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线阻水导体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53342B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010639460.4

    申请日:2020-0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型线阻水导体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0:获取导体截面面积Sth;步骤200:获取单根梯型单丝截面面积S;步骤300:对应获取各层的单根梯型单丝夹角θ=360/n;步骤400:根据中心圆柱导体直径d0、S、θ、以及设定的内外角部圆弧倒角半径r1、r2获取各层单根所述梯型单丝内外弧边半径R1、R2;步骤500:计算当前导体紧压系数η’,并判断是否符合预设导体紧压系数η要求,若不符合要求,调整相关参数并返回上述步骤以重新计算对应参数;步骤600:获取各层所述梯型单丝的宽径比,判断所述宽径比是否符合预设值,若不符合,则调整相关参数。该型线阻水导体设计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型线阻水导体结构参数设计困难和制造工艺成型效果不佳的问题。

    抗压结构、抗压光电缆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5914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731631.X

    申请日:2023-06-1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光电缆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一些已知的固定于深海夹具的光电缆在水压径向压力作用下容易脱离夹具的技术问题,提供抗压结构、抗压光电缆及制造方法。其中,抗压结构能够弯曲成环状,并置于光电缆的内护层和外护层之间,抗压结构包括:多个支撑单元,多个支撑单元沿内护层的周向依次抵顶,支撑单元包括抵接于内护层的第一抵接板和两个侧边板,两个侧边板分别连接于第一抵接板的两端,两个侧边板远离第一抵接板的间距小于第一抵接板的两端的间距;多个第二抵接板,多个第二抵接板沿内护层的周向间隔设置,各第二抵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每相邻的两个支撑单元的相互靠近的两个侧边板连接。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提高抗压光电缆的抗压性能。

    海底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35635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011568968.6

    申请日:2020-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底电缆及其制造方法,涉及电缆技术领域,用于解决海底电缆的弯曲性、柔韧性以及电气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该海底电缆包括海底电缆段和登陆电缆段,海底电缆段包括第一导体,第一导体包括n层第一单丝层,登陆电缆段包括第二导体,第二导体包括m层第二单丝层,m层第二单丝层分为n层第二焊接单丝层和h层第二缠绕单丝层;n层第一单丝层与n层第二焊接单丝层一一对应焊接;h层第二缠绕单丝层按沿径向由内到外的顺序依次缠绕在n层第一单丝层中的最外层第一单丝层外。本发明提供的海底电缆及其制造方法用于提高海底电缆的弯曲性、柔韧性以及电气性能。

    海底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35635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568968.6

    申请日:2020-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底电缆及其制造方法,涉及电缆技术领域,用于解决海底电缆的弯曲性、柔韧性以及电气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该海底电缆包括海底电缆段和登陆电缆段,海底电缆段包括第一导体,第一导体包括n层第一单丝层,登陆电缆段包括第二导体,第二导体包括m层第二单丝层,m层第二单丝层分为n层第二焊接单丝层和h层第二缠绕单丝层;n层第一单丝层与n层第二焊接单丝层一一对应焊接;h层第二缠绕单丝层按沿径向由内到外的顺序依次缠绕在n层第一单丝层中的最外层第一单丝层外。本发明提供的海底电缆及其制造方法用于提高海底电缆的弯曲性、柔韧性以及电气性能。

    缆线卷绕试验设备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623884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393514.X

    申请日:2020-12-03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缆线卷绕试验设备,属于缆线试验设备技术领域,旨在解决当缆线的截面直径较大时,缠绕在地笼上的缆线容易产生损伤的问题。缆线卷绕试验设备包括第一收放装置、第二收放装置和驱动装置,第一收放装置包括第一地笼,第一地笼包括支架和外筒,支架设置在外筒内,支架上设置有多个立柱,多个立柱围设成中心线与外筒中心线共线的内筒;立柱与支架之间通过调节装置连接,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各立柱到外筒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以改变内筒的直径。通过调节装置调节立柱的位置可以改变内筒的直径,当缆线的截面直径较大时,可以将内筒的直径相应调大,这样缆线缠绕在内筒上后,缆线的折弯半径变大,因此缆线不容易产生损伤。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