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三馏分选择加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06015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910092097.2

    申请日:2009-09-15

    CPC分类号: Y02P20/52

    摘要: 一种碳三馏分的选择加氢方法,加氢物料来自顺序流程脱丙烷塔塔顶或碳二前加氢反应器,进入固定绝热床反应器后进行液相加氢脱除炔和二烯烃,其特征在于反应器入口温度10~50℃,反应压力2.5~3.5MPa,液相体积空速10~100h-1,氢/MA PD(摩尔)=1~4∶1;催化剂以Al2O3为载体,以质量为100%计,其中含Pd是0.2~0.5%;Ag含量为是0.2~1.4%,催化剂中Pd和Ag的总金属分散度为30~70%。该催化剂最好是通过在Al2O3的孔内原位合成含Pd、Ag和Al的LDHs这种催化剂前驱体物质的方法获得。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可提高加氢了选择性,减少催化反应器飞温的风险,并且提高了装置运行的安全性。

    一种耐热氧老化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94552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210366894.7

    申请日:2012-09-2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热氧老化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组合物中含有受阻酚类插层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AO-LDH,按重量比计算,聚丙烯树脂为100份,AO-LDH为0.03-0.15份,辅助抗氧剂为0.05-0.3份;该受阻酚类插层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AO-LDH的化学组成通式为:[M2+1-xM3+x(OH)2](3-R1-5-R2-4-OH-Phenyl)(CH2)yCOO]x-.mH2O(0.2≤x≤0.33,0≤m≤2,y=0-3,R为烷基或芳基取代基),与辅助抗氧剂亚磷酸酯、硫代酯类或受阻胺类辅助抗氧剂和聚丙烯的混合物,得到一类具有优异的耐热氧老化性能的聚丙烯组合物。

    一种碳三馏分选择加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06015B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0910092097.2

    申请日:2009-09-15

    CPC分类号: Y02P20/52

    摘要: 一种碳三馏分的选择加氢方法,加氢物料来自顺序流程脱丙烷塔塔顶或碳二前加氢反应器,进入固定绝热床反应器后进行液相加氢脱除炔和二烯烃,其特征在于反应器入口温度10~50℃,反应压力2.5~3.5MPa,液相体积空速10~100h-1,氢/MA PD(摩尔)=1~4∶1;催化剂以Al2O3为载体,以质量为100%计,其中含Pd是0.2~0.5%;Ag含量为是0.2~1.4%,催化剂中Pd和Ag的总金属分散度为30~70%。该催化剂最好是通过在Al2O3的孔内原位合成含Pd、Ag和Al的LDHs这种催化剂前驱体物质的方法获得。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可提高加氢了选择性,减少催化反应器飞温的风险,并且提高了装置运行的安全性。

    一种稀土掺杂的球形氧化铝Pd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600157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111040976.8

    申请日:2021-09-0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稀土掺杂的球形氧化铝Pd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在油柱成型法制备球形氧化铝的基础上,通过将稀土源引入铝溶胶的方式制备稀土掺杂的球形氧化铝,再以该稀土掺杂的球形氧化铝为载体负载活性组分钯得到Pd/X‑Al2O3催化剂。本发明的优势在于使稀土元素高度分散于氧化铝中,即使在高温焙烧后也不发生团聚,稀土元素不仅不会堵塞球形氧化铝孔道,还能增加孔径和孔容,为反应物大分子提供良好的传质空间。该催化剂适用于蒽醌加氢制备过氧化氢反应过程,适合用于固定床工艺和流化床工艺。

    一种金属纳米片包覆型核壳结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7909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717571.2

    申请日:2023-12-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纳米片包覆型核壳结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催化剂技术领域。本发明先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在导电基底上沉积氢氧化物阵列,然后借助电还原技术使氢氧化物阵列转变为高导电性的磷修饰金属阵列,再在磷修饰金属阵列表面沉积一层金属纳米片,形成核壳结构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本发明的催化剂具有结合牢固、导电性高的优势,有利于电子的传输;核壳结构有大量的扩散通道,金属纳米片暴露了大量的高活性位点,有利于反应物和产物的传递,显著提升了催化剂的动力学性能,因而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工作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