能老化和制造缺陷对套管的抗挤强度、抗内压强度以及破裂内压力的影响,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对含硫气井低合金抗硫油层套管的服役性能进行评价时存在未综合考虑抗硫化物应力开裂失效和抗屈服变形失效的问题,为低合金抗硫油层套管的安全服役、高含硫气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5152991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567379.9
申请日:2015-09-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C07C319/14 , C07C323/59 , C09K8/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胺类衍生物缓蚀剂及其应用,属于油气田用化学剂技术领域。一种胺类衍生物缓蚀剂M,含有以下结构通式:一种包含胺类衍生物的复配缓蚀剂,按以下质量百分比进行配制:胺类衍生物缓蚀剂M,5~10%;炔醇,5~10%;有机胺,5~1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0~16%;多环芳烃油,10~20%;点蚀抑制剂,10~16%;低分子醇,20~40%。本发明将最外层均有未成键电子对的氮、氧、硫元素集中到一种化合物上,使其在金属表面产生多吸附中心,控制金属腐蚀;炔醇类缓蚀剂保证了高温下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紧密吸附。
-
公开(公告)号:CN104140802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310520122.9
申请日:2013-10-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井排水采气用泡排剂,属于油气田化学剂技术领域。本发明是由双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高键能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聚合物混合而成,即可得到气井排水采气用泡排剂。本发明的泡排剂耐高温环境(最高能耐180℃),宽pH值环境(pH值=1~10),耐高矿化度(≥320000mg/L),耐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氛围(硫化氢分压≥25%,二氧化碳分压≥20%);具有优异的起泡性能,泡沫稳定性好,携水效果好,较低表面张力,发泡体积大都高于8倍。
-
公开(公告)号:CN104140800B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310520104.0
申请日:2013-10-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C09K8/5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种用于高含硫气田的胺类溶硫剂,属于油气田用化学剂技术领域。本发明是由甲酰胺类物理溶硫剂和多乙烯多胺类化学溶硫剂混合而成,即可得到用于高含硫气田的胺类溶硫剂。本发明的溶硫剂综合了物理溶硫剂和化学溶硫剂的各自优势,制备简单,无强烈刺激性、无恶臭、毒性小,对金属和高分子材料腐蚀性小,与硫反应后液体体系粘度低,不影响后期排放,该溶硫剂的制备简单,环境影响小,便于工作操作。可广泛用于解除高含硫气井井筒、地面管线及阀门、筛网等的硫沉积堵塞。
-
公开(公告)号:CN104140802B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310520122.9
申请日:2013-10-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井排水采气用泡排剂,属于油气田化学剂技术领域。本发明是由双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高键能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聚合物混合而成,即可得到气井排水采气用泡排剂。本发明的泡排剂耐高温环境(最高能耐180℃),宽pH值环境(pH值=1~10),耐高矿化度(≥320000mg/L),耐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氛围(硫化氢分压≥25%,二氧化碳分压≥20%);具有优异的起泡性能,泡沫稳定性好,携水效果好,较低表面张力,发泡体积大都高于8倍。
-
公开(公告)号:CN104140800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310520104.0
申请日:2013-10-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C09K8/5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8/5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含硫气田的胺类溶硫剂,属于油气田用化学剂技术领域。本发明是由甲酰胺类物理溶硫剂和多乙烯多胺类化学溶硫剂混合而成,即可得到用于高含硫气田的胺类溶硫剂。本发明的溶硫剂综合了物理溶硫剂和化学溶硫剂的各自优势,制备简单,无强烈刺激性、无恶臭、毒性小,对金属和高分子材料腐蚀性小,与硫反应后液体体系粘度低,不影响后期排放,该溶硫剂的制备简单,环境影响小,便于工作操作。可广泛用于解除高含硫气井井筒、地面管线及阀门、筛网等的硫沉积堵塞。
-
公开(公告)号:CN11964342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311206008.9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
IPC: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焊缝抗硫性能的评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硫气田集输管道环焊缝的服役抗硫性能评价和预测方法。针对服役于含硫气田的低合金集输管道环焊缝抗硫性能出现下降、硫化物应力开裂风险提升的问题,本发明从发生硫化物应力开裂四方面因素(硫化氢腐蚀敏感环境、材料、应力和服役时间)进行耦合,能够有效地实现抗硫性能的定量评价。同时,本发明能够预测环焊缝抗硫性能随服役时间的变化,为管道环焊缝风险评估和安全保障措施的实施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撑,保障含硫气田低合金钢集输管道的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5152991B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510567379.9
申请日:2015-09-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C07C319/14 , C07C323/59 , C09K8/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胺类衍生物缓蚀剂及其应用,属于油气田用化学剂技术领域。一种胺类衍生物缓蚀剂M,含有以下结构通式:一种包含胺类衍生物的复配缓蚀剂,按以下质量百分比进行配制:胺类衍生物缓蚀剂M,5~10%;炔醇,5~10%;有机胺,5~1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0~16%;多环芳烃油,10~20%;点蚀抑制剂,10~16%;低分子醇,20~40%。本发明将最外层均有未成键电子对的氮、氧、硫元素集中到一种化合物上,使其在金属表面产生多吸附中心,控制金属腐蚀;炔醇类缓蚀剂保证了高温下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紧密吸附。
-
公开(公告)号:CN11791023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792899.0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一种复杂油气环境下管道腐蚀速率的预测方法,涉及腐蚀速率预测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多种环境参数下的腐蚀速率数据构建腐蚀速率基表;S2:通过相关系数矩阵确定多种环境参数之间的独立性,保持其它参数一致,分析单一环境参数变量对管道腐蚀速率的影响程度和规律,建立线性插值计算程序;S3:将实际工况的环境参数输入插值计算程序,根据腐蚀速率基表数据得到预测腐蚀速率。本发明能够在多种腐蚀介质存在的复杂油气环境中,通过基于腐蚀机理分析明确各影响因素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再通过各单一因素对管道腐蚀的影响规律对腐蚀速率进行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52590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311116352.9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
IPC: B23P6/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硫气田长期服役低合金钢集输管道环焊缝的修复方法,属于金属管材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待修复的低合金钢集输管道环焊缝依次进行去氢热处理、去应力退火热处理,然后采用碳纤维布对所述待修复的低合金钢集输管道环焊缝进行修复。本发明的修复方法,针对长期服役于含硫气田的低合金钢集输管道环焊缝抗硫性能出现下降、硫化物应力开裂风险提升,从材料和应力两方面对环焊缝进行修复,能够快速、方便地使环焊缝抗硫性能下降得到有效修复、降低硫化物应力开裂风险,解决了现有管道环焊缝修复方法只是针对由于发生腐蚀等缺陷的问题,为保障含硫气田低合金钢集输管道的长期服役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