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22257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310151808.5
申请日:2013-04-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IPC: G01N21/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二维可视化学泡沫评价物理模拟系统,包括模型主体、注入系统、产出系统、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所述模型主体的入口端连接注入系统,而出口端则连接产出系统,所述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分别与模型主体、注入系统、产出系统相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参数设置系统、测控装置、数据采集装置、数据输出装置;所述的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气体流量计,所述压力传感器与产出系统连接,所述气体流量计与注入系统包含的气体注入单元连接。本发明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二维可视泡沫评价装置,可以开展泡沫平面及纵向封堵效果研究,泡沫重力分异研究等。
-
公开(公告)号:CN103510931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210202100.3
申请日:2012-06-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IPC: E21B43/22 , E21B47/002 , E21B47/06 , E21B4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井蒸汽驱模拟方法,该直井蒸汽驱模拟方法包括选取物理模型参数;将该物理模型参数输入数值模拟软件中,建立数字实验的地质模型;利用该地质模型进行整体拟合和单井的历史拟合,完善模型;通过对比物理模拟实验中不同方案的实验结果,设计数字实验方案;优选注采参数及进行多种实验方案开发指标预测;以及根据物理模拟数字实验结果对原型油藏进行解释。该直井蒸汽驱模拟方法以室内物理模拟模型为研究对象,将物理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能更加灵活、方便、快捷地预测优化多种方案,为驱油机理的研究以及实验方案的制定提供更为直观、可视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3541705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210239407.0
申请日:2012-07-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稠油油藏蒸汽驱的高温堵调设备和高温堵调方法,该超稠油油藏蒸汽驱的高温堵调设备包括注入设备,热采注汽井口,注氮设备和注汽设备,该注入设备连接于该热采注汽井口,以注入凝胶溶液或泡沫剂溶液,该注氮设备连接于该热采注汽井口,用于产生和注入高纯度的氮气,该注汽设备连接于该热采注汽井口,用于产生和注入高干度的蒸汽。该超稠油油藏蒸汽驱的高温堵调设备和高温堵调方法采用凝胶和氮气泡沫两者结合,可以明显降低汽驱井组综合含水和提高油汽比,并且大幅提高超稠油油藏高温堵调效果,节约堵调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4121017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310151735.X
申请日:2013-04-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IPC: E21B4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模拟油藏剩余油饱和度测量方法及装置,其中三维模拟油藏剩余油饱和度测量装置,包括恒温箱、干馏桶、集液管,所述干馏桶纵向立于恒温箱内并至少设置一个,所述干馏桶的底部连接至恒温箱外侧的集液管上,所述恒温箱内的干馏桶周围设置有加热炉。所述恒温箱内部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设置在恒温箱外壁的接线端子排连接至恒温箱外部的温控仪。采用三维模拟测量装置及方法,可以开展驱替后模拟油藏的剩余油在模型内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确定不同位置的剩余油饱和度含量,为分析实验效果、驱替规律等提供依据,也为该技术应用于不同区块的方案制定提供保障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4121006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310151751.9
申请日:2013-04-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IPC: E21B4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稠油热采水平井三维物理模拟油藏井网,包括模型主体、模拟油层、模拟井网,所述模型主体整体为方筒形结构,模型主体内部为模拟油层,在模型主体的外侧向内部的模拟油层伸入模拟井网。本发明采用方形三维模拟装置,根据现场注汽和生产井网布置利用相似理论研究控制和优化实验室不同类型井网,具有模拟直井九点,不同水平井组合的排状井网、类反五点井网、排状交错井网、类反九点井网、反九点井网转反五点、反九点井网转排状等多井网布局功能,研究蒸汽前缘平面推进和展布规律,对直井和水平井蒸汽驱现场试验的动态油藏管理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573231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210255158.4
