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31002B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310131961.1
申请日:2013-04-16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 , 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机舱灭火系统,包括控制主机、NOVEC1230气体灭火系统,还包括控制柜火探灭火系统,所述控制主机连接NOVEC1230气体灭火系统以及控制柜火探灭火系统,所述NOVEC1230气体灭火系统用于保护整个风电机舱除控制柜以外的空间,通过控制主机激活灭火动作;所述控制柜火探灭火系统用于保护机舱控制柜内的密闭空间,独立实现探火灭火过程;所述控制主机可激活机舱NOVEC1230灭火系统,同时可监视并显示上述两个灭火系统的状态。还提供相应的方法。本发明对风电机舱内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分别采取了针对性灭火保护措施大大增强了风电机舱灭火系统的保护功能;整个灭火系统采用NOVEC1230清洁灭火剂,无毒,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3331002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310131961.1
申请日:2013-04-16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 , 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机舱灭火系统,包括控制主机、NOVEC1230气体灭火系统,还包括控制柜火探灭火系统,所述控制主机连接NOVEC1230气体灭火系统以及控制柜火探灭火系统,所述NOVEC1230气体灭火系统用于保护整个风电机舱除控制柜以外的空间,通过控制主机激活灭火动作;所述控制柜火探灭火系统用于保护机舱控制柜内的密闭空间,独立实现探火灭火过程;所述控制主机可激活机舱NOVEC1230灭火系统,同时可监视并显示上述两个灭火系统的状态。还提供相应的方法。本发明对风电机舱内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分别采取了针对性灭火保护措施大大增强了风电机舱灭火系统的保护功能;整个灭火系统采用NOVEC1230清洁灭火剂,无毒,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3606942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310520648.7
申请日:2013-10-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混合液流储能系统,包括通过直流断路器组相连的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和超级电容器组;超级电容器组、双向直流/交流变换器、升压变压器、交流断路器与交流电网依次相连;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包括全钒液流电池、钠硫电池和锌溴电池;超级电容器组为由单体超级电容器串联或并联组成;单体超级电容器为双电层超级电容器或电化学超级电容器。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混合液流储能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分布式发电系统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770651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10028113.2
申请日:2014-01-2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 Y02T9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车辆应急预警救援系统,它包括车辆应急预警救援平台和与所述平台无线通信的若干车载终端,其中:所述应急预警救援平台包括:数据采集服务器、数据存储服务器、预警分析服务器、救援引导服务器,所述各服务器通过网络交换机实现互联,并根据所述车载终端上传的数据完成数据采集、事件存储、预警分析及救援引导;所述车载终端包括主控制模块、总线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定位模块、用户交互模块,所述总线模块通过SPI总线与所述主控制模块双向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定位模块和用户交互模块通过串口与所述主控制模块双向连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上述系统的应急预警救援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606942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310520648.7
申请日:2013-10-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混合液流储能系统,包括通过直流断路器组相连的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和超级电容器组;超级电容器组、双向直流/交流变换器、升压变压器、交流断路器与交流电网依次相连;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包括全钒液流电池、钠硫电池和锌溴电池;超级电容器组为由单体超级电容器串联或并联组成;单体超级电容器为双电层超级电容器或电化学超级电容器。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混合液流储能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分布式发电系统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770651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28113.2
申请日:2014-01-2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 Y02T9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车辆应急预警救援系统,它包括车辆应急预警救援平台和与所述平台无线通信的若干车载终端,其中:所述应急预警救援平台包括:数据采集服务器、数据存储服务器、预警分析服务器、救援引导服务器,所述各服务器通过网络交换机实现互联,并根据所述车载终端上传的数据完成数据采集、事件存储、预警分析及救援引导;所述车载终端包括主控制模块、总线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定位模块、用户交互模块,所述总线模块通过SPI总线与所述主控制模块双向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定位模块和用户交互模块通过串口与所述主控制模块双向连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上述系统的应急预警救援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464388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310445622.0
申请日:2013-09-26
Applicant: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B07C5/3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锂离子电池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多个单体电池的编码信息;步骤2、对多个单体电池进行首次充放电循环;步骤3、依照电池使用环境,对多个单体电池进行一次充放电循环;步骤4、计算步骤2和步骤3中测量的电容量差,电压差,交流内阻差;步骤5、将多个单体电池进行搁置后,采集电池信息后进行一次充放电循环。步骤6、计算步骤3和步骤5中测量的电容量差,电压差,交流内阻差;步骤7、按分类标准进行分档;步骤8、将多个单体电池分组。本发明能够将电池按照相似的性能和性能变化趋势进行筛选,从而最大可能地降低电池衰减不一致的可能,进而保障电池组性能的稳定发挥。
-
公开(公告)号:CN103464388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445622.0
申请日:2013-09-26
Applicant: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B07C5/3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锂离子电池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多个单体电池的编码信息;步骤2、对多个单体电池进行首次充放电循环;步骤3、依照电池使用环境,对多个单体电池进行一次充放电循环;步骤4、计算步骤2和步骤3中测量的电容量差,电压差,交流内阻差;步骤5、将多个单体电池进行搁置后,采集电池信息后进行一次充放电循环,;步骤6、计算步骤3和步骤5中测量的电容量差,电压差,交流内阻差;步骤7、按分类标准进行分档;步骤8、将多个单体电池分组。本发明能够将电池按照相似的性能和性能变化趋势进行筛选,从而最大可能地降低电池衰减不一致的可能,进而保障电池组性能的稳定发挥。
-
公开(公告)号:CN103530750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467353.8
申请日:2013-10-0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资产出入库管理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于尚未入库的网络资产建立档案,并将其档案信息写入系统中,系统按照设定规则生成对应的RFID编码,将RFID编码写入相应的RFID标签中,建立档案信息与RFID标签的对应关系,然后将RFID标签设在网络资产上;2)网络资产入库时,RFID读写器读取该网络资产的RFID标签,获取RFID编码,鉴权通过后,根据编码查找对应的库房位置,将其放入对应的库房;3)网络资产出库时,RFID读写器读取该网络资产的RFID标签,获取RFID编码,鉴权通过后,根据编码查找对应的库房位置,将其从对应的库房中取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管理效率高、安全性高、使用方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489078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67240.8
申请日:2013-10-0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资产管理的各阶段,包括资产新购、库存、配送、更换、监控、报废环节中,采用RFID,对网络资产在各阶段过程中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2)利用RFID编码作为电池信息的标识,进行网络资产的出入库登记、配送登记、更换登记、状态监测及报废登记,并通过运营监控主站实现与外围设备的信息交互,实时跟踪网络资产的运行状态、位置变化及使用状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通过对资产全方位的集中监控管理,解决了现有管理模式下的诸多管理盲点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