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03010A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610648609.9
申请日:2016-08-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F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低渗透储层定量评价的模糊灰色综合评判方法和装置,属于低渗透储层定量评价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建立评价集,进而确定连接模糊评价数据和灰色评价数据的隶属度评价矩阵,然后根据所述评语集、所述权重集合和所述隶属度评价矩阵,确定模糊评价值,根据所述评语集、所述权重集合和所述隶属度评价矩阵,确定灰色评价值,最后根据所述模糊评价值与第一权重系数的乘积和所述灰色评价值与第二权重系数的乘积,确定低渗透储层定量评价的模糊灰色综合评判值,实现了低渗透储层的定量评价,兼顾了低渗透储层信息的模糊性和灰色性,很好的适应了低渗透储层在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提高了低渗透储层定量评价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844887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343065.5
申请日:2016-05-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无线自组网功能的32位三通道同步数据采集器,其包括:处理器控制三个32位ADC芯片ADS1282对三路模拟信号进行同步模拟/数字转换,转换结果以文件形式保存到连接在处理器USB接口的U盘里。处理器连接GPS模块进行GPS授时和定位,连接LCD进行显示,还连接一个ZigBee模块进行无线通讯。采集器通过ZigBee模块的自组网功能组成可以互联的网络,远端服务器上的监控软件通过ZigBee模块对网络中的数据采集器进行状态监测和控制。本发明的采集器便于野外部署进行三通道信号的同步采集与存储,具有无线自组网网络进行远程监控,适合于作为微地震监测系统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022098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402771.8
申请日:2015-07-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切片层间信息的陆相沉积体识别与预测方法,包括:数据加载的步骤;测井相识别及测井特征描述的步骤;地震相特征的标定与描述的步骤;制作地层切片的步骤;层位转换的步骤;转换层位的地质意义解释的步骤;层间地球物理信息提取的步骤;沉积体横向展布范围预测的步骤;沉积体纵向演化规律刻画的步骤;以及规律总结及储层预测的步骤。采用本发明方法,对沉积体的有效识别和预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990865B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273845.3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勘探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微地震事件检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步骤为:采集水力压裂过程中不同地区油气井多个监测站点的微地震信号;根据微地震信号有无充足标记建立源域数据集、目标域数据集;将源域数据集和目标域训练集中的数据输入构建的深度迁移学习模型进行训练,使两域数据映射到相同特征空间中,减小两域数据特征分布差异,将测试集中的数据输入训练后的深度迁移学习模型进行性能评估;存储训练后深度迁移学习模型参数;将目标域其他数据集输入至训练后深度迁移学习模型获得分类结果,根据分类结果确定是否为微地震事件。本发明能够有(56)对比文件郭军,徐蔚然.人工智能导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21,第94-97页.焦李成.现代机器学习 第1版.西安电子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22,260-263.魏龙生,罗大鹏,高常鑫.计算机视觉中的相关滤波跟踪和图像质量评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32-34.吴心筱,王晗,武玉伟.迁移学习基础及应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20-23.程健;杨凌凯;王全魁;崔宁;郭一楠.基于半监督过采样非平衡学习的矿山微震信号识别.煤炭科学技术.2018,(第02期),全文.王维波;徐西龙;盛立;高明.卷积神经网络微地震事件检测.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20,(第05期),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05844887B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610343065.5
申请日:2016-05-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1V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无线自组网功能的32位三通道同步数据采集器,其包括:处理器控制三个32位ADC芯片ADS1282对三路模拟信号进行同步模拟/数字转换,转换结果以文件形式保存到连接在处理器USB接口的U盘里。处理器连接GPS模块进行GPS授时和定位,连接LCD进行显示,还连接一个ZigBee模块进行无线通讯。采集器通过ZigBee模块的自组网功能组成可以互联的网络,远端服务器上的监控软件通过ZigBee模块对网络中的数据采集器进行状态监测和控制。本发明的采集器便于野外部署进行三通道信号的同步采集与存储,具有无线自组网网络进行远程监控,适合于作为微地震监测系统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698497B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510165103.8
申请日:2015-04-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砂泥岩薄互层层位的精细标定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岩相及测井相模式的指导下,确定标志层及砂泥岩薄互层的测井分层及单井相特征;2.地震、测井资料的加载;3.剖面极性判断;4.识别并分析标志层的地震剖面特征及砂泥岩薄互层的地震相特征;5.由统计性子波确定井旁道地震资料的主频,并在地震相模式的指导下,选用该主频的雷克子波进行标志层的“初次标定”;6.选用确定性子波进行“二次标定”;7.运用时变子波,完成“全井段、多目的层”的对应关系的研究;8.根据振幅与反射系数序列包络的关系,对标定结果进行验证。该方法对砂泥岩薄互层油藏的勘探、开发研究及应用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4698497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510165103.8
申请日:2015-04-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砂泥岩薄互层层位的精细标定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岩相及测井相模式的指导下,确定标志层及砂泥岩薄互层的测井分层及单井相特征;2.地震、测井资料的加载;3.剖面极性判断;4.识别并分析标志层的地震剖面特征及砂泥岩薄互层的地震相特征;5.由统计性子波确定井旁道地震资料的主频,并在地震相模式的指导下,选用该主频的雷克子波进行标志层的“初次标定”;6.选用确定性子波进行“二次标定”;7.运用时变子波,完成“全井段、多目的层”的对应关系的研究;8.根据振幅与反射系数序列包络的关系,对标定结果进行验证。该方法对砂泥岩薄互层油藏的勘探、开发研究及应用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803207A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610648608.4
申请日:2016-08-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Q50/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油田含油气性的量化评价方法,涉及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该方法根据该油田的油源条件、运聚条件、储层条件、圈闭条件、保存条件和配套条件,确定该油田的埋藏深度、孔隙度、相对物性、渗透率、顶部隔层厚度和断层泥比率SGR指数,进而将该油田的埋藏深度、孔隙度、相对物性、渗透率、顶部隔层厚度和断层泥比率SGR指数带入到含油气概率回归模型中得到该油田的含油气概率,实现了油气田含油气概率的量化计算,提高了油田含油气性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满足了油气井精细勘探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990865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1273845.3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勘探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微地震事件检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步骤为:采集水力压裂过程中不同地区油气井多个监测站点的微地震信号;根据微地震信号有无充足标记建立源域数据集、目标域数据集;将源域数据集和目标域训练集中的数据输入构建的深度迁移学习模型进行训练,使两域数据映射到相同特征空间中,减小两域数据特征分布差异,将测试集中的数据输入训练后的深度迁移学习模型进行性能评估;存储训练后深度迁移学习模型参数;将目标域其他数据集输入至训练后深度迁移学习模型获得分类结果,根据分类结果确定是否为微地震事件。本发明能够有效检测不同监测井的微地震事件,识别速度快,识别精度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022098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402771.8
申请日:2015-07-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切片层间信息的陆相沉积体识别与预测方法,包括:数据加载的步骤;测井相识别及测井特征描述的步骤;地震相特征的标定与描述的步骤;制作地层切片的步骤;层位转换的步骤;转换层位的地质意义解释的步骤;层间地球物理信息提取的步骤;沉积体横向展布范围预测的步骤;沉积体纵向演化规律刻画的步骤;以及规律总结及储层预测的步骤。采用本发明方法,对沉积体的有效识别和预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