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联轴结构及装配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48069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51192.7

    申请日:2023-04-24

    IPC分类号: F16D3/50

    摘要: 本申请属于高速旋转机械转子连接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联轴结构及装配方法。柔性联轴结构包括:前轴、转接轴、前轴锁紧螺母、后轴锁紧螺母、球形凸环、球形凹环、中介传动套齿、中介传动套齿锁紧螺母、后轴、卡环以及卡圈。本申请的柔性联轴结构,采用中介传动套齿,在稳定传输扭矩的同时,提高了对转子不同心度及轴线偏斜度的调节裕度;对径向空间的占用较少,可用于结构布局空间紧凑的旋转机械,如果用于航空发动机压气机轴与涡轮轴的连接,将给燃烧室及中间支点轴系留出足够的设计空间,同时轴心空间利于低压转轴的设计;拆装方便,成本低廉。

    一种可在试验台架上更换的整流机匣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302739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196868.5

    申请日:2020-10-30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在试验台架上更换的整流机匣结构,包括:外机匣前段、外机匣后段和内机匣,外机匣前段、外机匣后段和内机匣分别与试验台架固定连接;由对开式的整流机匣左半段和整流机匣右半段构成的整体式整流机匣,整流机匣的上端具有前止口和后止口,前止口用于对外机匣前段进行定位,后止口用于对外机匣后段进行定位,整流机匣的下端与内机匣定位,其中,整流机匣在圆周方向上设有多个连接螺钉,连接螺钉穿过前止口和后止口分别与相对应位置的外机匣前段和外机匣后段连接。本申请所提供的整流机匣结构与现有的整流机匣结构相比,采用可拼合的整体式整流机匣,整流机匣可实现试验台架上直接更换,不破坏测试引线,降低试验成本和试验周期。

    一种发动机高压涡轮导向叶片冷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11100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1046749.0

    申请日:2022-08-30

    IPC分类号: F01D9/02 F01D25/12

    摘要: 本申请属于非变容式发动机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高压涡轮导向叶片冷却结构,包括:根部冷却气进孔,位于叶片根部,与燃烧室内环冷却气连通;尖部冷却气进孔,位于叶片尖部,与燃烧室外环冷却气连通;多个气膜孔,分布在叶片叶盆、叶背侧;多个冷却进气腔,位于叶片内部,侧壁具有多个冲击冷却孔,沿叶片弦向分布,其中,靠近叶片前缘的部分冷却进气腔与根部冷却气进孔连通,靠近叶片后缘的部分冷却进气腔与尖部冷却气进孔连通;多个冲击冷却腔,位于叶片内部,绕叶片周向分布;各个冲击冷却腔与相应部位的气膜孔、冲击冷却孔连通。

    一种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双层壁转子叶片

    公开(公告)号:CN11499188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916894.3

    申请日:2022-08-01

    IPC分类号: F01D5/18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双层壁转子叶片,包括:转子叶片,其内具有冷却气进气腔、多个冲击冷却腔,其中:冷却气进气腔连通到转子叶片根部榫头部位的冷却气进气孔;各个冲击冷却腔环绕在冷却气进气腔的外侧,其内具有扰流柱,与冷却气进气腔间通过冲击冷却孔连通,以及与转子叶片外壁的冷却气膜孔连通;对应于各个冲击冷却腔的扰流柱有两列,沿转子叶片的轴向分布;对应于各个冲击冷却腔的冲击冷却孔有两列,沿转子叶片的轴向分布,其中,一列位于对应冲击冷却腔靠近转子叶片前缘的一侧,另一列位于对应的两列扰流柱之间;对应于各个冲击冷却腔的冷却气膜孔有一列,沿转子叶片的轴向分布,位于对应冲击冷却腔靠近转子叶片尾缘的一侧。

    一种锯齿冠低压涡轮工作叶片抗错位能力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3867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467275.5

    申请日:2023-04-26

    摘要: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锯齿冠低压涡轮工作叶片抗错位能力评估方法。包括:步骤一、计算锯齿冠低压涡轮工作叶片叶冠错位发生时,每个参与堆叠叶片的叶冠周向位移;步骤二、根据所述叶冠周向位移建立参与堆叠叶片的第一叶冠受力计算模型;步骤三、通过受力分析建立参与堆叠叶片的第二叶冠受力计算模型;步骤四、根据所述第一叶冠受力计算模型以及所述第二叶冠受力计算模型,计算出叶片抗错位能力评价指标。本申请建立了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与叶片主要结构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能够指导叶片设计和迭代优化,降低叶片设计验证成本,解决了锯齿冠叶片抗错位能力很难评估的问题;计算量少,周期短,可操作性强。