申请日:2012-07-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强敏感性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利用高温粘土稳定剂、缓释酸液体系、高效驱油剂和二氧化碳在敏感性稠油油藏开发中组合应用,改善单井开发效果,提高敏感性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新方法。其技术方案是:首先利用温敏缓释酸液体系对近井地带污染进行处理,接下来注入液态二氧化碳,注汽前利用高温粘土稳定剂对油层进行保护,注汽过程中伴注高温驱油剂体系。然后经过关井焖井、开井放喷后,在井内下入泵进行连续采油。经现场试验表明,直井平均周期油汽比达到0.4,水平井平均周期油汽比达到0.6,周期产油量超过1000t,室内实验表明,在敏感性稠油油藏开展该项发明涉及工艺,油藏最终采收率可以达到3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541708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210237707.5
申请日:2012-07-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IPC: E21B43/24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特超稠油蒸汽驱采收率的方法,该提高特超稠油蒸汽驱采收率的方法包括:由注入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汽或示踪剂;当根据生产井见该蒸汽或该示踪剂的出现时间和方向决定进行热采堵调时,进行蒸汽驱井组的整体堵调;在注入蒸汽之前或伴蒸汽注入一定量的纳米催化剂;以及进行焖井,并在焖井后限量生产。该提高特超稠油蒸汽驱采收率的方法能有效地降低特超稠油在油藏中的粘度,改善特超稠油在油藏中的流动能力,能高效地将原油驱向注蒸汽井周围的生产井。
-
公开(公告)号:CN103525389B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210228398.5
申请日:2012-07-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油用纳米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纳米催化剂由纳米级硫酸镍和纳米级十四烷基苯磺酸组成的溶质、水和120号芳烃溶剂油及异戊醇组成的溶剂混合而成的混合液,各组分的重量份配比如下:水100、氢氧化钠14‑17、硫酸80‑130、十四烷基苯磺酸100‑150、120号芳烃溶剂油120‑160、异戊醇60‑70。该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a.向反应釜中加入水、氢氧化钠、硫酸镍,控制温度为55‑65℃,搅拌35‑45min;b.缓慢加入十四烷基苯磺酸,控制温度为60‑70℃,加入苯磺酸调PH=7‑9,搅拌120‑150min;c.依次加入120号芳烃溶剂油、异戊醇,搅拌50‑70min,得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3525389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210228398.5
申请日:2012-07-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油用纳米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纳米催化剂由纳米级硫酸镍和纳米级十四烷基苯磺酸组成的溶质、水和120号芳烃溶剂油及异戊醇组成的溶剂混合而成的混合液,各组分的重量份配比如下:水100、氢氧化钠14-17、硫酸80-130、十四烷基苯磺酸100-150、120号芳烃溶剂油120-160、异戊醇60-70。该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a.向反应釜中加入水、氢氧化钠、硫酸镍,控制温度为55-65℃,搅拌35-45min;b.缓慢加入十四烷基苯磺酸,控制温度为60-70℃,加入苯磺酸调PH=7-9,搅拌120-150min;c.依次加入120号芳烃溶剂油、异戊醇,搅拌50-70min,得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3510932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210202121.5
申请日:2012-06-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IPC: E21B43/2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适用于中深层低渗透稠油油藏化学冷采方法,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a.选定油层深度1500~2800m,渗透率≤50×10-3um2,油层总厚度≥3.0m,净总厚度比≥0.3,油层孔隙度≥0.10,渗透率变异系数≤0.8的中深层低渗透稠油油藏;向选定的油层挤注微乳液降粘体系+液态二氧化碳,微乳液降粘体系与液态二氧化碳以段塞的形式交替注入,经过关井焖井、开井防喷后,下泵连续采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微乳液将原油剥离成表面亲水的油珠,稠油在体系水溶液表面自发扩散;二氧化碳具有降粘增能作用,并扩大微乳液降粘半径,提高回采水率,通过协同作用,提高中深层低渗透稠油产量及采收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