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3511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597579.4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组元推进剂分解催化剂加速老化试验方法及应用,属于航天航空催化剂技术领域,用于铱和钌单金属催化剂的贮存寿命的快速预估。本发明通过H2‑TPR方法测定催化剂活性金属的氧化率,以催化剂中金属氧化率作为加速因子,可精确控制催化剂的氧化状态,同时结合自然贮存的催化剂氧化率变化数据和活性变化数据作为参照,建立加速老化试验方法。本发明能够有效预估研制催化剂的贮存寿命,为催化剂的型号应用提供有效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491913B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010254888.7
申请日:2020-04-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D46/12 , A61L9/00 , B01J29/08 , B01J29/14 , B01J29/40 , B01J29/44 , B01J29/46 , B01J29/70 , B01J29/74 , B01J35/02 , B01J35/10
Abstract: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附灭活病毒的空气过滤组件,与颗粒型催化剂材料相结合使用可对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进行灭活。该组件主要应用于新风机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和中央空调等需对密闭场所进行空气净化与杀毒的需求。该组件主要包括有初级粉尘过滤网、催化床以及固定用结构单元组成。未经净化的水平流向的空气,经导流装置后以垂直的方向流经初级过滤网进行除尘过滤,然后流经催化床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病毒和细菌被灭活净化,新鲜的空气进入到换热系统或管网系统。该组件在最佳设计方案时,空气截面流量为100000Nm^2/hr时,床层的压降低于95Pa,其中病毒和细菌的灭活率达95%以上,达到连续稳定运行8000hr的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3462243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010238160.5
申请日:2020-03-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9D133/04 , C09D7/62 , C09D7/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附灭活病毒的涂料,涂料组成包括多孔材料粉体、聚丙烯酸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和水,其中多孔材料粒子的壳由储氧材料SiO2‑CeO2组成,核为多级孔分子筛。本发明的涂料可用于病毒的吸附灭活,进一步的,将涂料涂覆于室内墙面,用于医院、民航、高铁、地铁、公交、写字楼等密闭空间的大型公共场所的空气净化。
-
公开(公告)号:CN113491913A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010254888.7
申请日:2020-04-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D46/12 , A61L9/00 , B01J29/08 , B01J29/14 , B01J29/40 , B01J29/44 , B01J29/46 , B01J29/70 , B01J29/74 , B01J35/02 , B01J35/10
Abstract: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附灭活病毒的空气过滤组件,与颗粒型催化剂材料相结合使用可对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进行灭活。该组件主要应用于新风机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和中央空调等需对密闭场所进行空气净化与杀毒的需求。该组件主要包括有初级粉尘过滤网、催化床以及固定用结构单元组成。未经净化的水平流向的空气,经导流装置后以垂直的方向流经初级过滤网进行除尘过滤,然后流经催化床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病毒和细菌被灭活净化,新鲜的空气进入到换热系统或管网系统。该组件在最佳设计方案时,空气截面流量为100000Nm^2/hr时,床层的压降低于95Pa,其中病毒和细菌的灭活率达95%以上,达到连续稳定运行8000hr的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2834673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1911156421.2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G01N30/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硝酰胺铵(ADN,NH4N(NO2)2)水溶液或固体中ADN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离子色谱方法检测ADN样品中硫酸根(SO42‑)和硝酸根(NO3‑)杂质的含量;通过ICP方法检测样品中金属离子含量(K+、Na+、Ca2+、Mg2+);通过甲醛‑酸碱滴定方法检测样品中总铵根离子(NH4+)含量;根据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平衡,计算得到样品中二硝酰胺根离子(N(NO2)2‑)含量;假设N(NO2)2‑阴离子对应的均为NH4+阳离子,即可计算得到样品中ADN的含量。本发明有效避免了无市售ADN标准样品进行定量检测的问题,首创了无需ADN标准样品即可对ADN样品中ADN组分进行准确定量的分析方法,能够有效满足对ADN产品中ADN含量的定量检测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1433844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710158295.5
申请日:2007-11-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富氢气氛下CO选择性氧化的催化剂,具体地说是一种二氧化铈和铱双组分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以二氧化铈和贵金属Ir为双活性组分的催化剂,贵金属Ir镶嵌于二氧化铈的晶格内,其中Ir含量为催化剂总质量的0.2~5%。本发明催化剂具有反应活性高和选择性好的特点,它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60~220℃)将富氢气氛中微量CO高选择性地转化为CO2。这不仅克服了反应热效应对催化效能的影响,而且易于车载氢源净化的操作控制。本发明催化剂原料易得,工艺简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428227A
公开(公告)日:2009-05-13
申请号:CN200710157992.9
申请日:2007-11-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富氢气氛下选择性的氧化CO催化剂,具体地说是一种铱基双组分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由载体、活性金属和助剂构成,所述载体为氧化铝、二氧化硅或活性炭;所述活性金属为Ir,其于催化剂中的质量含量为0.1~10%;所述助剂为Fe、Sn、Mn、Co、Ni、Cr和/或Zr,其含量为Ir摩尔含量的1~20倍。应用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能够使在较低温度(60~120℃)下富氢气氛中的一氧化碳高选择性地转化率为二氧化碳。
-
公开(公告)号:CN116212844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211612703.0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原子分散锆硅改性氧化铝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载体由氧化锆、氧化硅和氧化铝组成;以重量计,氧化锆含量为0.5~10%,氧化硅含量为0.5~8%,余量为氧化铝;锆元素和硅元素以孤立单原子状态同时分布在氧化铝晶粒表面和体相。本发明把络合缓释法和凝胶‑溶胶法相结合,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工业放大。本发明载体中的锆元素和硅元素以孤立单原子状态分散到氧化铝中,在配位不饱和效应、量子尺寸效应、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等单原子效应作用下,本发明载体具有很好的高温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0179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35930.9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J8/18 , B01J37/02 , B01J37/08 , B01J37/34 , G05D3/12 , B01J8/00 , B01J8/40 , B01J8/42 , B01D29/03 , F26B2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负载量催化剂批量放大均匀制备系统及使用方法。本发明装置适用于高负载量(20wt.%以上)催化剂的工程化研制和批量放大均匀制备,可实现催化剂单管公斤级批量制备,能稳定控制批量生产条件,制备工艺参数操作稳定,确保高负载量活性金属均匀分散和催化剂批次质量一致性。本发明催化剂制备装置应用于液体推进剂分解用高负载量催化剂研制和批量生产及工程应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236857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785683.6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J19/18 , B01J19/00 , B01J4/00 , B01D29/01 , B01D29/05 , B01D35/18 , B01J21/04 , B01J32/00 , B01J37/03 , B01J37/00 , B01J37/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机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改性氧化铝载体批量生产装置,包括盐液配制罐、陈化反应釜、滤板、蠕动泵、输送泵、管线式高剪切分散反应器、高压雾化喷枪。本发明装置采取喷雾滴加结合管线式高剪切分散反应器控制共沉淀反应过程,消除了浓差极化,强化了金属盐液滴和碱液的接触,可使碱液内部各区域的PH值保持一致,均化了成核环境,提高了产物的质量一致性,避免颗粒团聚。本发明可把沉淀、陈化、老化、固液分离、烘干的工艺过程可集成在一套装置内完成,解决了步骤繁琐、操作不连续需要在多种设备中进行、合成周期漫长、产能低下、难以实现自动化问题,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