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82990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111675565.6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井溢流预警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钻井的录井数据和钻井工程数据,建立用于神经网络训练和神经网络输入的溢流数据集;建立BP‑LSTM神经网络模型;以训练样本数据集,对BP‑LSTM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溢流预警神经网络模型;将测试样本数据集,输入至溢流预警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第一钻井溢流发生概率;根据钻井的录井数据和钻井工程数据,进行井筒内压力计算,得到第二钻井溢流发生概率;对第一钻井溢流发生概率和第二钻井溢流发生概率进行加权计算,得到钻井溢流的加权概率;在加权概率超过预设数值时,发出钻井溢流的预警信息。本发明可提升钻井溢流预警的准确度和处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32446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550703.7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11 , G06Q50/02 , G06F18/2415 , G06N20/10 , G06F123/02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钻井溢流识别和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在历史钻井实钻过程中采集的实钻数据,确定候选数据;基于预设时间滑动窗口以及预设步长对时间维度的候选数据进行截取,得到训练数据;基于训练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得到钻井溢流识别模型,以基于钻井溢流识别模型对钻井的溢流情况进行识别。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根据实钻数据和滑动窗口的方式得到的训练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生成钻井溢流识别模型,通过该钻井溢流识别模型,能够实现对钻井过程中的溢流情况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5238860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210712396.7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常州大学
IPC: G06N3/0499 , G06N3/084 , G06N3/006 , G06F18/10 , G06F18/214 , G06Q10/04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漏失压力预测模型生成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改进麻雀算法,对获取的初始网络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网络参数;根据最优网络参数和获取的样本数据,对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生成漏失压力预测模型,通过漏失压力预测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漏失压力,提高预测准确率和模型的适应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991746B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111425905.X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井工况智能标定方法和系统,涉及石油天然气钻探领域。该方法包括:通过钻井日志对数据进行自动标定,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对标定的数据进行第一次修正,通过专家利用图形化工具对钻井数据进行第二次修正,再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利用修正的数据进行更新增加预测精度,通过本方案对钻井数据进行自动工况标定,提高工况标定的效率与准确率,快速地标定钻井工况,从而可以精确识别历史数据的工况以处分析历史数据,还可以准确、快速地实时识别钻井工况,从而为优化钻井、复杂预防打下坚实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707211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767265.3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多过流通道井筒流体降温系统及其方法,该多过流通道井筒流体降温系统至少包括降温循环系统和介质压缩系统,降温循环系统至少包括循环接头、循环管柱和转向接头,循环接头、循环管柱和转向接头之间形成相连通的过流通道,过流通道用于与钻杆的内部相连通,以将井筒流体注入至井筒内;循环接头、循环管柱和转向接头形成有循环通道;介质压缩系统对冷却介质进行增压,将压缩后的冷却介质注入循环通道,以对过流通道内的井筒流体进行降温,冷却介质在循环通道与介质压缩系统之间循环流动。本发明利用压缩后的冷却介质膨胀吸热原理,通过冷却介质与井筒内流体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实现井筒流体以及井底温度的有效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685691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31805.5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气侵装置及气侵模拟实验方法和判断气侵位置的方法。本发明利用了压力波技术的原理,模拟井筒发生不同深度位置的气侵,通过压力激励装置向井筒内激发激励压力波,压力波在传播过程中携带着有效的泄漏点信息,传播过程中受到钻井液流体、井眼轨迹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入口管路和出口管路的压力传感器进行压力波检测,获得对应的理论压力波响应频谱曲线,并通过真实发生气侵时实测的压力波响应频谱曲线与其进行对比,可准确地确定实际发生气侵的位置。本发明具有检测准确、即时性强的优势,且实现成本较低、操作简单,可广泛应用于各类钻井过程中气侵位置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997485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10581063.5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文涉及溢流工况预测模型训练方法、装置及溢流工况预测方法。包括根据泵的多个状态将预设时间内的历史钻井数据划分为历史停泵钻井数据、历史启泵钻井数据、历史泵工作钻井数据;确定预设时间窗口大小及窗口滑动步长,将预设时间划分为多个时间窗口;分别将多个时间窗口的历史停泵钻井数据、历史启泵钻井数据、历史泵工作钻井数据构建为时间样本矩阵;根据不同时间窗口的时间样本矩阵及溢流结果标签,分别确定与泵的状态对应的训练样本数据集;利用训练样本数据集、启停泵特征参数,训练神经网络模型中的参数,得到与泵的状态对应的溢流工况预测模型。本文结合溢流的关键参数变化,融合多参数数据尽早识别溢流征兆,从而实现溢流工况早期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201472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0764070.9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振荡螺杆钻井工具及其操作方法,属于石油、天然气钻井技术领域,其包括螺杆钻井工具本体和多级振荡总成,其中螺杆钻井工具本体包括传动轴总成、万向轴总成、马达总成和旁通阀总成,旁通阀总成用于控制钻井液流向,旁通阀总成的下方设置多级振荡总成和马达总成,多级振荡总成在马达总成的上方,马达总成的底部通过万向轴总成连接传动轴总成,马达总成用于将钻井液的液压能转换为驱动所述多级振荡总成工作的机械能,传动轴总成向下传递扭矩和转速,多级振荡总成向下传递轴向振荡载荷。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多级振荡螺杆钻井工具的操作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的特点,适合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839232A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1680828.2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井筒温度场测量微型芯片工具的微型电路及其测控方法,属于石油、天然气钻完井与天然气水合物钻采技术领域,其包括MCU模块、温度传感器电路、SWD调试接口、预留I2C外部通信接口、电源供电部分、电源保护电路、电源滤波电路,MCU模块与温度传感器电路之间的通讯采用I2C总线。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井筒温度场测量微型芯片工具的微型电路的测控方法。本发明的井筒温度场测量微型芯片工具的微型电路设计紧凑,体积小,极大减少了能量在电路中的损耗,有效提高了微型芯片工具的测量精度和工作可靠性。该微型芯片工具的测控流程可以较好的降低芯片工具的功耗,延长其有效工作时间,提高芯片工具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238860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712396.7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漏失压力预测模型生成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改进麻雀算法,对获取的初始网络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网络参数;根据最优网络参数和获取的样本数据,对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生成漏失压力预测模型,通过漏失压力预测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漏失压力,提高预测准确率和模型的适应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