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0872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311076669.4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IPC: F17C13/0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氦罐箱远程实时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通过传感器模块(2)获取液氦容器(101)内部的热物参数;信号传输模块(3)将热物参数传输至所述数据接收模块(4);数据接收模块(4)将热物参数传递至分析处理模块(5)进行处理;分析处理模块(5)用于根据热物参数获得内部压力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获取液氦升压规律,获得液氦内容器(101)压力升高至安全阀起跳压力的预计剩余时间,上述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可以实现液氦罐箱在储存和运输期间操作人员对液氦内容器的数据实时采集,确保实时监测以及完成内部状态可维持时间的分析,避免了液氦罐箱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由于无法及时了解内部增压情况而出现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5247643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110447892.X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液氢增压泵性能测试平台及测试方法,包括:液氢储罐(1)、第一液氢低温传输管线(5)、液氢增压泵(6)、低温管线(9)、低温控温单元(10)、流量计(11)、若干个高压储氢罐、氢气管线(20)、氢液化器(23)、第二液氢低温传输管线(26)、第一低温高压氢气管线(38)、低温高压氢储罐(1504)及第二低温高压氢气管线(42),本申请提供的液氢增压泵性能测试平台及测试方法,可以实现液氢增压泵出口压力0.3MPa~90MPa、流量0~150kg/h和电功率的综合性能测试,从而有效评估液氢增压泵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355440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110535171.4
申请日:2021-05-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低温高压氢混合加注型加氢站,包括:液氢储罐(1)、低温饱和氢气传输管线(5)、液氢增压泵(7)、第一低温高压氢传输管线(8)、第二低温高压氢传输管线(35)、蓄冷器(12)、超高压气化器(13)、超高压加热器(14)、低温高压氢储罐(40)、低温高压氢加注单元(44)、第一常温高压氢储罐(17)、第一氢加注单元(30),本申请提供的低温高压氢混合加注型加氢站可以实现液氢、低温高压氢和常温高压氢气多种存储形式,同时实现最高100MPa低温高压氢、35MPa高压氢气以及70MPa高压氢气混合加注,显著提高了储氢密度,低温氢气冷能利用有效降低加氢站能耗,而且氢加注形式有效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14061264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0843185.2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IPC: F25J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氢气液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吸附器再生管路的氢气液化装置,包括:制冷模块及与所述制冷模块连接的再生管路;所述制冷模块包括吸附器,所述再生管路包括原料氢气管路、加热氮气管路、再生气进气管路、再生气排放管路、CV19阀门及CV20阀门;通过所述CV19阀门及CV20阀门,使得所述原料氢气管路和加热氮气管路能够交替通断。本发明通过设置加热氮气管路,用氮气经加热氮气管路、再生气进气管路,对吸附器进行逆向吹扫;通过设置原料氢气管路,用氢气经原料氢气管路、再生气进气管路,对吸附器进行再次逆向吹扫;通过该两条管路利用氮气和氢气交替逆向吹扫吸附器,以对吸附器进行再生。
-
公开(公告)号:CN11929026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567278.7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液氢活塞泵静态迷宫密封性能测试系统,具体涉及于低温设备检测技术领域,所述液氢活塞泵静态迷宫密封性能测试系统利用密封测试装置内加工出迷宫密封空腔,液氢经过前腔体后,进入至密封流道内,随后再经过后腔体,部分低温液氢转化为低温氢气,而通过测量低温氢气的参数即可完成密封性能的测试,此时的密封流道相当于活塞迷宫在圆周上的一小部分,通过对密封测试装置进行测试,可以代替实现完整结构的活塞气缸间迷宫密封的测试,使得成本更低。
-
