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3266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210727231.7
申请日:2022-06-24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27 , G06F18/23213 , G06F18/2431 , E21B49/00 , E21B43/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页岩气井压裂效果分析方法和系统,包括根据数据采集获取多个地质工程参数,对多个地质工程参数进行处理,以EUR作为天然气产能的判定数据;其中,所述地质工程参数包括地质特征参数和压裂特征参数;基于Pearson算法对所述多个地质工程参数和EUR进行分析,对多余的地质工程参数进行剔除;根据LightGBM算法计算多个影响因素的影响权重,对所述影响权重的结果并进行排序分析影响EUR的主控因素;其中,所述影响因素为剔除后的地质工程参数;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剔除后的所述地质工程参数进行生产力潜力判定分析。通过对页岩气井地质条件的分析,能够实现对页岩气进行压裂改造,发挥出地层的潜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51853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310129203.X
申请日:2023-02-17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于荣泽 , 张晓伟 , 胡志明 , 孙玉平 , 郭为 , 高金亮 , 端祥刚 , 赵素平 , 王玫珠 , 李俏静 , 康莉霞 , 刘钰洋 , 梁萍萍 , 刘华林 , 操旭 , 刘丹 , 武瑾 , 常进 , 程峰
摘要: 本发明属于页岩气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测量页岩储层吸附气含量的装置及方法。测量页岩储层吸附气含量的装置包括壳体、提取组件、压碎组件、收集组件和调节组件。提取组件包括盖体、筒体、密封活塞、驱动件和软袋,盖体封盖在壳体上,与壳体围成密封腔,筒体和驱动件均设置在盖体上,密封活塞设置在筒体内,驱动件能够驱动密封活塞滑动,软袋密封连接于筒体的一端,密封活塞、筒体和软袋围成密封解吸腔;压碎组件用于夹挤软袋;收集组件包括称重底座、收集罐和收集管,收集罐设置在称重底座上,收集管与收集罐连接,且连通于密封解吸腔;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压泵和第二调压泵,第一调压泵用于调节密封腔气压,第二调压泵用于调节密封解吸腔气压。
-
公开(公告)号:CN118298453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10002773.2
申请日:2023-01-03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于荣泽 , 熊伟 , 张晓伟 , 胡志明 , 孙玉平 , 郭为 , 高金亮 , 端祥刚 , 赵素平 , 王玫珠 , 李俏静 , 康莉霞 , 刘钰洋 , 常进 , 刘华林 , 操旭 , 梁萍萍 , 武瑾 , 程峰
IPC分类号: G06V30/422 , G06V10/56 , G06T7/00 , G06T7/9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屏障图完整性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其特征包括:通过预设的像素色彩检测方法确定待检测井屏障图的第一二维像素矩阵,并对所述第一二维像素矩阵进行第一元素值统计,确定所述第一二维像素矩阵中第一元素值的第一矩阵元素数量;根据所述待检测井屏障图和所述第一二维像素矩阵确定第二二维像素矩阵,并对所述第二二维像素矩阵进行第一元素值统计,确定所述第二二维像素矩阵中第一元素值的第二矩阵元素数量;如果所述第一矩阵元素数量和所述第二矩阵元素数量不满足预设的完整性条件,则确定所述待检测井屏障图为不完整井屏障图。实现了对井屏障图完整性精确检测,提高了绘制井屏障图效率和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37219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210754397.8
申请日:2022-06-28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Q50/02 , G06N3/0499 , G06N3/084 , E21B49/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页岩气单井首年生产状态的自动识别方法及模型。本发明以数据为驱动的深度学习算法为基础,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页岩气单井首年生产状态的自动识别方法。本发明完全根据页岩气井开采的特点,主体采用深度学习算法(BP神经网络),可以有效处理页岩气单井首年生产状态自动批量识别的问题。本方法特别适用于总井数多、生产情况复杂的情况,具有较少的人力成本和较高的应用价值,也是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在非常规油气资源应用的具体实现之一。本方法基于现有页岩气田相关动态数据进行了测试,测试效果表明,本方法识别率高于97%,而且效率很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36543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210771878.X
