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柔性跨接管的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97959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749356.3

    申请日:2018-0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柔性跨接管的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系统,包括丛式管汇主体、浮筒、I型通道、柔性跨接管和系泊系统;浮筒设置于丛式管汇主体的底部,多个I型通道设置在浮筒内,生产毂座上的管汇支管分别与I型通道连接;多根柔性跨接管的远端通过第一自动脱接器分别与固定在海底的多个深水功能舱中的干式水下采油树连接,近端通过I型通道分别与生产毂座上的管汇支管连接;系泊系统的远端固定于海底,近端通过第二自动脱接器与丛式管汇主体连接。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水下丛式管汇不易弃置回收、不能重复利用,特别是避免了使用大型水下基础结构物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传统管汇的水下基础安装的费用,降本增效,创建“易回收、可重复利用”的新一代水下集输原创概念。

    一种浅水水下采油树防拖网框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663923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010617421.4

    申请日:2020-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浅水水下采油树防拖网框架结构,包括下棱台框架、上棱台框架和固定结构;下棱台框架包括分布于四角的四个斜向下支撑腿,连接在四个斜向下支撑腿的底端的环形防沉板基础,固定连接在四个斜向下支撑腿顶端的中间环形平台,以及构成下棱台框架的四侧面的四个网状护栏;上棱台框架包括分布于中间环形平台的四角的四个斜向上支撑腿,顺次连接在四个斜向上支撑腿之间的四个镂空侧板,以及固定连接在四个上支撑腿的顶端以及四个镂空侧板的上缘的上平台,固定结构设置在下棱台框架的底部;本发明的框架结构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保护水下采油树不受渔网拖挂的影响,持续工作,保证整个生产系统的平稳运行。

    一种双通道笼套式水下节流阀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4198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100391.2

    申请日:2025-0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通道笼套式水下节流阀,包括上阀盖、中阀体、阀体和下阀盖,中阀体的内部设置两个上阀腔;阀体内设两个连通的两个下阀腔;两个上阀腔内分别设置驱动凸轮、电机、挡板和弹簧,电机与驱动凸轮连接;挡板设置在驱动凸轮下方;弹簧设置在挡板与上阀腔的底面之间;两个下阀腔内分别设置阀杆、阀芯、笼套护套、阀芯固定器和阀座,阀杆滑动设置在下阀腔内,其顶部伸入到上阀腔中,且套设在弹簧中;阀杆顶部与挡板连接;阀芯设置在下阀腔内上部,并套设在阀杆外部;笼套护套套设在阀芯外部;阀芯和笼套护套侧壁分别开设节流孔;其能降低油气速度,减少高速流体对阀芯壁面冲击,减小冲击造成震动及噪声,提高节流阀使用寿命。

    一种内置柔性跨接管的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979598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810749356.3

    申请日:2018-0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柔性跨接管的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系统,包括丛式管汇主体、浮筒、I型通道、柔性跨接管和系泊系统;浮筒设置于丛式管汇主体的底部,多个I型通道设置在浮筒内,生产毂座上的管汇支管分别与I型通道连接;多根柔性跨接管的远端通过第一自动脱接器分别与固定在海底的多个深水功能舱中的干式水下采油树连接,近端通过I型通道分别与生产毂座上的管汇支管连接;系泊系统的远端固定于海底,近端通过第二自动脱接器与丛式管汇主体连接。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水下丛式管汇不易弃置回收、不能重复利用,特别是避免了使用大型水下基础结构物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传统管汇的水下基础安装的费用,降本增效,创建“易回收、可重复利用”的新一代水下集输原创概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