公开(公告)号:CN116263328A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111522777.0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温深海模拟装置及模拟方法,该低温深海模拟装置包括:第一耐压筒,其外周设有冷却通道;或,第一耐压筒侧壁内设有冷却通道;多个导热翅片,其安装于第一耐压筒内壁上;第一制冷机,其一端通过第一管道与冷却通道一端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二管道与冷却通道另一端连通;增压水箱,其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一耐压筒连通,第三管道上设有增压泵。本发明通过在第一耐压筒内壁安装导热翅片,在第一耐压筒内水压增至预定压力后,确保压缩热能快速通过导热翅片传导至第一耐压筒,并通过循环冷却介质带到外部冷源,维持第一耐压筒内温度为指定温度,相比传统技术中仅通过冷却介质降温,本发明的低温深海模拟装置降温速率更高,试验效率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123816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138401.2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氢能、氢液化和液氢存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氢液化及零蒸发存储集成系统。该系统包括:常温来源氢气管路、常温调节阀、压缩机组、常温高压氦气管路、氢液化冷箱、低温氦气回流调节阀、高压低温氦气调节阀、液氢管路、低温氦气管路、液氢气动调节阀、可调制冷单元、低温氦气螺旋管路、液氢储罐内容器、低温氦气冷屏、高真空多层绝热层、液氢储罐外容器、压力传感器、低温氦气回流管路、低温氦气冷屏调节阀。该系统将氦制冷回路的低温氦气通过可调制冷单元制冷后引入液氢储罐中,并通过低温氦气螺旋管路实现对储罐内液氢过冷度控制以及液氢闪蒸气的再冷凝,从而达到充分利用氢液化器冷能、确保液氢过冷和长期零蒸发存储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40613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110575450.3
申请日:2021-05-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降温快速复温的透平膨胀低温系统,通过采用增加快速降温快速复温旁路的方式,在降温阶段,使得更多冷量进入液氮预冷级换热器之后的换热器,加快对液氮预冷级换热器之后的换热器的冷却降温速率,在复温阶段,使得更多的热量进入液氮预冷级换热器之后的换热器,加快对液氮预冷级换热器之后的换热器的升温速率,以此通过两路气体传输的方式,增大了液氮预冷级换热器的高压进气量,使得整个系统能够进入更多冷量和热量,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降温和复温速度,同时也减少了能耗,节约了大量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503692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746401.1
申请日:2021-07-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IPC: F25J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氢液化系统,包括:室温压缩机组、氢液化单元及液氢低温容器,室温压缩机组的出口通过高压气体管路和氢液化单元的第一入口连通,氢液化单元的第一出口和液氢低温容器的第一入口连通,氢液化单元的第一出口用于流出液氢,液氢低温容器的第一出口和氢液化单元的第二入口连通,液氢低温容器的第一出口用于流出20K饱和氢气,氢液化单元的第二出口通过中压气体管路和室温压缩机组的第一入口连通,氢液化单元的第三出口通过低压气体管路和室温压缩机组的第二入口连通,氢液化单元的第三入口用于流入原料氢气,氢液化单元的第四出口和液氢低温容器的第二入口连通,氢液化单元的第四出口用于流出液氢。
-
公开(公告)号:CN112649190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110022701.5
申请日:2021-01-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IPC: G01M13/003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制冷及低温工程领域,公开了低温阀门测试系统,包括制冷单元、测试装置、数据采集与监控单元和气体抽空和置换装置。制冷单元用于为测试装置提供低温测试工质;气体抽空与置换装置用于对测试装置中的传输管路进行气体置换;测试装置用于检测低温阀门内部和外部泄漏率、阀门流量特性和阀门可靠性;数据采集与监控单元用于实时显示和存储低温阀门测试过程中所述测试装置的实验数据;制冷单元包括氦气压缩机组、冷箱和氦气传输管路,氦气压缩机组通过氦气传输管路与冷箱连接,冷箱与所述测试装置连接,氦气压缩机组将氦气增压后输入冷箱进行降温,冷箱输出低温高压氦气至测试装置,其适用于温度范围为2.2K~300K、压力范围1bar~20bar的低温阀门的测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