申请日:2022-06-30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气单井日产量预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页岩气井区中全部井的全部日产气数据,建立井区日产气典型曲线;根据所述页岩气井区中单口井的生产日数据,构建LSTM模型;结合井区日产气典型曲线和LSTM模型,建立单井日产气量预测曲线。本发明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与典型曲线双验证预测页岩气单井日产量,本发明完全根据页岩气开采的特点,主体采用深度学习算法(LSTM),并采用能充分体现实际生产特征的典型曲线进行交叉验证,可以有效解决单井日产量预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67141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170774.X
申请日:2022-09-26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层综合评价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储层多个岩样的可动油有效孔喉频率占比和其他设定储层特征参数的数值,确定各设定储层特征参数与可动油有效孔喉频率占比间的灰关联度;根据各设定储层特征参数与可动油有效孔喉频率占比间的灰关联度,确定各设定储层特征参数的权重;针对每个岩样,根据各设定储层特征参数的权重和该岩样各设定储层特征参数的数值,确定该岩样的用于评价储层综合品质的储层综合评价因子。该方法能够综合多储层特征参数,以可动油有效孔喉频率占比为主评价因子,通过灰色关联结合各其他储层特征参数与可动油有效孔喉频率占比间的相互关系来分析评价储层,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580261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111232426.6
申请日:2021-10-22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可采储量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可采储量预测方法和装置。所述可采储量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包括,将每口样本井的多个设定归一化后参数作为一条样本,得到包含多条样本的样本集;按设定规则设置深度前馈神经网络的网络结构和网络参数,使用样本集对设置后深度前馈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以得到用于预测目标井可采储量的可采储量预测模型。能够实现可采储量的合理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27178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210667322.6
申请日:2022-06-13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16/36 , G06F16/28 , G06F18/2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化数据建模方法、建模系统及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结构化数据,构建知识加工链路模型;基于知识加工链路模型,构建知识标签矩阵模型;对知识标签矩阵进行实例化判定;将结构化数据与实例化判定后的知识标签矩阵,进行数据集实体归位,完成结构化数据建模。该方法很好地处理了由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加工链路,并在建模过程中自动完成了知识标签体系的建设,自动完成了知识链路的构建,为后续知识搜索、智能推荐等应用的研发打下了坚实的数据模型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527126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1170773.5
申请日:2022-09-26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页岩气井返排率预测模型建立、返排率预测方法和装置。其中,页岩气井返排率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包括,根据获取到的页岩气井数据建立样本集,样本集中的样本包含对应井的若干返排率敏感参数,且以多个返排率参数为标签数据;设置深度前馈神经网络的网络层数为9层,设置网络的网络参数和每层网络节点数;利用设置后的深度前馈神经网络学习样本集中样本的返排率敏感参数与标签数据间的关系及标签数据中各返排率参数间的关系,以得到用于预测多个返排率参数的返排率预测模型。该方法综合多返排率敏感因素,引入深度学习算法,从数据驱动的角度合理预测返排率,保证预测准确性和客观性;合理设置网络层数,实现了多返排率参数的同步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763739A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110047588.6
申请日:2021-01-14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RB‑LGM模型的页岩气水平井距确定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根据页岩含气量、储层厚度、储层岩石密度及页岩气资源采收率建立基于储层特征的RB‑LGM模型和气井生产曲线;根据气井生产曲线及RB‑LGM模型确定储层的参考井参数;根据储层的参考井参数确定不同井距下气井的生产曲线获得单井产气量和累计产气量;根据单井产气量和累计产气量确定水平井的井距。本申请是以井距与气井产能关系为基础,在气井开发经济效益、单井最终可采储量(EUR)等多因素相结合的基础上,找到最佳平衡点,以实现最优化设计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