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88618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1911131450.3
申请日:2019-11-1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点热源安全性评估实验平台,为金属管状结构,金属管的内腔为实验腔(15)。第一电压引线(1)的一端连接高压发生器的正极,第一电压引线(1)的另一端连接金属棒电极(6);第二电压引线(14)的一端连接高压发生器的负极,第二电压引线(14)另一端连接金属板电极(16)。输液口(7)、出液口(12)、安全阀(9)和爆破阀(10)、十个压力传感器(P1‑P10)固定在实验腔(15)上并与实验腔(15)内部联通。金属棒电极(6)和金属板电极(16)组成放电系统,和高压发生器连接形成放电回路;通过调节金属棒电极(6)的长短调节金属棒电极(6)与金属板电极(16)的放电间隙长度,调整放电电压,控制放电能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044557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131440.X
申请日:2019-11-1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超导电缆线热源安全性评估实验平台,模拟直流超导电缆失超下发热,使液体电介质气化,在液体电介质中产生的压力变化规律。实验平台为金属管,内腔为实验腔(16),两端为法兰。第一电流引线(1)的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金属电阻丝(15)的一端;第二电流引线(14)的一端连接电源负极,另一端连接金属电阻丝(15)的另一端。输液口(6)、出液口(17)、安全阀(8)、爆破阀(9)、压力传感器(P1-P10)固定在实验腔(16)上,与实验腔(16)内部联通。金属电阻丝(15)、第一电流引线(1)、第二电流引线(14)与电源形成闭合电路,调节电源的输出电压可调节金属电阻丝(15)的发热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933780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131456.0
申请日:2019-11-1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线热源安全性评估实验平台,为金属管状结构,金属管的内腔为实验腔(15)。第一电流引线(1)的一端连接电源的正极,第一电流引线(1)的另一端连接金属电阻丝(6)的一端;第二电压引线(14)的一端连接电源的负极,第二电压引线(14)另一端连接金属电阻丝(16)的另一端。输液口(7)、出液口(12)、安全阀(9)和爆破阀(10)、十个压力传感器(P1-P10)固定在实验腔(15)上,并与实验腔(15)内部联通。金属电阻丝(6)、第一电流引线(1)、第二电流引线(14)与电源形成闭合电路,通过调节电源的输出电压控制金属电阻丝(6)的发热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912069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131459.4
申请日:2019-11-1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超导直流输电/液化天然气一体化能源管道终端,为卧式结构。低温杜瓦(16)为圆柱形,水平放置;绝热支撑(7)垂直焊接在低温杜瓦(16)上;人行孔(14)安装于低温杜瓦(16)的左侧;真空插接口(17)焊接于低温杜瓦(16)的右端;屏蔽层电流引线出口(8)垂直焊接在低温杜瓦(16)上;燃料输入口(12)焊接在低温杜瓦(16)的左端。低温高压套管(2)通过法兰及其配套金属均压环(4)竖直安装在绝热支撑(7)上。燃料输入口(12)焊接有波纹管(13)。保护泄压系统(11)安装在绝热支撑(7)上。本发明可以实现液化天然气输入,以及超导直流电缆低温向室温、从超导到常导、从高压向低压过渡的重要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988618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131450.3
申请日:2019-11-1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点热源安全性评估实验平台,为金属管状结构,金属管的内腔为实验腔(15)。第一电压引线(1)的一端连接高压发生器的正极,第一电压引线(1)的另一端连接金属棒电极(6);第二电压引线(14)的一端连接高压发生器的负极,第二电压引线(14)另一端连接金属板电极(16)。输液口(7)、出液口(12)、安全阀(9)和爆破阀(10)、十个压力传感器(P1-P10)固定在实验腔(15)上并与实验腔(15)内部联通。金属棒电极(6)和金属板电极(16)组成放电系统,和高压发生器连接形成放电回路;通过调节金属棒电极(6)的长短调节金属棒电极(6)与金属板电极(16)的放电间隙长度,调整放电电压,控制放电能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933780B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1911131456.0
