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探地雷达数据采集系统中数据溢出的技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81600B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510349824.4

    申请日:2015-06-23

    Abstract: 本专利涉及一种解决探地雷达数据采集系统中数据溢出的技术方法,主要解决数据实时采样率高而传输和存储速度慢引起的数据溢出丢失问题,方法包括:1.数字转换器ADC初始化过程中双采集模式同步配置及最优采集参数设置;2.设计多线程数据采集工作流程,完成探地雷达数据和头文件数据的读取与传输任务,避免了因读取速度慢引起的数据溢出问题;3.设计数据存储工作流程,通过建立数据存储队列结构,确保采集数据的完整存储。本发明将计算机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耦合在一起,解决了探地雷达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数据溢出问题,成功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存储。

    一种基于线结构光和地质雷达的道路综合检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606150B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510968939.1

    申请日:2015-1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线结构光和地质雷达的道路综合检测方法及系统。它实现了道路路面和路基的同步检测,相对现有道路检测方法获取道路信息单一的情况,本发明能获得全面的路面三维信息和路基信息。所述方法将线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和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结合应用到道路检测;线结构光三维测量实现路面检测,获得的路面三维数据用于构建路面三维模型;地质雷达探测路基的浅层地质构造,获取路基雷达数据信息。融合路面三维模型和雷达图谱信息最终构建全面的道路信息模型。所述系统由车载的路基检测模块、路面检测模块、触发检测与测距模块、车身运动信息检测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与道路模型生成模块组成,各个模块协调工作,实现所述方法。

    一种基于线结构光和地质雷达的道路综合检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606150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0968939.1

    申请日:2015-1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线结构光和地质雷达的道路综合检测方法及系统。它实现了道路路面和路基的同步检测,相对现有道路检测方法获取道路信息单一的情况,本发明能获得全面的路面三维信息和路基信息。所述方法将线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和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结合应用到道路检测;线结构光三维测量实现路面检测,获得的路面三维数据用于构建路面三维模型;地质雷达探测路基的浅层地质构造,获取路基雷达数据信息。融合路面三维模型和雷达图谱信息最终构建全面的道路信息模型。所述系统由车载的路基检测模块、路面检测模块、触发检测与测距模块、车身运动信息检测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与道路模型生成模块组成,各个模块协调工作,实现所述方法。

    一种基于模糊聚类与Hough变换的探地雷达地下管线探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44785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410483758.5

    申请日:2014-09-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管线反演方法,属于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领域。其特点在于综合采用双曲线渐近线和模糊C均值聚类以及聚类Hough变换反演地下管线位置及半径等参数。本发明基于共偏置模式探地雷达,通过B扫描得到雷达数据,再通过目标追踪获取供反演的一系列坐标。利用这一系列坐标所蕴含的变量特征,提取出雷达波速。结合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达到获取准确雷达波波速的目的。在获取雷达波波速以后,再通过三角形相似得到一系列管线边缘坐标值,利用聚类Hough变换圆检测,进一步准确地反演出管线的主要参数。本发明具有预测准确、鲁棒性强的特点。

    一种基于阈值分割的道路病害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68839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514242.2

    申请日:2014-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阈值分割的道路病害定位方法,该方法以探地雷达数据为基础,首先对B扫描得到的雷达数据,通过卡尔曼滤波去除噪声。在去噪的过程中,要对数据进行延拓,并通过不断迭代预测方程和卡尔曼增益,得到去噪后的雷达数据。通过均值滤波和信号减损得到平滑后的雷达数据。通过阈值分割获取病害位置,当分割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时,认为是同一病害,计算同一病害的区域位置,实现道路病害的定位。本发明具有适应性强、实现简单、计算速度快的特点。

    一种基于探地雷达的地下管线参数自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20495B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410283348.6

    申请日:2014-06-24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提供一种基于探地雷达的地下管线参数自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检测和处理由地下管线的回波信号,自动识别地下管线目标的位置、尺寸等信息,其实现步骤为:1.预处理,利用SVD对探地雷达接收的原始剖面图像进行变换分析,分离背景和目标信号;2.类双曲线边缘提取,对预处理图像进行边缘检测,提取管线反射形成的类双曲线同相轴的位置及形状;3.目标初始特征参数提取,对步骤2产生的类双曲线同相轴图像,进行管线空间位置、上覆地层介质平均速度和管径等参数进行提取,获得管径反演计算的初始参数;4.速度扫描及管线参数反演迭代;5.Hough变换提取管线参数。本发明是基于探地雷达探测技术,对地下管线目标体进行管径参数的自识别方法。

    一种基于模糊聚类与Hough变换的探地雷达地下管线探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44785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410483758.5

    申请日:2014-09-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管线反演方法,属于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领域。其特点在于综合采用双曲线渐近线和模糊C均值聚类以及聚类Hough变换反演地下管线位置及半径等参数。本发明基于共偏置模式探地雷达,通过B扫描得到雷达数据,再通过目标追踪获取供反演的一系列坐标。利用这一系列坐标所蕴含的变量特征,提取出雷达波速。结合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达到获取准确雷达波波速的目的。在获取雷达波波速以后,再通过三角形相似得到一系列管线边缘坐标值,利用聚类Hough变换圆检测,进一步准确地反演出管线的主要参数。本发明具有预测准确、鲁棒性强的特点。

    一种基于阈值分割的道路病害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68839B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410514242.2

    申请日:2014-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阈值分割的道路病害定位方法,该方法以探地雷达数据为基础,首先对B扫描得到的雷达数据,通过卡尔曼滤波去除噪声。在去噪的过程中,要对数据进行延拓,并通过不断迭代预测方程和卡尔曼增益,得到去噪后的雷达数据。通过均值滤波和信号减损得到平滑后的雷达数据。通过阈值分割获取病害位置,当分割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时,认为是同一病害,计算同一病害的区域位置,实现道路病害的定位。本发明具有适应性强、实现简单、计算速度快的特点。

    一种解决探地雷达数据采集系统中数据溢出的技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81600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349824.4

    申请日:2015-06-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21/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决探地雷达数据采集系统中数据溢出的技术方法,主要解决数据实时采样率高而传输和存储速度慢引起的数据溢出丢失问题,方法包括:1.数字转换器ADC初始化过程中双采集模式同步配置及最优采集参数设置;2.设计多线程数据采集工作流程,完成探地雷达数据和头文件数据的读取与传输任务,避免了因读取速度慢引起的数据溢出问题;3.设计数据存储工作流程,通过建立数据存储队列结构,确保采集数据的完整存储。本发明将计算机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耦合在一起,解决了探地雷达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数据溢出问题,成功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存储。

    地质雷达技术实现土壤含水性分类识别的技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43115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410286867.8

    申请日:2014-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质雷达技术实现土壤含水性分类识别的技术方法。该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土壤含水性提取,神经网络分类识别以及结果显示四个部分,数据预处理包括零线校正、小波变换、低通滤波;土壤含水性参数提取采用自回归滑动平均谱估计方法对反射信号求功率谱,数据归一化,再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功率谱特征向量及特征值,构造样本特征向量数据库;神经网络分类识别是用样本特征向量训练神经网络,用训练成熟的网络对待识别数据进行分类识别;结果显示将分类结果成图显示。本发明提出的用地质雷达技术实现土壤含水性分类识别的技术方法实现了土壤含水性的自动快速分类识别,对土地检测和土地复垦具有指导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