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脱水造粒药剂、装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19287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619822.8

    申请日:2024-11-1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污泥脱水造粒药剂、装备及方法,药剂包括:复配药剂和硅酸钠;复配药剂的质量为污泥质量的2%‑5%;硅酸钠的质量为复配药剂质量的50%‑60%;复配药剂包括高炉渣和高铁酸钾;复配药剂的高炉渣和高铁酸钾的质量比为10‑20:1。方法包括:将复配药剂加入污泥中,搅拌反应5‑10分钟;将硅酸钠加入污泥中,搅拌20‑30分钟;将完成调理的所述污泥进行压滤和造粒处理,形成污泥颗粒。本发明通过整合和优化污泥的处理流程,不仅提高了处理效率,也减少了环境污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降低操作和维护的成本。

    一种可周转式降板精确定位吊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97359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010668223.0

    申请日:2020-07-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周转式降板精确定位吊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组合式侧模板、底模板、定位连接件和支撑件;组合式侧模板包括由多个方钢拼接而成的矩形框架体;底模板间距设于组合式侧模板下方;定位连接件包括龙骨、定位固定件和支撑固定件;龙骨设于组合式侧模板上方,定位固定件用于连接龙骨和矩形框架体,且定位固定件位于矩形框架体内侧;支撑固定件用于连接支撑件、龙骨和底模板;支撑件设于矩形框架体外侧并设于龙骨与底模板之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效提高了可周转性,且均为固定尺寸构件拼装而成,有效地提高了周转效率,便于成品保护、存放和转移。

    一种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及脱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6419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202898.6

    申请日:2023-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及脱水方法,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升降台、第一脱水机构和第二脱水机构,升降台上方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多个脱水位;第一脱水机构与一号脱水位对应设置;第一脱水机构包括同轴心的支撑组件、储泥组件和脱水组件;第二脱水机构同轴心设置于第一脱水机构下方且与各个脱水位对应设置,升降台与五号脱水位对应的第二脱水机构固定连接;第二脱水机构包括同轴心的支撑组件、储泥组件、脱水组件和离心组件。本发明通过将第一脱水机构和多个第二脱水机构设置成塔形,在进行上层脱水机构脱水同时进行下层脱水机构中污泥的输入,实现由塔顶至塔底先后进行污泥脱水处理,从而提高污泥脱水处理效率和污泥处理量。

    一种可周转式降板精确定位吊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97359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668223.0

    申请日:2020-07-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周转式降板精确定位吊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组合式侧模板、底模板、定位连接件和支撑件;组合式侧模板包括由多个方钢拼接而成的矩形框架体;底模板间距设于组合式侧模板下方;定位连接件包括龙骨、定位固定件和支撑固定件;龙骨设于组合式侧模板上方,定位固定件用于连接龙骨和矩形框架体,且定位固定件位于矩形框架体内侧;支撑固定件用于连接支撑件、龙骨和底模板;支撑件设于矩形框架体外侧并设于龙骨与底模板之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效提高了可周转性,且均为固定尺寸构件拼装而成,有效地提高了周转效率,便于成品保护、存放和转移。

    一种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及脱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64194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311202898.6

    申请日:2023-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及脱水方法,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升降台、第一脱水机构和第二脱水机构,升降台上方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多个脱水位;第一脱水机构与一号脱水位对应设置;第一脱水机构包括同轴心的支撑组件、储泥组件和脱水组件;第二脱水机构同轴心设置于第一脱水机构下方且与各个脱水位对应设置,升降台与五号脱水位对应的第二脱水机构固定连接;第二脱水机构包括同轴心的支撑组件、储泥组件、脱水组件和离心组件。本发明通过将第一脱水机构和多个第二脱水机构设置成塔形,在进行上层脱水机构脱水同时进行下层脱水机构中污泥的输入,实现由塔顶至塔底先后进行污泥脱水处理,从而提高污泥脱水处理效率和污泥处理量。

    基于BIM的智能施工测量放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95612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89716.6

    申请日:2016-1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15/00 G01C1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智能施工测量放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图纸创建BIM模型,并将创建的BIM模型经格式转换后拷贝至BIM移动端,启动基于BIM的智能放样软件后创建测量放样任务;在测量放样现场完成智能全站仪就位工作后,使用BIM移动端连接智能全站仪,通过BIM移动端设定测量参数并控制智能全站仪完成对棱镜的连接及锁定;设定测站后,基于BIM模型进行放样或测量,并将测量放样成果导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BIM的智能施工测量放样方法,提高了测量放样效率及精度。

    渗透性能测试装置和系统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83974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51300.8

    申请日:2022-1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渗透性能测试装置和系统,渗透性能测试装置包括:密封压力卡扣、锁紧件、渗透液收集器、压力容器罩和计量装置;其中,压力容器罩上开设有进水口和排气口,锁紧件能够沿第一方向将试样样品夹紧在渗透液收集器和压力容器罩之间;试样样品与压力容器罩限定出密封腔,通过进水口向密封腔打压,排气口用于排放密封腔内的气体,从试样样品渗流出的液体经渗透液收集器流入计量装置进行计量。本发明中现场人员可根据试样样品密实度的不同,通过进水口向密封腔打入合适的水压,以使液体能够在足够的压力驱动下从试样样品渗流出,并经渗透液收集器流入计量装置进行计量。从而确保渗流试验能够快速地且准确地完成。

    一种不锈钢屋面板及其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05382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11611354.4

    申请日:2018-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锈钢屋面板及加固方法,屋面板包括固定座和多个交错分布的第一不锈钢面板单元和第二不锈钢面板单元,第一不锈钢面板单元和第二不锈钢面板单元均包括依次连接并一体成型的平直部、弯弧部和竖直部,固定座包括互相垂直的侧部和底部,固定座的侧部位于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竖直部之间并焊接,第一竖直部绕过固定座的侧部的顶面并向右侧弯曲,且在第二竖直部的右侧形成U形部,固定座的侧部和第二竖直部共同向右侧弯曲且弯折部向下延伸至U形部内,固定座的底部与底层钢板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自动焊缝机将第一不锈钢面板单元和第二不锈钢面板单元与固定座焊接在一起,提高了屋面整体稳定性,提高了屋面施工质量。

    一种梯形华夫筒内支撑构造

    公开(公告)号:CN222435869U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20812501.9

    申请日:2024-04-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梯形华夫筒内支撑构造,包括:四块侧面支撑板;梯形华夫筒内支撑,其固定在梯形华夫筒内,梯形华夫筒内支撑用于将四块侧面支撑板一一对应地压紧在梯形华夫筒的四个内壁面上;顶部支撑板,其固定在梯形华夫筒内支撑上,梯形华夫筒内支撑用于将顶部支撑板压紧在梯形华夫筒的顶端。本申请中梯形华夫筒内支撑构造自身固定在支撑梯形华夫筒内,利用四块侧面支撑板对梯形华夫筒的四个内壁面进行支撑限位,利用顶部支撑板对梯形华夫筒的顶端进行限位。这样能够防止支撑梯形华夫筒在浇筑过程中发生胀模变形。从而确保现场的浇筑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