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援提升装置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345041U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22831281.8

    申请日:2022-10-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提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救援提升装置。救援提升装置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上安装有提升结构,提升结构包括提升臂和卷扬,提升结构还包括旋转支柱,旋转支柱绕自身轴线转动安装在固定底座上,提升臂和卷扬均安装在旋转支柱上,提升结构上设置有转动操作结构,通过操作转动操作结构能够带动吊起的人员相对固定底座在水平面内转动。使用时将被困人员提升出方井池后操作转动操作结构,使旋转支柱带动提升臂、卷扬以及提升绳索下端吊起的人员在水平面内转动从而将人员从方井池上方转移至方井池旁场地,实施救护,救援过程不需要借助其他设备,省时省力,极大程度上缩短了救援时间。

    收球筒快开盲板防喷装置及使用该防喷装置的收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1359935U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1921799087.8

    申请日:2019-10-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球筒快开盲板防喷装置及使用该防喷装置的收球装置。收球筒快开盲板防喷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到收球筒上为盲板挡臂提供支撑收球筒连接座和盲板挡臂,盲板挡臂具有铰接端、折弯部和限位端,铰接端铰接在收球筒连接座上,盲板挡臂在绕铰接端摆动过程中具有阻挡位和避让位;收球筒快开盲板防喷装置还包括用于使盲板挡臂保持在阻挡位的挡臂锁止装置。当盲板挡臂处于挡止位时,折弯部挡止在快开盲板上,限制快开盲板的开启程度,收球筒内可能存在的残压通过快开盲板与收球筒之间的间隙泄放至外部环境中,避免了收球筒内的杂质与清管器喷出的状况发生,保证了人员的安全与周边环境的不被污染。

    一种安全绳系挂装置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489577U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20869789.4

    申请日:2022-04-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一种安全绳系挂装置,该安全绳系挂装置包括至少两套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固定座和支撑杆,还包括水平系挂绳,所述水平系挂绳用于搭在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以供安全绳系挂;所述固定座上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有水平铰接轴和锁销,所述支撑杆上设有铰接孔和固定孔,所述水平铰接轴与所述铰接孔配合以使所述支撑杆可拆装配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锁销用于与所述固定孔配合,以在所述支撑杆绕所述水平铰接轴摆动至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位置时伸入所述固定孔中对所述支撑杆的位置进行锁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绳系挂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全绳系挂装置存在组装不便的技术问题。

    一种气体中和装置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528105U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022283370.4

    申请日:2020-10-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毒有害气体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体中和装置。气体中和装置包括用于盛装中和液的容器,容器上沿上下方向依次布置有排气口和进气口,进气口供气体进入,排气口供气体排出;布气结构,设于进、排气口之间,设有多个通气孔,以供气体通过;布气结构处堆积有颗粒,相邻颗粒之间形成弯折流道,用于减缓经通气孔排出气体的流速。气体经过布气结构后再经过颗粒,相邻颗粒之间有弯折流道,使气体弯折流动,增大接触面积,延长中和时间,防止气体由通气孔排出后喷向排气口。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布气结构和颗粒的配合,达到了延长中和时间,增大气液接触面积的目的,使气体的中和反应更加充分。

    一种密闭容器安全作业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7717650U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121988085.0

    申请日:2021-08-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闭容器安全作业控制系统,属于受限空间安全作业环境气体检测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气体浓度检测传感器,用于设置在密闭容器中,以检测密闭容器中的有毒气体浓度,其输出端与控制板输入端连接;控制板,输出端控制连接报警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有毒气体浓度控制报警器工作;报警器,包括两个,一个用于设置在密闭容器内,一个用于设置在密闭容器外。这样有利于当检测到密闭容器内部有毒气体超标时,控制内外报警器工作,内部的报警器能够及时提醒作业人员,外部的报警器能够及时提醒外部监护人员,在内部作业人员没有做出反应时,监护人员能够迅速对作业人员进行救援,大大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