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36433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994234.6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 中海油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海油深圳海洋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Inventor: 蔡宝平 , 邵筱焱 , 刘永红 , 杨超 , 张妍平 , 刘雪琳 , 张锐 , 王陈玉书 , 王莹莹 , 徐万海 , 刘贵杰 , 李心成 , 吴奇兵 , 高磊 , 葛伟凤 , 隋中斐 , 袁征
IPC: G06F30/28 , G06Q10/20 , G06N3/0442 , G06N3/084 , G06F119/04 , G06F119/02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洋石油水下生产系统智能运维与生产优化方法及系统,涉及石油工程领域。所述运维优化方法:确定水下生产系统是否出现泄漏;当出现泄漏时,执行紧急抢修的步骤;未出现泄漏时,执行智能运维优化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水上传感器状态数据和水下采油树传感器数据,计算水下生产系统的静态健康指数;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获得不同时刻的动态健康指数,进而以韧性最大化和维修成本最小化为优化目标,制定水下生产系统的最优维修策略。本发明根据水下生产系统的水上传感器状态数据和水下采油树传感器数据确定静态健康指数及动态健康指数的评估,进而制定维修策略,实现了结合实际状态进行维护与生产的动态调整,提高了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36433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994234.6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 中海油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海油深圳海洋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Inventor: 蔡宝平 , 邵筱焱 , 刘永红 , 杨超 , 张妍平 , 刘雪琳 , 张锐 , 王陈玉书 , 王莹莹 , 徐万海 , 刘贵杰 , 李心成 , 吴奇兵 , 高磊 , 葛伟凤 , 隋中斐 , 袁征
IPC: G06F30/28 , G06Q10/20 , G06N3/0442 , G06N3/084 , G06F119/04 , G06F119/02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洋石油水下生产系统智能运维与生产优化方法及系统,涉及石油工程领域。所述运维优化方法:确定水下生产系统是否出现泄漏;当出现泄漏时,执行紧急抢修的步骤;未出现泄漏时,执行智能运维优化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水上传感器状态数据和水下采油树传感器数据,计算水下生产系统的静态健康指数;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获得不同时刻的动态健康指数,进而以韧性最大化和维修成本最小化为优化目标,制定水下生产系统的最优维修策略。本发明根据水下生产系统的水上传感器状态数据和水下采油树传感器数据确定静态健康指数及动态健康指数的评估,进而制定维修策略,实现了结合实际状态进行维护与生产的动态调整,提高了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97959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749356.3
申请日:2018-07-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3/01 , E21B43/013 , B63B21/27 , B63B21/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柔性跨接管的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系统,包括丛式管汇主体、浮筒、I型通道、柔性跨接管和系泊系统;浮筒设置于丛式管汇主体的底部,多个I型通道设置在浮筒内,生产毂座上的管汇支管分别与I型通道连接;多根柔性跨接管的远端通过第一自动脱接器分别与固定在海底的多个深水功能舱中的干式水下采油树连接,近端通过I型通道分别与生产毂座上的管汇支管连接;系泊系统的远端固定于海底,近端通过第二自动脱接器与丛式管汇主体连接。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水下丛式管汇不易弃置回收、不能重复利用,特别是避免了使用大型水下基础结构物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传统管汇的水下基础安装的费用,降本增效,创建“易回收、可重复利用”的新一代水下集输原创概念。
-
公开(公告)号:CN104090073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315917.0
申请日:2014-07-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堵漏凝胶性能测试仪,包括用于储存胶体的胶体容器,所述胶体容器的顶部设置有卡钳法兰、底部设置有与胶体容器内壁紧密接触的耐高温氟胶密封塞,卡钳法兰与耐高温氟胶密封塞将胶体密封在所述胶体容器内;所述耐高温氟胶密封塞的底部垂直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与用于驱动耐高温氟胶密封塞上移或下移的升降机构连接;所述丝杆顶部与氟胶密封之间设置有重力传感器,胶体容器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重力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升降机构均与控制系统连接,胶体容器的侧壁上设置有放气阀、加热层及保温装置。本发明可以准确评价堵漏凝胶的抗温性,成胶性,粘壁性,膨胀性及承压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4198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100391.2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通道笼套式水下节流阀,包括上阀盖、中阀体、阀体和下阀盖,中阀体的内部设置两个上阀腔;阀体内设两个连通的两个下阀腔;两个上阀腔内分别设置驱动凸轮、电机、挡板和弹簧,电机与驱动凸轮连接;挡板设置在驱动凸轮下方;弹簧设置在挡板与上阀腔的底面之间;两个下阀腔内分别设置阀杆、阀芯、笼套护套、阀芯固定器和阀座,阀杆滑动设置在下阀腔内,其顶部伸入到上阀腔中,且套设在弹簧中;阀杆顶部与挡板连接;阀芯设置在下阀腔内上部,并套设在阀杆外部;笼套护套套设在阀芯外部;阀芯和笼套护套侧壁分别开设节流孔;其能降低油气速度,减少高速流体对阀芯壁面冲击,减小冲击造成震动及噪声,提高节流阀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1859750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0684941.7
