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64493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210417669.5
申请日:2022-04-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星载曲面棱镜色散型光谱仪系统及装配方法,以解决目前现有的光谱仪系统支撑稳定性低以及如何实现对曲面棱镜的空间位置和姿态快速装调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光谱仪系统包括基板、基板上的精测镜组件和沿光线入射光路依次设置的狭缝入射组件、同轴镜组组件、偏轴曲面棱镜组件、偏轴凹面反射镜组件、出射棱镜组件以及探测器组件。光线经光学狭缝入射进光谱仪系统,经入射棱镜折转光路后进入同轴镜组,经同轴镜组透射后进入偏轴曲面棱镜,经偏轴曲面棱镜分光后,再经偏轴凹面反射镜反射,后依次反向经过偏轴曲面棱镜和同轴镜组,实现光路复用;反向经同轴镜组透射后再经出射棱镜折转,后进入探测器,实现光谱成像。
-
公开(公告)号:CN112269236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011180324.X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IPC: G02B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外冷光学透镜柔性支撑结构及其装配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低温红外透镜系统存在在巨大温差下,光学元件与支撑结构在降温过程中因收缩量不同而引起光学元件位置偏移,导致光学元件剧烈变形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红外冷光学透镜柔性支撑结构及其装配方法。该柔性支撑结构可将红外冷光学透镜通过第一柔性支撑臂粘接设置于柔性支撑结构上,直接释放透镜变形与热应力,每处法兰连接孔处布置第二柔性支撑结构,二次释放透镜变形与热应力,通过第一柔性支撑臂、第二柔性支撑结构和粘接处共三次柔性结构的应力释放,使光学元件在温度大幅度变化过程中受到的支撑结构拉应力大幅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12394472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011149347.4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空间遥感器超轻低质心反射镜柔性支撑结构及装配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微型空间遥感器的小口径超轻低质心反射镜柔性支撑结构存在回转中心与反射镜质心不重合,产生较大力矩,进而严重影响反射镜面形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微型空间遥感器超轻低质心反射镜柔性支撑结构及装配法。该柔性支撑结构具有三个呈120°圆周均布的柔性支撑单元,每个柔性支撑单元具有挠性组件,三个挠性组件的中心轴线延长线交于一点,即为柔性支撑结构共有的回转中心点,该交点与超轻反射镜质心O重合,挠性组件通过自身的弹性变形,协调反射镜与承力结构之间的变形差异,避免反射镜产生内部应力,降低反射镜的面形精度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26600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111552131.7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IPC: G02B5/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间光学遥感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一体化全金属反射镜组件。解决传统大口径铝合金反射镜刚度偏低,对装配应力敏感,轻量化率不高等问题。包括反射镜、蜂窝背板和支撑底板,反射镜、蜂窝背板和支撑底板通过增材制造技术一体打印成型;蜂窝背板由点阵单元构成,因点阵结构轻量化率、刚度均较高,可有效保证反射镜组件的比刚度,同时点阵结构也是一种高效换热结构,使镜体温度分布更均匀,提高反射镜的热稳定性;反射镜一体设置在蜂窝背板上,反射镜光轴垂直于蜂窝背板;支撑底板一体设置在蜂窝背板底部,支撑底板的底面为反射镜组件安装面且与反射镜的光轴平行,支撑底板的底面与反射镜光轴之间的距离大于反射镜的直径。
-
公开(公告)号:CN112859275B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0075365.0
申请日:2021-01-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IPC: G02B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阿基米德螺旋线的冷光学自适应热变形补偿结构,以解决不同材料光学组件在降温过程中因收缩量不同而引起组件连接处产生变形应力,导致光学元件剧烈变形及位置偏移,影响成像质量的问题。该结构包括环形本体,环形本体包括刚性支撑法兰和连接于刚性支撑法兰内周上的配合安装环,刚性支撑法兰的盘面沿周向分别均匀设置有N个螺旋线单元和N个第一连接孔,N个螺旋线单元与N个第一连接孔间隔分布,且螺旋线单元中心与第一连接孔中心位于刚性支撑法兰的不同周向位置处;螺旋线单元包括第二连接孔和阿基米德螺旋槽,阿基米德螺旋槽以第二连接孔为中心,并满足阿基米德螺旋线方程,从而在刚性支撑法兰上形成阿基米德螺旋线柔性体。