    一种航空发动机涡轮导向叶片缘板冷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492643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21825.1

    申请日:2022-11-15

    IPC分类号: F01D9/02 F01D25/12

    摘要: 本申请属于非变容式发动机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涡轮导向叶片缘板冷却结构,包括:缘板,其内具有空腔,其外侧壁具有多排冲击孔,其内侧壁具有多排气膜孔;多排扰流柱,在空腔内设置,支撑在外侧壁、内侧壁之间;其中,各排冲击孔与空腔连通,交错分布;各排气膜孔与空腔连通,交错分布;各排扰流柱,交错分布;每个冲击孔由四个扰流柱环绕;每个气膜孔由四个扰流柱环绕;相临近的冲击孔、气膜孔间,间隔一个扰流柱。

    一种可在试验台架上更换的整流机匣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302739B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011196868.5

    申请日:2020-10-30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在试验台架上更换的整流机匣结构,包括:外机匣前段、外机匣后段和内机匣,外机匣前段、外机匣后段和内机匣分别与试验台架固定连接;由对开式的整流机匣左半段和整流机匣右半段构成的整体式整流机匣,整流机匣的上端具有前止口和后止口,前止口用于对外机匣前段进行定位,后止口用于对外机匣后段进行定位,整流机匣的下端与内机匣定位,其中,整流机匣在圆周方向上设有多个连接螺钉,连接螺钉穿过前止口和后止口分别与相对应位置的外机匣前段和外机匣后段连接。本申请所提供的整流机匣结构与现有的整流机匣结构相比,采用可拼合的整体式整流机匣,整流机匣可实现试验台架上直接更换,不破坏测试引线,降低试验成本和试验周期。

    一种核心机试验用后机匣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304622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310509.8

    申请日:2020-11-20

    IPC分类号: G01M15/02 G01M15/14

    摘要: 本申请属于发动机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核心机试验用后机匣。该后机匣包括承力机匣(1)与隔热件(2),承力机匣(1)包括外层机匣(11)、内层机匣(12)与支板(13);隔热件(2),包括相同的两部分,每一部分包括外流道板(21)、内流道板(22)与整流叶片(23);其中,整流叶片(23)的截面为U型结构,且沿隔热件(2)的轴向开口,两个隔热件(2)沿轴向对接后,整流叶片(23)能够将支板(13)包围,且隔热件(2)的外流道板(21)与内流道板(22)均位于承力机匣(1)的外层机匣(11)与内层机匣(12)之间。本申请可以有效的降低隔热件和承力件温度至金属材料适用温度范围,极大的提高了后机匣的耐温能力。

    一种涡轮盘隔热罩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48188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031666.7

    申请日:2024-01-09

    IPC分类号: F01D5/08

    摘要: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涡轮盘隔热罩结构,包括:涡轮盘以及涡轮盘隔热罩;其中,涡轮盘隔热罩罩在涡轮盘上,并与涡轮盘的盘面形成冷却腔;在所述冷却腔内,涡轮盘隔热罩的表面上周向设置多个整流肋,每个整流肋与涡轮盘隔热罩的表面形成冷气通道;冷气通道的轴线与涡轮盘位于所述冷气通道中点位置处的径向线形成预设夹角,在冷气通道的径向内侧具有进气孔,在冷气通道的径向外侧具有排气通道,本申请通过设计具有冷气通道的倾斜的整流肋,倾斜的整流肋在转子旋转过程中给予冷却腔气体径向以及切向分力,起到给冷却空气增压的作用,使冷却腔的冷却气体的流速增大,从而增加冷却效果。

    一种航空发动机涡轮导向叶片缘板冷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492643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421825.1

    申请日:2022-11-15

    IPC分类号: F01D9/02 F01D25/12

    摘要: 本申请属于非变容式发动机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涡轮导向叶片缘板冷却结构,包括:缘板,其内具有空腔,其外侧壁具有多排冲击孔,其内侧壁具有多排气膜孔;多排扰流柱,在空腔内设置,支撑在外侧壁、内侧壁之间;其中,各排冲击孔与空腔连通,交错分布;各排气膜孔与空腔连通,交错分布;各排扰流柱,交错分布;每个冲击孔由四个扰流柱环绕;每个气膜孔由四个扰流柱环绕;相临近的冲击孔、气膜孔间,间隔一个扰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