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25366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210537884.9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干粉储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聚合物干粉筒仓。所述筒仓壳体内设置有换气机构,所述换气机构包括与进气管连通且与筒仓壳体内壁固定的送气箱,所述进气管末端设置有单向气阀,所述送气箱顶部设置有连接管,所述送气箱的顶部开设有注气孔,且注气孔的开口位于连接管内,所述连接管的侧壁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排气孔,所述连接管顶部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连接管侧壁设置有位于排气孔上方的第二挡板;所述注气孔末端设置有单向进气组件,所述排气孔末端设置有防粉尘回流组件。降低了粉尘进入送气箱堵塞进气管的概率,运行更加稳定;抑制了筒仓壳体内部的干粉飘逸和弥散。
-
公开(公告)号:CN219750649U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220152636.8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
IPC: B65D88/74 , B65D88/68 , B65D90/32 , B65G65/46 , B65G69/20 , B65G69/18 , B01F35/71 , B01F35/80 , B01F35/00 , B01F23/5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包装干粉储存分散一体化装置,包括干粉筒仓,上料管,承重计量装置,下料阀,缓冲仓,螺旋下料器,料斗,管线和熟化罐,干粉通过该上料管进入该干粉筒仓,在该干粉筒仓内的干粉达到该承重计量设定的上限时,停止上料,打开该下料阀,该干粉筒仓内的干粉进入该缓冲仓,该承重计量达到该缓冲仓的容量上限设定值后关闭该下料阀,清水经过该管线进入该料斗,在该料斗内形成漩涡,打开该螺旋下料器,使该缓冲仓内的干粉经该螺旋下料器的计量进入该料斗和清水进行混合后,经该管线进入该熟化罐。该无包装干粉储存分散一体化装置实现了干粉储存、分散溶解自动化,避免了干粉小袋包装储运,彻底消除包装袋污染的环保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6128756U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21014785.X
申请日:2021-05-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包装干粉储存分散一体化装置,包括干粉筒仓,上料管,承重计量装置,下料阀,缓冲仓,螺旋下料器,料斗,管线和熟化罐,干粉通过该上料管进入该干粉筒仓,在该干粉筒仓内的干粉达到该承重计量设定的上限时,停止上料,打开该下料阀,该干粉筒仓内的干粉进入该缓冲仓,该承重计量达到该缓冲仓的容量上限设定值后关闭该下料阀,清水经过该管线进入该料斗,在该料斗内形成漩涡,打开该螺旋下料器,使该缓冲仓内的干粉经该螺旋下料器的计量进入该料斗和清水进行混合后,经该管线进入该熟化罐。该无包装干粉储存分散一体化装置实现了干粉储存、分散溶解自动化,避免了干粉小袋包装储运,彻底消除包装袋污染的环保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427410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010996277.X
申请日:2020-09-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驱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采油藏转微生物驱的方法。热采井组的筛选;热采井组转注水井的选择;热采井组剩余油分布规律以及微生物驱开发区域的确定;微生物驱注入工艺确定,微生物驱注入工艺包括激活剂或外源菌注入轮次、每轮次激活剂或外源菌注入量、每轮次注入顶替液的量、每轮次注水井停注的时间。本发明根据热采后油藏剩余油井间富集分布的规律确定出微生物驱注入工艺参数,提高了微生物驱注剂与剩余油的接触效率及作用效果,为热采后油藏转换开发方式提供了一项高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提高采收率大于15%,投入产出比大于1:10,有效期大于5年。
-
公开(公告)号:CN110939414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811115424.7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43/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源微生物复合驱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试验油藏的筛选;试验油藏产出液的油水分离;地层水的预处理;激活剂的配制;激活剂的现场注入;现场试验效果的评价。本发明通过脉冲波物理场作用提高内源微生物的代谢速度和活性,促进烃类氧化菌的原油降解、产甲烷菌的产气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实现地层内原油的原位降解、降粘和地层的解堵,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试验油藏原油的采收率。因此,本发明可广泛地应用于油藏的增产工艺中。
-
公开(公告)号:CN111139195B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811300248.4
申请日:2018-11-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嗜热厌氧乳化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p.)YR‑3,以下简称YR‑3,筛选自胜利油田油水井样品,60℃条件下通过乳化性能反复筛选传代获得。该菌株于2018年9月12日提交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467。该菌的生长温度50~75℃,生长pH值范围5~8,耐盐0~10%,发酵液乳化降粘率大于90%,物理模拟实验提高采收率大于12%。该微生物菌株发酵液应用于稠油油井的微生物单井吞吐处理,平均单井增油量大于300t;该微生物菌株发酵液应用于含蜡油井的微生物清防蜡处理,平均延长油井免热洗周期200d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1139195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811300248.4
申请日:2018-11-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嗜热厌氧乳化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p.)YR-3,以下简称YR-3,筛选自胜利油田油水井样品,60℃条件下通过乳化性能反复筛选传代获得。该菌株于2018年9月12日提交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467。该菌的生长温度50~75℃,生长pH值范围5~8,耐盐0~10%,发酵液乳化降粘率大于90%,物理模拟实验提高采收率大于12%。该微生物菌株发酵液应用于稠油油井的微生物单井吞吐处理,平均单井增油量大于300t;该微生物菌株发酵液应用于含蜡油井的微生物清防蜡处理,平均延长油井免热洗周期200d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442741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010996277.X
申请日:2020-09-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驱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采油藏转微生物驱的方法。热采井组的筛选;热采井组转注水井的选择;热采井组剩余油分布规律以及微生物驱开发区域的确定;微生物驱注入工艺确定,微生物驱注入工艺包括激活剂或外源菌注入轮次、每轮次激活剂或外源菌注入量、每轮次注入顶替液的量、每轮次注水井停注的时间。本发明根据热采后油藏剩余油井间富集分布的规律确定出微生物驱注入工艺参数,提高了微生物驱注剂与剩余油的接触效率及作用效果,为热采后油藏转换开发方式提供了一项高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提高采收率大于15%,投入产出比大于1:10,有效期大于5年。
-
公开(公告)号:CN111119816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811278744.4
申请日:2018-10-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外源功能微生物复合吞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试验油井的筛选;内源功能微生物激活剂体系的筛选;外源功能微生物的筛选;外源功能微生物缓释体系的制备;现场注入工艺的确定;现场试验以及现场试验效果的评价。本发明具有实施工艺简单,针对性和可靠性强;同时具有投资成本低,作用的有效期长,超过24个月,现场试验效果好,单井平均日增油超过5t。因此,本发明可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单井吞吐处理工艺中。
-
公开(公告)号:CN110939414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1811115424.7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43/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源微生物复合驱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试验油藏的筛选;试验油藏产出液的油水分离;地层水的预处理;激活剂的配制;激活剂的现场注入;现场试验效果的评价。本发明通过脉冲波物理场作用提高内源微生物的代谢速度和活性,促进烃类氧化菌的原油降解、产甲烷菌的产气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实现地层内原油的原位降解、降粘和地层的解堵,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试验油藏原油的采收率。因此,本发明可广泛地应用于油藏的增产工艺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