申请日:2020-07-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1/04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应急封井装置应用于日井喷流量气田的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海上气田发生井喷处的资料收集;b水下应急封井装置的模型简化;c创建流体域;d抑制水下应急封井装置,对流体域进行网格划分,分别定义全局网格尺寸、全局体网格尺寸以及全局棱柱网格参数;e建立流固耦合分析模型,得到井喷速度对应的上托力;f改变井喷速度,重复步骤e并开展多组仿真,得到不同井喷速度对应的井喷流体上托力;g利用线性插值法对步骤f所得到的不同井喷速度对应的井喷流体上托力进行插值,得到井喷速度与井喷流体上托力关系曲线;h基于装置的湿重确定其应用范围。本发明方法为现场施工降本增效提高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979598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810749356.3
申请日:2018-07-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3/01 , E21B43/013 , B63B21/27 , B63B21/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柔性跨接管的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系统,包括丛式管汇主体、浮筒、I型通道、柔性跨接管和系泊系统;浮筒设置于丛式管汇主体的底部,多个I型通道设置在浮筒内,生产毂座上的管汇支管分别与I型通道连接;多根柔性跨接管的远端通过第一自动脱接器分别与固定在海底的多个深水功能舱中的干式水下采油树连接,近端通过I型通道分别与生产毂座上的管汇支管连接;系泊系统的远端固定于海底,近端通过第二自动脱接器与丛式管汇主体连接。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水下丛式管汇不易弃置回收、不能重复利用,特别是避免了使用大型水下基础结构物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传统管汇的水下基础安装的费用,降本增效,创建“易回收、可重复利用”的新一代水下集输原创概念。
-
公开(公告)号:CN108533232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810193444.X
申请日:2018-03-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3/01 , E21B43/013 , B63B21/27 , B63B21/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系统,包括丛式管汇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浮筒,若干浮筒设置于丛式管汇本体的底部,以使丛式管汇悬浮于水下;深水功能舱,若干深水功能舱固定于海底;水下柔性跨接管,水下柔性跨接管的一端与深水功能舱中的干式水下采油树连接,另一端与丛式管汇本体上的生产毂座连接,以形成生产回路;系泊系统,系泊系统的一端固定于海底,另一端与丛式管汇本体连接,以使丛式管汇本体稳定的悬浮在水中。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水下丛式管汇不易弃置回收、不能重复利用,特别是避免了使用大型水下基础结构物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传统管汇的水下基础安装的费用,降本增效,创建“易回收、可重复利用”的新一代水下集输原创概念。
-
公开(公告)号:CN109098692B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810888526.6
申请日:2018-08-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3/01 , E21B43/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的安装方法,该水下悬浮丛式管汇主要由丛式管汇主体和设置在丛式管汇主体底部的浮筒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安装方法通过充气排水使水下悬浮丛式管汇悬浮于距离海底平面一定高度的位置,通过水下悬浮丛式管汇所受浮力与悬浮管汇、锚链以及柔性跨接管重力的差值提供锚链的张紧力,实现悬浮管汇的张力腿式锚泊固定。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安装方法只能用于安装固定海底平面的管汇系统这一缺陷,能够实现管汇易回收再重复利用,可大大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4076125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286990.X
申请日:2014-06-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重复使用模拟裂缝性漏失地层的钢铁岩心,其中岩心上部连接块、岩心下部连接块、岩心左侧裂缝宽度固定拼接块和岩心右侧裂缝宽度固定拼接块可拼装在一起构成圆柱体,岩心上部连接块的一面和岩心下部连接块的一面均为波浪形状相对设置、且相对两面的波浪形的凹凸部可相对应的贴合在一起,拼装在一起构成圆柱体中,岩心左侧裂缝宽度固定拼接块和岩心右侧裂缝宽度固定拼接块分别卡在岩心上部连接块和岩心下部连接块两侧,使岩心上部连接块和岩心下部连接块的相对面之间留有间距。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保证岩心加围压后,裂缝宽度尺寸不变、可进行重复试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