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46071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311074049.7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威海鸿通管材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海采矿非金属非粘结柔性混输管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混输管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衬层、抗内压增强层、第一耐磨层、第一补偿增强层、第二耐磨层、第二补偿增强层、第三耐磨层、骨架层、隔离层、第一抗拉增强层、第四耐磨层、第二抗拉增强层和外覆层,相邻层之间采用非粘结连接方式。本发明能够保证柔性混输管内部矿物与海水输送的连续性,适应恶劣的海洋环境及载荷工况,保证采矿工作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4607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074049.7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威海鸿通管材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海采矿非金属非粘结柔性混输管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混输管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衬层、抗内压增强层、第一耐磨层、第一补偿增强层、第二耐磨层、第二补偿增强层、第三耐磨层、骨架层、隔离层、第一抗拉增强层、第四耐磨层、第二抗拉增强层和外覆层,相邻层之间采用非粘结连接方式。本发明能够保证柔性混输管内部矿物与海水输送的连续性,适应恶劣的海洋环境及载荷工况,保证采矿工作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40017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826442.5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E21C5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超深海采矿非金属全软管智能调节水力提升系统,包括:采矿船;第一柔性混输管,其一端与采矿船连接,其另一端与中继仓提升泵集成模块连接;中继仓提升泵集成模块,与第一柔性混输管连接;脐带缆,其一端与采矿船连接,其另一端用于与中继仓提升泵集成模块连接;脐带缆与第一柔性混输管并列设置;第一浮力块,若干个第一浮力块等间距间隔设置在第一柔性混输管和脐带缆组成的整体上;第二柔性混输管,中继仓提升泵集成模块通过若干个第二柔性混输管与若干个采矿车连接。本发明能够代替传统硬管+软管的水力提升方案,从而满足超深海采矿系统,使其柔顺性更好、质量更轻便、耐磨性能更好、集成性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533232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193444.X
申请日:2018-03-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3/01 , E21B43/013 , B63B21/27 , B63B21/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系统,包括丛式管汇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浮筒,若干浮筒设置于丛式管汇本体的底部,以使丛式管汇悬浮于水下;深水功能舱,若干深水功能舱固定于海底;水下柔性跨接管,水下柔性跨接管的一端与深水功能舱中的干式水下采油树连接,另一端与丛式管汇本体上的生产毂座连接,以形成生产回路;系泊系统,系泊系统的一端固定于海底,另一端与丛式管汇本体连接,以使丛式管汇本体稳定的悬浮在水中。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水下丛式管汇不易弃置回收、不能重复利用,特别是避免了使用大型水下基础结构物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传统管汇的水下基础安装的费用,降本增效,创建“易回收、可重复利用”的新一代水下集输原创概念。
-
公开(公告)号:CN109098692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0888526.6
申请日:2018-08-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3/01 , E21B43/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的安装方法,该水下悬浮丛式管汇主要由丛式管汇主体和设置在丛式管汇主体底部的浮筒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安装方法通过充气排水使水下悬浮丛式管汇悬浮于距离海底平面一定高度的位置,通过水下悬浮丛式管汇所受浮力与悬浮管汇、锚链以及柔性跨接管重力的差值提供锚链的张紧力,实现悬浮管汇的张力腿式锚泊固定。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安装方法只能用于安装固定海底平面的管汇系统这一缺陷,能够实现管汇易回收再重复利用,可大大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97959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749356.3
申请日:2018-07-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3/01 , E21B43/013 , B63B21/27 , B63B21/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柔性跨接管的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系统,包括丛式管汇主体、浮筒、I型通道、柔性跨接管和系泊系统;浮筒设置于丛式管汇主体的底部,多个I型通道设置在浮筒内,生产毂座上的管汇支管分别与I型通道连接;多根柔性跨接管的远端通过第一自动脱接器分别与固定在海底的多个深水功能舱中的干式水下采油树连接,近端通过I型通道分别与生产毂座上的管汇支管连接;系泊系统的远端固定于海底,近端通过第二自动脱接器与丛式管汇主体连接。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水下丛式管汇不易弃置回收、不能重复利用,特别是避免了使用大型水下基础结构物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传统管汇的水下基础安装的费用,降本增效,创建“易回收、可重复利用”的新一代水下集输原创概念。
-
公开(公告)号:CN108979598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810749356.3
申请日:2018-07-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3/01 , E21B43/013 , B63B21/27 , B63B21/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柔性跨接管的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系统,包括丛式管汇主体、浮筒、I型通道、柔性跨接管和系泊系统;浮筒设置于丛式管汇主体的底部,多个I型通道设置在浮筒内,生产毂座上的管汇支管分别与I型通道连接;多根柔性跨接管的远端通过第一自动脱接器分别与固定在海底的多个深水功能舱中的干式水下采油树连接,近端通过I型通道分别与生产毂座上的管汇支管连接;系泊系统的远端固定于海底,近端通过第二自动脱接器与丛式管汇主体连接。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水下丛式管汇不易弃置回收、不能重复利用,特别是避免了使用大型水下基础结构物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传统管汇的水下基础安装的费用,降本增效,创建“易回收、可重复利用”的新一代水下集输原创概念。
-
公开(公告)号:CN108533232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810193444.X
申请日:2018-03-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3/01 , E21B43/013 , B63B21/27 , B63B21/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系统,包括丛式管汇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浮筒,若干浮筒设置于丛式管汇本体的底部,以使丛式管汇悬浮于水下;深水功能舱,若干深水功能舱固定于海底;水下柔性跨接管,水下柔性跨接管的一端与深水功能舱中的干式水下采油树连接,另一端与丛式管汇本体上的生产毂座连接,以形成生产回路;系泊系统,系泊系统的一端固定于海底,另一端与丛式管汇本体连接,以使丛式管汇本体稳定的悬浮在水中。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水下丛式管汇不易弃置回收、不能重复利用,特别是避免了使用大型水下基础结构物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传统管汇的水下基础安装的费用,降本增效,创建“易回收、可重复利用”的新一代水下集输原创概念。
-
公开(公告)号:CN109098692B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810888526.6
申请日:2018-08-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3/01 , E21B43/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的安装方法,该水下悬浮丛式管汇主要由丛式管汇主体和设置在丛式管汇主体底部的浮筒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安装方法通过充气排水使水下悬浮丛式管汇悬浮于距离海底平面一定高度的位置,通过水下悬浮丛式管汇所受浮力与悬浮管汇、锚链以及柔性跨接管重力的差值提供锚链的张紧力,实现悬浮管汇的张力腿式锚泊固定。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安装方法只能用于安装固定海底平面的管汇系统这一缺陷,能够实现管汇易回收再重复利用,可大大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02140731U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1120218788.5
申请日:2011-06-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一种自适应海底管线膨胀位移的管道终端,其主要包括有防沉板、局部滑移机构及工艺弯管;防沉板上固定设有主体梁架,所述主体梁架上固定设有主吊架;局部滑移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主体梁架上的滑轨及能够沿所述滑轨方向往复滑动的滑动托架,所述滑动托架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设置;工艺弯管包括至少一水平段,该水平段沿平行所述滑轨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滑动托架上;借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局部滑移机构以及防沉板整体滑移的两级滑移,快速地消除海底管线的位移变化,有效的保护海底管线及设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