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39731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148244.8
申请日:2024-0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流体动力及增强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磁场下流固耦合作用激活方法及换热装置,本发明所提供的激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布设换热流道,并向换热流道内注入导电流体,换热流道的布设方向与外部磁场的方向垂直;在换热流道内布设流固耦合模块,具体包括第一电极柱和柔性构件,第一电极柱贯穿换热流道的内部,第一电极柱的两端与换热流道外部的空气接触,第一电极柱的布设方向与外部磁场方向相同,柔性构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电极柱的背流侧;向第一电极柱中通入第一脉冲电流,利用第一脉冲电流激活流固耦合模块产生持续的卡门涡街。本发明能够增强导电流体在强磁场环境下的换热效率,并为强磁场工作环境提供高效率的传热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3884136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111149518.8
申请日:2021-09-29
IPC: G01D21/02
Abstract: 一种分离式温度速度耦合电势探针及制备和测量方法,包括探头前端护壳和探头后端护壳,探头前端护壳与探头后端护壳连接的一端刻有等间隔分布的长槽,探头前端护壳的另一端刻有等间隔分布的埋线槽;铜线和康铜线穿过探头后端护壳、长槽、埋线槽处于探头前端护壳之外;使用分离热电偶的方式,即组成热电偶的两种铜线和康铜材料导线不焊接,能够在简单的电势回路的基础上将温差电势和速度引起的电势分离处理并同时测量,与液态金属直接接触,高精度测量液态金属内部局部速度和温度;测得的结果直观性好且精确度高,温度信号的响应速度快,在使用数据采集系统接线时,也可以按照公共负极的方式接线,有效节约了数据采集通道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773973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148318.8
申请日:2024-0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流体动力及增强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磁场的导电流体涡发生方法及换热增强装置。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磁场的导电流体涡发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换热流道布设磁场,磁场方向与所述换热流道内导电流体的流动方向垂直;在所述换热流道的侧壁布设电极,所述电极的布设方向与所述磁场方向平行,所述电极的一端与所述导电流体接触,所述电极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连接;通过所述电极向所述导电流体引入电流,所述电流用于改变所述导电流体的运动方向以产生涡结构。本发明能够解决当前金属流体在换热流道中出现的热量集中问题,并为当前工业需求提供更高效率的传热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5541067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012250.8
申请日:2022-08-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生产工况下金属薄板微缺陷的微纳器件,包括微纳器,所述微纳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上部为安装口,壳体内底部设置有印刷电路板,所述壳体内两侧对称设置有衬垫,所述衬垫下端与印刷电路板相连,对应安装口位置的壳体另外两侧内对称设置有弹簧梁组件,两个弹簧梁组件之间共同水平固装一质量块,实施质量块的中心处制有凹槽,用于限位安装有永磁体,所述质量块相对衬板两侧中部等间距排列有可移动平行极板,所述可移动平行极板、质量块和永磁铁构成活动体,且衬垫相对侧壁上等间距排列有固定平行极板,固定平行极板另一端穿插在所述可移动平行极板的间隔中。本发明可以对在生产工况下对金属薄板的微缺陷进行检测、且检测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395753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314969.7
申请日:2022-10-26
