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测井和大炮初至联合时深解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4819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0706159.4

    申请日:2023-06-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测井和大炮初至联合时深解释方法,包括:选取巨厚地表微测井位置大炮进行折射解释;根据表层解释结果求取微测井位置对应的大炮时深数据;确定微测井时深数据;对大炮时深数据和微测井时深数据进行时差对比统计,拟合成大炮垂直旅行时间T0时差校正关系曲线;利用该关系曲线对大炮垂直旅行时间T0进行校正获得校正后的大炮垂直旅行时间T0;将校正后的大炮垂直旅行时间T0和深度数据与微测井垂直旅行时间t0和深度数据组合形成联合时深关系;基于联合时深关系形成时深图进行解释。通过微测井时深信息与同位置大炮记录初至时深信息的有效融合,实现了微测井与大炮时深关系的联合解释,延拓了微测井调查的深度。

    确定可控震源最高扫描频率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83794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310447206.8

    申请日:2023-04-2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确定可控震源最高扫描频率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根据地震道集确定能够采集到的地震有效波的第一最高频率;根据可控震源在不同扫描参数下的振板信号的时频谱、相位谱及基质出力谱,确定可控震源不发生畸变谐波的第二最高频率;根据可控震源与地表耦合震动信号的时频谱、相位谱及基质出力谱,确定地表响应不发生畸变谐波的第三最高频率;根据所述第一最高频率、第二最高频率及第三最高频率,确定可控震源最高扫描频率;即利用能够采集到的有效波最高频率、可控震源系统和大地表层响应不会发生畸变谐波的最高频率,合理设计可控震源的最高扫描频率,降低可控震源激发能量损失,并实现高品质地震资料的高效采集。

    二维观测系统设计面元尺寸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698394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1911004066.7

    申请日:2019-10-2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维观测系统设计面元尺寸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在待采样区域采样的地震波的实际传播速度,获取地震波的方向场;根据所述地震波的方向场获取所述地震波的梯度场;根据所述地震波的梯度场对地震波的炮集数据进行横向采样插值;确定频率和信噪比符合预设识别度的插值道,将确定出的插值道的插值距离作为二维观测系统设计面元的尺寸。该方案可以实现兼顾数据恢复能力和采集成本,本申请对野外采集参数的选取、采样加密以及采集设计方案的优化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开展超长超宽排列的高密度地震数据采集设计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有利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无桩号检波器点自动布设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458743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910057361.2

    申请日:2019-0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桩号检波器点自动布设装置。装置包括控制器、运载底盘,所述运载底盘上设置悬挂主梁、第一油缸、第二油缸、角度传感器及钻机;悬挂主梁活动设置于运载底盘上,一端与第一油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油缸连接;第二油缸与钻机连接;角度传感器设置于悬挂主梁上,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悬挂主梁上;控制器获取检波点的位置数据,通过角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获取实时的角度和距离,控制第一油缸及第二油缸的伸缩,以使钻机准确定位在检波器点,控制钻机于检波器点上钻孔。本发明通过可编程的控制器,实现检波器孔自动定位、钻孔,实现机械化检波器孔布设,以期快速、准确布设检波器孔,提高成孔质量,改善检波器耦合性,提升采集资料品质。

    偏移距确定的方法及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068417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211414047.3

    申请日:2022-11-11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偏移距确定方法及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构建预设层状地质模型中横波反射系数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根据指定的观测参数,确定与预设层状地质模型中各个目的层分别匹配的多个入射角;基于所述横波反射系数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根据与各个目的层分别匹配的多个入射角,确定每一目的层的各入射角对应的横波反射系数;从至少一个目的层的多个横波反射系数中选取目标横波反射系数,确定所述目标横波反射系数下的反射角以及所述反射角对应的偏移距,能够准确计算观测系统的偏移距参数,为纵横波联合地震采集项目采集参数设计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