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柔性跨接管的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97959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749356.3

    申请日:2018-0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柔性跨接管的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系统,包括丛式管汇主体、浮筒、I型通道、柔性跨接管和系泊系统;浮筒设置于丛式管汇主体的底部,多个I型通道设置在浮筒内,生产毂座上的管汇支管分别与I型通道连接;多根柔性跨接管的远端通过第一自动脱接器分别与固定在海底的多个深水功能舱中的干式水下采油树连接,近端通过I型通道分别与生产毂座上的管汇支管连接;系泊系统的远端固定于海底,近端通过第二自动脱接器与丛式管汇主体连接。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水下丛式管汇不易弃置回收、不能重复利用,特别是避免了使用大型水下基础结构物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传统管汇的水下基础安装的费用,降本增效,创建“易回收、可重复利用”的新一代水下集输原创概念。

    高温堵漏凝胶性能测试仪

    公开(公告)号:CN104090073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315917.0

    申请日:2014-07-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堵漏凝胶性能测试仪,包括用于储存胶体的胶体容器,所述胶体容器的顶部设置有卡钳法兰、底部设置有与胶体容器内壁紧密接触的耐高温氟胶密封塞,卡钳法兰与耐高温氟胶密封塞将胶体密封在所述胶体容器内;所述耐高温氟胶密封塞的底部垂直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与用于驱动耐高温氟胶密封塞上移或下移的升降机构连接;所述丝杆顶部与氟胶密封之间设置有重力传感器,胶体容器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重力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升降机构均与控制系统连接,胶体容器的侧壁上设置有放气阀、加热层及保温装置。本发明可以准确评价堵漏凝胶的抗温性,成胶性,粘壁性,膨胀性及承压性。

    一种双通道笼套式水下节流阀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4198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100391.2

    申请日:2025-0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通道笼套式水下节流阀,包括上阀盖、中阀体、阀体和下阀盖,中阀体的内部设置两个上阀腔;阀体内设两个连通的两个下阀腔;两个上阀腔内分别设置驱动凸轮、电机、挡板和弹簧,电机与驱动凸轮连接;挡板设置在驱动凸轮下方;弹簧设置在挡板与上阀腔的底面之间;两个下阀腔内分别设置阀杆、阀芯、笼套护套、阀芯固定器和阀座,阀杆滑动设置在下阀腔内,其顶部伸入到上阀腔中,且套设在弹簧中;阀杆顶部与挡板连接;阀芯设置在下阀腔内上部,并套设在阀杆外部;笼套护套套设在阀芯外部;阀芯和笼套护套侧壁分别开设节流孔;其能降低油气速度,减少高速流体对阀芯壁面冲击,减小冲击造成震动及噪声,提高节流阀使用寿命。

    一种内置柔性跨接管的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979598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810749356.3

    申请日:2018-0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柔性跨接管的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系统,包括丛式管汇主体、浮筒、I型通道、柔性跨接管和系泊系统;浮筒设置于丛式管汇主体的底部,多个I型通道设置在浮筒内,生产毂座上的管汇支管分别与I型通道连接;多根柔性跨接管的远端通过第一自动脱接器分别与固定在海底的多个深水功能舱中的干式水下采油树连接,近端通过I型通道分别与生产毂座上的管汇支管连接;系泊系统的远端固定于海底,近端通过第二自动脱接器与丛式管汇主体连接。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水下丛式管汇不易弃置回收、不能重复利用,特别是避免了使用大型水下基础结构物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传统管汇的水下基础安装的费用,降本增效,创建“易回收、可重复利用”的新一代水下集输原创概念。

    一种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533232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810193444.X

    申请日:2018-03-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系统,包括丛式管汇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浮筒,若干浮筒设置于丛式管汇本体的底部,以使丛式管汇悬浮于水下;深水功能舱,若干深水功能舱固定于海底;水下柔性跨接管,水下柔性跨接管的一端与深水功能舱中的干式水下采油树连接,另一端与丛式管汇本体上的生产毂座连接,以形成生产回路;系泊系统,系泊系统的一端固定于海底,另一端与丛式管汇本体连接,以使丛式管汇本体稳定的悬浮在水中。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水下丛式管汇不易弃置回收、不能重复利用,特别是避免了使用大型水下基础结构物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传统管汇的水下基础安装的费用,降本增效,创建“易回收、可重复利用”的新一代水下集输原创概念。

    可重复使用模拟裂缝性漏失地层的钢铁岩心及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76125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286990.X

    申请日:2014-06-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重复使用模拟裂缝性漏失地层的钢铁岩心,其中岩心上部连接块、岩心下部连接块、岩心左侧裂缝宽度固定拼接块和岩心右侧裂缝宽度固定拼接块可拼装在一起构成圆柱体,岩心上部连接块的一面和岩心下部连接块的一面均为波浪形状相对设置、且相对两面的波浪形的凹凸部可相对应的贴合在一起,拼装在一起构成圆柱体中,岩心左侧裂缝宽度固定拼接块和岩心右侧裂缝宽度固定拼接块分别卡在岩心上部连接块和岩心下部连接块两侧,使岩心上部连接块和岩心下部连接块的相对面之间留有间距。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保证岩心加围压后,裂缝宽度尺寸不变、可进行重复试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