-
公开(公告)号:CN113588082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778197.1
申请日:2021-07-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轴棱镜色散型高光谱成像仪的高精度快速装调方法,解决现有偏轴棱镜色散型高光谱成像仪存在装调设备复杂、装调难度大以及装调时间长的问题。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装调基准偏轴球面镜;步骤二、对其他偏轴球面镜进行装调;步骤三、获取各偏轴球面镜球面的球心坐标;步骤四、固定各偏轴球面镜;步骤五、完成系统的装调。本发明装调方法通过三坐标测量仪与点源显微镜互相配合,可实现各偏轴球面镜的六自由度调整,进而可快速高精度的实现偏轴棱镜色散型光谱仪的系统装调。
-
公开(公告)号:CN112782831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125419.X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IPC: G02B7/182 , G02B5/08 , B22F10/00 , B22F5/00 , B22F10/64 , B22F10/66 , B33Y10/00 , B33Y40/20 , B33Y8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增材制造高度集成的金属反射镜及其加工方法,解决现有反射式系统中金属反射镜组件存在零件数目多、装调难度大、装调周期长、轻量化程度低和结构强度弱的问题。该反射镜包括采用相同材料由增材制造一体打印形成的反射镜支撑架、第一反射镜面、第二反射镜面、安装凸耳和背部安装凸台。反射镜支撑架的内部设置为镂空晶格结构,外部设置有金属加强层。该反射镜将三反或四反系统中的两块同侧反射镜及其支撑结构集成为一个零件,可大幅降低装调难度,缩短装调周期。同时,该金属反射镜采用增材制造打印,可突破传统机械加工的局限,进行轻量化及拓扑设计,实现低成本、快速制造。此外,该反射镜组经后处理工艺可用于红外谱段。
-
公开(公告)号:CN112030128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849712.6
申请日:2020-08-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Sagnac型干涉仪组件的镀膜夹具,解决现有Sagnac型干涉仪组件存在制作周期长、成本高以及使用时存在调制度降低的问题。该镀膜夹具包括干涉仪固定组件、镀膜窗口组件和上保护罩;干涉仪固定组件中,夹具法兰盘的端面设置有溅射孔;楔块相对的设置在溅射孔内,且其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抵紧块设置在夹具法兰盘的上端面,且其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孔;调节支座均固定设置在夹具法兰盘上端面,调节螺杆一端伸入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内,另一端穿过设置在调节支座上的螺纹孔,与调节支座螺纹连接;镀膜窗口组件包括四个窗口刃片,四个窗口刃片依次首尾排布设置在溅射孔内;上保护罩设置在夹具法兰盘的上端面。
-
公开(公告)号:CN112013954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934707.5
申请日:2020-09-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曲面棱镜的offner高光谱成像系统,解决现有此类非共轴光学系统存在加工精度要求高、装调空间紧凑、相位调整难度大的问题。该成像系统包括基板、编码组件、光学单元、探测器组件和第一精测镜组件;光学单元包括多个曲面棱镜,各曲面棱镜均采用方形曲面棱镜,曲面棱镜通过柔性支撑装置安装在基板上;在柔性装置上设置第二精测镜组件用于装调过程中监测光学单元中各组件的空间角度;第一精测镜组件安装于基板上,用于该offner高光谱成像系统与其他系统集成装配时,监测整机的空间角度。各光学元件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并通过柔性支撑装置保证各光学元件在复杂力热环境下具有较高的面型精度和位置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296312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10425483.2
申请日:2019-05-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并联机构两自由度冗余驱动的相机调整装置,解决现有相机调整机构存在驱动轴累计误差,导致机构运动精度下降的问题。该装置中,动平台组件包括动平台和旋转支架,动平台的上表面用于安装密封相机,旋转支架设置在动平台的下表面上;中间约束支链的一端与旋转支架铰接,另一端与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固定支架与安装基板固定连接;第一驱动支链和第二驱动支链结构相同,其一端与旋转支架铰接,另一端与固定支架形成移动副;第三驱动支链和第四驱动支链结构相同,其一端与动平台铰接,另一端与固定支架形成移动副;第一电机组件、第二电机组件、第二电机组件、第四电机组件结构相同,用于驱动移动副运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