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低频纹波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98025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76341.9

    申请日:2021-04-01

    IPC分类号: H02J3/18 H02J3/0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低频纹波抑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控制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传统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并联一个直流侧分裂电容有源功率解耦电路;步骤2:通过控制有源功率解耦电路,将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低频波动功率转移至辅助电容,从而实现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低频纹波抑制。本发明基于有源功率解耦技术,对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的6倍频、12倍频、18倍频以及24倍频波动进行抑制,在直流侧电压波动小的情况下就可以利用小容值的薄膜电容替代传统电解电容,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此外,省去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控制环节的低通滤波器,提高系统的相应速度。

    一种无电解电容级联H桥STATCOM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78655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34339.5

    申请日:2021-03-29

    IPC分类号: H02J3/18 H02M7/48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电解电容级联H桥STATCOM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控制领域,该系统包括:三相电网、三相无功负载、滤波电感和三相级联N个Buck复用型H桥,N≥2;Buck复用型H桥包括:开关管S1~S4构成的H桥、一个解耦电感Lr、两个薄膜电容Cd和Cr,Cr经过Lr接在H桥第二桥臂的中点构成双向Buck电路,双向Buck电路与H桥第二桥臂实现开关管复用;H桥的第一桥臂中点与上一个H桥第二桥臂中点相连,三相整体采用星形接法。本发明中双向Buck电路一方面进行有源功率解耦,将H桥直流侧波动功率经Lr转移至辅助电容Cr,以此消除H桥直流侧电压二倍频波动,实现薄膜电容替代电解电容,同时协助H桥第一桥臂完成交直流侧功率变换,提高装置功率密度和可靠性。

    一种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低频纹波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78654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33796.2

    申请日:2021-03-29

    IPC分类号: H02J3/18 H02J3/0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低频纹波抑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控制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传统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并联一个双向Buck型有源功率解耦电路;步骤2:通过控制双向Buck电路,将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低频波动功率转移至辅助电容,从而实现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低频纹波抑制。本发明基于有源功率解耦技术,对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的6倍频、12倍频、18倍频以及24倍频波动进行抑制,从而省去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控制环节的低通滤波器,提高系统的相应速度。此外,在直流侧电压小波动的情况下就可以利用小容值的薄膜电容替代传统电解电容,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一种输入并联输出串联的双有源桥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65550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398823.4

    申请日:2021-04-12

    IPC分类号: H02M3/33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入并联输出串联的双有源桥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该变换器包括n个DAB变换器模块,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n个DAB模块的输入端并联接入直流微电网,输出端串联接入中压直流配电网;通过改变各DAB变换器模块的移相比,实现对输入并联输出串联的双有源桥变换器的传输功率大小的控制;通过均压控制实现各DAB变换器模块的输出电压均衡。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输入并联输出串联的双有源桥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实现直流微网与中压直流配电网的互联,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当DAB变换器模块间参数存在差异时,均压控制可实现各DAB变换器模块的输出电压均衡。

    一种直型墙体构造柱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61240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495432.2

    申请日:2018-05-22

    IPC分类号: E04C3/34 E04G13/02

    CPC分类号: E04C3/34 E04G13/02

    摘要: 一种直型墙体构造柱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在构造柱位置,完成钢筋配筋绑扎后,砌筑两侧墙体至不低于轨道的高度,从两侧墙体最低处安装轨道和滑车机构,压紧模板;二,浇筑混凝土,进行振捣,待浇筑至模板上端处停止浇筑;三,待混凝土初凝,继续砌筑两侧墙体;四,混凝土初凝完成,松开模板,转动摇柄使滑车机构向上滑动至下层混凝土边界处停止滑动,重新压紧模板;五,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直至滑车机构滑至轨道的顶端,整体向上移动轨道和滑车机构,反向摇动摇柄,使滑车机构下滑至轨道下端,重复步骤二步骤三和步骤四,直至滑至构造柱顶端,完成浇筑,待初凝后,拆除轨道和滑车机构。该方法能够缩短施工工期,浇注质量好,施工效率高。

    一种直型墙体构造柱施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547453A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810494534.2

    申请日:2018-05-22

    IPC分类号: E04G21/00

    CPC分类号: E04G21/00

    摘要: 一种直型墙体构造柱施工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在两侧墙体上的轨道机构以及滑车机构,轨道机构包括前后间隔设置且均布有齿条的两条轨道,轨道的外端板和内端板的外端之间通过侧端板连接、里端面分别连接外延伸挡板和内延伸挡板,外延伸挡板和内延伸挡板之间形成条形缺口;滑车机构包括箱体,箱体内设压紧装置,压紧装置一端连接外侧板,另一端穿过内侧板上开设的孔连接模板,内侧板的内侧从下至上依次连接下部和上部车轴,车轴从条形缺口内伸入轨道内部,其两端的齿轮位于轨道内部,下部齿轮、上部齿轮与齿条相适配;上部车轴的一侧设有相互啮合连接的蜗轮和蜗杆,蜗轮的偏心处连接有摇柄,该装置能够缩短施工工期,且浇注质量好,施工效率高。

    一种基于分类的专项施工方案强制性条文合规性审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41658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210364655.1

    申请日:2022-04-0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分类的专项施工方案强制性条文合规性审查方法,属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首先获取审查方案;利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主题模型对方案工程类型进行判别;将审查方案进行分段处理,形成方案段落集;训练深度开放集合分类模型,调用深度开放集合分类模型确定每一段落内容是否符合强制性条文范围;将段落与条文进行基于词权重的余弦相似度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判断是否符合强制性条文的要求。通过甄别输入方案各段落所属强制性条文,提高识别准确率,达到自动化确定段落对应强制性条文的效果,同时利用余弦相似度计算判断是否符合强制性条文规定,减少审查错误,提高方案审查效率。

    一种基于故障树的电梯冲顶事故动态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30463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97965.0

    申请日:2023-03-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故障树的电梯冲顶事故动态预测方法及系统,属于电梯故障预测技术领域。收集有关电梯冲顶事故故障的资料,利用收集到的资料构建电梯冲顶事故故障树;得出多个常见的故障树底事件;通过在曳引机外侧轴承座上设置传感器实时采集到的曳引机原始振动信号进行频域特征提取,将反映曳引机故障特征的频域指标进行失效概率换算,其它底事件计算模糊失效概率,进行曳引机时域指标信息的提取、失效概率换算和故障树定量分析,之后将结果上传至智能运维云平台,进行动态化风险评估及展示。根据故障树分析定量化输出电梯冲顶事故发生概率指标,全自动评估风险,解决了电梯冲顶事故故障预测诊断、动态风险评估技术问题。

    扩展移相控制的双有源桥变换器电流应力优化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1027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386345.5

    申请日:2021-04-12

    IPC分类号: H02M3/335 H02J3/46 H02J3/2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扩展移相控制的双有源桥变换器电流应力优化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扩展移相控制分为两种模式,通过采样变换器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计算得出标幺化传输功率和电压转换比;(2)根据标幺化传输功率和电压转换比得到全局范围内使电流应力最小的最优移相比组合,具体为根据标幺化传输功率和边界约束条件获得可行域,在可行域内对标幺化电流应力求导,得出每种模式下的最小电流应力,对比两种模式得到全局范围内的最小电流应力;(3)最优移相比组合通过PWM脉冲宽度调制产生开关管的驱动脉冲,完成控制过程。与传统单移相控制相比,本发明能明显降低电流应力,减小损耗,提升变换器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