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5938122U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20774861.X
申请日:2016-07-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
IPC: F16K31/36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水井高压管线闸门液压开关装置,包括扭杆、摆线马达、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中心开设轴孔,轴孔内安装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摆线马达输出端,另一端则连接扭杆座,在扭杆座上设置扭杆。所述摆线马达也固定在固定板上。还包括动力源和液压泵,所述动力源与液压泵输入端连接,所述液压泵输出端与摆线马达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动力源为R165单缸机。所述固定板上还设置有导向柱,导向柱与扭杆处在同一方向上。本实用新型能够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劳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4851100U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20515298.X
申请日:2015-07-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
IPC: E21B1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高原机自身动力移动装置,包括高原机上的平衡重铁及连接在平衡重铁上的钢丝绳,还包括水泥基础底座、后拖固定装置、前拖固定装置,所述水泥基础底座位于高原机下方且前后长度要大于高原机前后的长度,所述后拖固定装置、前拖固定装置分别固定在水泥基础底座的后端和前端,所述连接在平衡重铁上的钢丝绳经过高原机顶部的顶滑轮连接至后拖固定装置或者前拖固定装置。还包括过滑固定装置,所述过滑固定装置安装在高原机的前端底部,钢丝绳从顶滑轮出来连接至后拖固定装置或者前拖固定装置之前均要经过该过滑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安全、快速移动高原机,达到降低工作强度、提高作业修井时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217915081U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122507608.1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
IPC: B25B27/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举升式表芯提取器,包括表芯连接拉帽、施力机构;还包括举升杆,所述举升杆与施力机构的举升传动件相对应并能在施力机构的举升传动件的带动下上升;所述表芯连接拉帽连接在举升杆下端。还包括承力丝扣压帽,所述举升杆为举升丝杆;所述承力丝扣压帽丝扣式连接在举升丝杆的上端,承力丝扣压帽下端面与施力机构的举升传动件上端面相对应。所述举升丝杆为T型举升丝杆,所述表芯连接拉帽挂卡在T型举升丝杆下端的T型头上。本实用新型既可保证人身安全,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系数;同时也可降低劳动强度,节省人力,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8614657U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20986391.2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
IPC: B25B2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柱塞泵上卸扣液压扳手,包括扳手体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轮泵、主轴、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左从动齿轮、左蜗杆、右从动齿轮、右蜗杆、蜗轮、输出轴,所述主轴始端连接齿轮泵输出端,主轴上安装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所述左蜗杆上安装左从动齿轮,左从动齿轮与第二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右蜗杆上安装右从动齿轮,右从动齿轮与第一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左蜗杆啮合在蜗轮的径向左侧,所述右蜗杆啮合在蜗轮的径向右侧,所述蜗轮中心孔安装输出轴,输出轴外端部固定安装扳手体。本实用新型不仅保护了人身安全,又使操作工人减轻了劳动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285479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610917466.7
申请日:2016-10-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 , 北京中盈安信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7/04 , E21B44/00 , E21B47/002 , E21B47/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GIS技术的井眼轨迹控制方法,属于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构建覆盖钻探目标区域的三维可视化场景立体模型、部署井的井眼轨道的三维模型和已完井、部署井、正钻井的井眼轨迹的三维模型在内的三维可视化立体模型,依据三维可视化立体模型直观展示部署井的井眼轨道和已完井、正钻井井眼轨迹,调整部署井的钻井设计或正钻井的钻进参数,控制正钻井的井眼轨迹,有效避免正钻井与已完井的井眼轨迹出现交叉,确保正钻井按照钻井设计的井眼轨迹击中靶点并保证井身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927796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811100856.0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IPC: G01V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地震数据时深转换精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自适应高密度双谱速度扫描技术,得到每一道、每一个采样点地震数据的速度;2)在目标层位的控制下得到符合地层连续性和空间一致性的平均速度数据;3)利用测井资料数据拟合的层速度系数来对地震平均速度体进行趋势校正;4)利用多口井测井资料的速度数据与地震资料速度平均误差因子对随机的剩余误差进行校正;5)计算目标层目标区域的时深转换结果数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方法以高精度高密度速度建模为基础,提出了平均速度趋势校正技术和剩余因子校正技术,解决了常规时深转换精度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808068A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711016462.2
申请日:2017-10-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Inventor: 武恒志 , 刘成川 , 黎华继 , 段永明 , 赵爽 , 周文雅 , 吴波 , 詹泽东 , 陈俊 , 向宇 , 牛娜 , 刘凤 , 于丹 , 庞河清 , 冯佳 , 周维奎 , 谯述蓉 , 邓美洲
IPC: G06F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致密砂岩气藏评价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确定致密砂岩气藏高产富集的控制因素,获取高产富集规律;建立成藏配置模式并确定富集模式;根据每个高产富集的控制因素所占的成藏概率,确定单井所在河道是否成藏;确定每个控制因素中各分支因子的产能影响值;根据成藏概率和各分支因子的产能影响值,确定高产井产量评价参数区间,并计算高产井产量评价参数与实测产量的相关函数和相关系数。该方法能够根据非均质性的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高产富集规律的确定高产富集模式,提高了气藏勘探开发评价选区准确性;并通过定量预测单井产量,为气藏勘探开发评价选区提供数据基础,提高开发效率和产能并降低开发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375152B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310345385.0
申请日:2013-08-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
IPC: E21B43/20
Abstract: 两层水嘴同时控制一开一合的可调堵塞器,涉及油田技术领域,特别是油田分层注水领域封隔配水器的配水堵塞器,尤其是两层水量同步测调的配水工具。本发明包括相互依次轴向连接的打捞头、上外壳、中外壳、下外壳和下接头,在上外壳的侧壁开设上出水口,在中外壳的侧壁开设上进水口,在下外壳的侧壁开设下出水口,在下接头上开设下进水口。本发明可解决相临两油层吸水能力差异大配水难的矛盾和多层配注等分层水量难调配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75920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1127082.7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桩西采油厂
IPC: E21B43/16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裂后CO2吞吐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该压裂后CO2吞吐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CO2吞吐模型;步骤2、根据地质情况确定合理压裂缝长;步骤3、根据地质情况和施工情况,模拟在合理缝长下压裂裂缝参数;步骤4、优化CO2吞吐轮次和CO2吞吐量;步骤5、进行矿场区块应用,工程实施CO2吞吐。该压裂后CO2吞吐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确定CO2吞吐合理缝长和注CO2吞吐量等施工信息,为提高小断块、小砂体的原油产量提供支撑,通过人工压裂和CO2吞吐结合的方式,提高小断块、小砂体原油采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64884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210959726.2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F30/27 , G06N3/0464 , G06N3/045 , G06N3/0442 , G06N3/08 , G06N20/0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机器学习进行底水锥进预测的方法,该利用机器学习进行底水锥进预测的方法包括:步骤1、收集目标油田参数,确定影响目标油田底水锥进的主控因素;步骤2、构建底水锥进机器学习样本库;步骤3、建立底水锥进机器学习饱和度预测模型;步骤4、建立底水锥进机器学习水锥半径预测模型;步骤5、模型校正后,形成目标区最终预测模型。该利用机器学习进行底水锥进预测的方法可实现整个目标油田内所有油藏单元中全部直、水平井底水锥进的快速预测,改变了原有方式需要对每个油藏开展模拟研究的方法,提升了工作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