IPC: H02K21/24 , H02K1/279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层永磁体轴向磁通发电机永磁转子盘及发电方法,涉及轴向磁通永磁电机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发电机转子无法承受超高转速所带来的巨大惯性力的问题,所述单层永磁体轴向磁通发电机永磁转子盘包括:碳纤维结构框架、夹持结构和永磁体,所述碳纤维结构框架包括外圈和内侧辐条,在所述外圈中,碳纤维沿所述外圈的切线方向铺设,在所述内侧辐条中,碳纤维呈U形等形状铺设,所述外圈与所述内侧辐条贴合;所述夹持结构与所述内侧辐条连接形成安装孔,所述碳纤维结构框架与所述夹持结构通过高分子粘接材料连接;所述永磁体部分或全部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永磁体与所述碳纤维结构框架通过高分子粘接材料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4719912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442227.6
申请日:2022-04-26
IPC: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物理场同时测量的实验系统与测量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温度场、速度场、固体场的耦合及同时测量的问题,包括:耦合系统和测量系统;耦合系统包括:透明实验段,换热系统和水泵,透明实验段、换热系统和水泵通过管道连接形成循环系统,透明实验段包括透明流体腔、加热系统和扰流组件,加热系统用于对透明流体腔内的流体进行加热,扰流组件包括刚性件和柔性件,柔性件连接在刚性件上,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器和制冷装置;测量系统包括:流体测温系统、流体测速系统和固体形变场测量系统,分别用于同时测量热流固耦合作用下的温度场、速度场、固体场。
-
公开(公告)号:CN113884136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149518.8
申请日:2021-09-29
IPC: G01D21/02
Abstract: 一种分离式温度速度耦合电势探针及制备和测量方法,包括探头前端护壳和探头后端护壳,探头前端护壳与探头后端护壳连接的一端刻有等间隔分布的长槽,探头前端护壳的另一端刻有等间隔分布的埋线槽;铜线和康铜线穿过探头后端护壳、长槽、埋线槽处于探头前端护壳之外;使用分离热电偶的方式,即组成热电偶的两种铜线和康铜材料导线不焊接,能够在简单的电势回路的基础上将温差电势和速度引起的电势分离处理并同时测量,与液态金属直接接触,高精度测量液态金属内部局部速度和温度;测得的结果直观性好且精确度高,温度信号的响应速度快,在使用数据采集系统接线时,也可以按照公共负极的方式接线,有效节约了数据采集通道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3820026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202914.2
申请日:2021-10-15
Abstract: 一种热电偶组合式速度电势探针,其探头的整体护壳由黄铜制成,表面涂覆有绝缘层,探头前端护壳是测量电势的部分,包括四根周向均匀分布的铜探针,以及布置在四根铜探针的探点中心的一根T型热电偶,所有铜探针以及T型热电偶超出探头前端护壳10‑20mm;本发明组合焊接热电偶和速度测量探针,测量信号统一,仅通过测量电压的方式即可同时得到液态金属任意局部的温度和速度,且与液态金属直接接触,响应较快精度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863286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662284.6
申请日:2020-07-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碳化硅管的铍基液态包层,由低活化钢加工的U型第一壁与上/下盖板、加强板、冷却水进口联箱焊接形成多个腔室,并由背板支撑。U型第一壁内的并联第一壁冷却水流道中通有高温高压水冷却剂,实现包层第一壁冷却。铍钛合金加工的中子倍增剂布置于腔室内,碳化硅锂铅流道贯穿加强板和中子倍增剂,锂铅在碳化硅流道快速流动,实现包层产氚与增殖区排热。本发明通过液态锂铅和铍钛中子倍增剂合理配比能够实现包层氚增殖率大于1.2,有利于高增益产氚,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电绝缘性良好的碳化硅管作为锂铅流道,可以有效避免包层内的MHD效应和腐蚀问题,并提高包层出口温度和聚变堆热电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726973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713787.1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学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大热流密度器件冷却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利用磁场实现大热流密度器件冷却的装置及方法,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磁场实现大热流密度器件冷却的装置及方法需要电磁泵为主动驱动,电磁泵占据一定空间,受到空间约束,散热面积小,电磁泵的驱动要耗费额外电能、不具有随大热流密度器件热功率大小自动调节的能力、单回路换热面积有限的问题,其包括发热器件;本发明可利用温差实现塞贝克效应和磁场作用下的自动驱动,无需使用电磁泵,不存在空间约束,散热面积大,不用耗费额外的电能、随大流密度器件热功率大小自动调节,自动适应一定功率范围内电子器件冷却、双环形回路增大了导电流体流动和换热面积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