申请日:2019-11-1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R31/12
摘要: 一种线热源安全性评估实验平台,为金属管状结构,金属管的内腔为实验腔(15)。第一电流引线(1)的一端连接电源的正极,第一电流引线(1)的另一端连接金属电阻丝(6)的一端;第二电压引线(14)的一端连接电源的负极,第二电压引线(14)另一端连接金属电阻丝(16)的另一端。输液口(7)、出液口(12)、安全阀(9)和爆破阀(10)、十个压力传感器(P1‑P10)固定在实验腔(15)上,并与实验腔(15)内部联通。金属电阻丝(6)、第一电流引线(1)、第二电流引线(14)与电源形成闭合电路,通过调节电源的输出电压控制金属电阻丝(6)的发热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782146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092106.1
申请日:2019-01-30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R31/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传导冷却测试低温绝缘材料的绝缘特性的装置,包括:真空低温试验箱,用于内置绝缘导冷件、高压电极、接地电极以及测试样品;测试样品位于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之间,由接地电极传导冷却;绝缘导冷件与制冷机相连接,用于防止放电电流流过所述制冷机以及进行导冷;高压发生器,用于产生高压以引入到所述高压电极上;制冷机,通过绝缘导冷件与接地电极相连接,用于制冷,并利用所述接地电极导冷。本发明的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传导冷却工况下片状或薄膜低温绝缘材料电学特性、击穿耐压特性和沿面闪络特性的测试问题,为解决传导冷却超导储能磁体、输电和输送低温燃料一体的传导冷却能源管道的低温绝缘结构设计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712974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476186.9
申请日:2022-11-23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18 , G06F30/25 , G06N3/006 , G06F111/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直埋电缆的局放检测传感器优化部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在考虑故障易发点和局放检测传感器对电缆检测的覆盖范围的前提下,基于自适应方法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实现检测范围最大化的优化部署方法设计。该方法的实现步骤包括局放检测传感器的有效检测范围确定,电缆故障易发点给定,种群设置和参数初始化,粒子位置和速度算法,故障易发点的粒子速度和位置约束,粒子位置和速度算法,粒子函数适应度值计算,惯性因子的自适应调节,最后获得最大覆盖率和最优解。本发明的优化部署方法,把故障易发点作为检测的重点,采用了基于自适应方法改进的粒子群算法d,方法简单易行,迭代寻优速度快,优化部署结果科学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15811129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476109.3
申请日:2022-11-23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功耗非直埋城市配电电缆监测系统及方法,包括:感知单元、前端装置、网关、上位机及电源部分。本发明通过前端装置对非直埋城市配电电缆的温度、局部放电、振动等运行数据,及电缆通道的温度、振动等环境数据进行监测,通过LORA技术,经过网关采用4G、有线等方式将数据传输到上位机进行数据的显示、存储和分析。该系统整体工作在低功耗模式,有序工作在深度睡眠和数据采集的状态,监测到故障时可主动报警。该系统采用电池供电,并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补充电量,以保证系统的长期运行。该系统既可监测配电电缆的日常运行和通道的环境状态,又可响应电缆故障,有利于电力物联网在城市配电电缆中的应用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875731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940538.4
申请日:2024-07-15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致振动捕获装置及系统,所述装置包括聚风结构、支架、响应杆、连接杆、平衡结构、围板、基座;所述聚风结构通过支架固定在基座上,响应杆通过连接杆与平衡结构连接,平衡结构以点接触的方式设置于基座的圆曲面上;其中,所述聚风结构包括呈上下镜像对称布置第一聚风子结构和第二聚风子结构,第一聚风子结构与基座、支架之间放置围板,其内侧与支架相接;所述基座的圆曲面上铺设有感应线圈,感应线圈沿圆曲面的半径方向辐射分布,沿同一半径方向分布的线圈形成线圈组,同一个线圈组内的线圈首尾相连。该装置可响应风向变化,对低风速情况友好,同时在风速较大时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