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94592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211399082.2
申请日:2022-11-0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J9/00 , A61K31/575 , C12P33/00 , A61P3/10 , C12R1/645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药用真菌窄孢灵芝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这类化合物在抗糖尿病方面的应用。该化合物具有式1所示结构,采用硅胶柱层析、ODS柱层析、HPLC等色谱方法分离得到,本发明还提供所述化合物在制备抗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重现性好,所得化合物纯度高,具有较好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6217649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721250.5
申请日:2022-12-3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J9/00 , C07J71/00 , C07J75/00 , C12P33/00 , C12P33/20 , A61K31/575 , A61K31/58 , A61P35/00 , C12R1/645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槐耳中制备具有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甾体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所述化合物在治疗黑色素瘤中的应用。化合物1(isocyathisterol)和2(7α‑methoxy‑5α,6α‑epoxyergosta‑8(14),22‑diene‑3β‑triol)结构式依次如下1、2所示。本发明获得的化合物是首次从槐耳中分离得到,为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方法,且方法简单、纯度较高。本发明首次发现该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酪氨酸酶活性。其中化合物1对酪氨酸酶的IC50为25.46±3.86μM,化合物2对酪氨酸酶的IC50为31.58±4.65μM,其活性优于阳性药熊果苷(IC50为58.17±6.09μM)。化合物1和2可作为抗黑色素瘤的先导性化合物,为治疗此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和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01750479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810229986.4
申请日:2008-12-1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的培养,具体地说是一种微生物培养产气检测器,包括“L”形的瓶体,“L”形瓶体的垂直部分称之为立管、水平部分称之为瓶身;立管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筒体,立管的下端开口与瓶身相连通,在立管的上端开口处套设有大橡皮塞,罩于瓶口,用于瓶口的封堵;在瓶身的上表面插设有上、下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玻璃管的下端伸入到瓶身的内部空间,玻璃管与瓶身内部相连通,在玻璃管的上部设置有空气阀。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应用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308221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490492.0
申请日:2024-04-23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IPC分类号: C12N1/14 , C02F3/34 , A23L5/20 , C02F101/30 , C02F101/34 , C02F101/38
摘要: 本发明属于环境微生物领域,是利用微生物的方法降解化学除草剂残留,涉及一株一色齿毛菌菌株(Cerrena unicolor)在咪草烟农药残留降解中的应用。所述一色齿毛菌菌株为一色齿毛菌(Cerrena unicolor)菌株Y4941;该菌株已于2014年1月24日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8784。本发明降解菌剂能够高效降解水体及农产品表面的咪草烟农药残留,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6768957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640588.6
申请日:2023-05-3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J9/00 , C07J73/00 , C12P33/00 , C12P33/20 , A61P25/28 , A61K31/575 , A61K31/585 , C12R1/645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用真菌山东灵芝中的甾体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这类化合物在抗阿尔兹海默症方面的应用。甾体类化合物1‑4结构如下所示;本发明还提供所述化合物在制备抗阿尔兹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重现性好,所得化合物纯度高,具有较好的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841608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18430.6
申请日:2022-12-3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IPC分类号: A61K31/575 , A61K31/58 , A61P35/00 , C07J9/00 , C07J71/00 , C07J75/00 , C12P33/00 , C12P33/20 , C12R1/645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槐耳中甾体类化合物在治疗黑色素瘤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该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酪氨酸酶活性。其中化合物1对酪氨酸酶的IC50为25.46±3.86μM,化合物2对酪氨酸酶的IC50为31.58±4.65μM,其活性优于阳性药熊果苷(IC50为58.17±6.09μM)。化合物1和2可作为抗黑色素瘤的先导性化合物,为治疗此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和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6217649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211721250.5
申请日:2022-12-3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J9/00 , C07J71/00 , C07J75/00 , C12P33/00 , C12P33/20 , A61K31/575 , A61K31/58 , A61P35/00 , C12R1/645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槐耳中制备具有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甾体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所述化合物在治疗黑色素瘤中的应用。化合物1(isocyathisterol)和2(7α‑methoxy‑5α,6α‑epoxyergosta‑8(14),22‑diene‑3β‑triol)结构式依次如下1、2所示。本发明获得的化合物是首次从槐耳中分离得到,为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方法,且方法简单、纯度较高。本发明首次发现该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酪氨酸酶活性。其中化合物1对酪氨酸酶的IC50为25.46±3.86μM,化合物2对酪氨酸酶的IC50为31.58±4.65μM,其活性优于阳性药熊果苷(IC50为58.17±6.09μM)。化合物1和2可作为抗黑色素瘤的先导性化合物,为治疗此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和新的思路。#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589459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99082.2
申请日:2022-11-0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J9/00 , A61K31/575 , C12P33/00 , A61P3/10 , C12R1/645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药用真菌窄孢灵芝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这类化合物在抗糖尿病方面的应用。该化合物具有式1所示结构,采用硅胶柱层析、ODS柱层析、HPLC等色谱方法分离得到,本发明还提供所述化合物在制备抗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重现性好,所得化合物纯度高,具有较好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201503433U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820231886.0
申请日:2008-12-1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的培养,具体地说是一种微生物培养产气检测器,包括“L”形的瓶体,“L”形瓶体的垂直部分称之为立管、水平部分称之为瓶身;立管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筒体,立管的下端开口与瓶身相连通,在立管的上端开口处套设有大橡皮塞,罩于瓶口,用于瓶口的封堵;在瓶身的上表面插设有上、下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玻璃管的下端伸入到瓶身的内部空间,玻璃管与瓶身内部相连通,在玻璃管的上部设置有空气阀。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应用效果好。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