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36438B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0627371.7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CN) , 中棉所长江科研中心(CN)
IPC: C12N15/29 , C12Q1/6895 , C12Q1/6851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转基因抗赤霉病小麦OExat‑003的外源插入片段NOS端的旁侧序列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采用如SEQ ID NO.1~5所示的引物和探针,构建了PCR检测方法对转基因抗赤霉病小麦OExat‑003的外源插入片段NOS端的旁侧序列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可以对小麦样品是否含有所述转基因转化事件进行有效筛选,加速对优异转化体的选择,并适用于小麦OExat‑003中转基因转化事件的检测和追溯。
-
公开(公告)号:CN114196781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111683532.6
申请日:2021-12-31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小麦赤霉病抗性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属于植物保护技术领域。分子标记为基于多聚酶链式反应的位点特异性引物,序列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同时提供分子标记在检测小麦赤霉病抗性中的应用,即利用小麦全基因组DNA为模板,以SEQ ID NO.1,SEQ ID NO.2,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的引物对进行双重PCR扩增,扩增产物在1.2%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后获得检测结果,若扩增产物中同时含有P(大小为270bp)和C(大小为400bp)两个条带,则判定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至少达到中抗水平;若只含有C条带,则判定为感赤霉病小麦品种;其他情况,则判定为无效扩增;该方法扩增效率高,扩增时间短,结果易于判定,可应用于小麦赤霉病抗性材料筛选和早期世代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1483643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627371.7
申请日:2022-06-06
IPC: C12N15/29 , C12Q1/6895 , C12Q1/6851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转基因抗赤霉病小麦OExat‑003的外源插入片段NOS端的旁侧序列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采用如SEQ ID NO.1~5所示的引物和探针,构建了PCR检测方法对转基因抗赤霉病小麦OExat‑003的外源插入片段NOS端的旁侧序列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可以对小麦样品是否含有所述转基因转化事件进行有效筛选,加速对优异转化体的选择,并适用于小麦OExat‑003中转基因转化事件的检测和追溯。
-
公开(公告)号:CN114196781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683532.6
申请日:2021-12-31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小麦赤霉病抗性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属于植物保护技术领域。分子标记为基于多聚酶链式反应的位点特异性引物,序列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同时提供分子标记在检测小麦赤霉病抗性中的应用,即利用小麦全基因组DNA为模板,以SEQ ID NO.1,SEQ ID NO.2,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的引物对进行双重PCR扩增,扩增产物在1.2%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后获得检测结果,若扩增产物中同时含有P(大小为270bp)和C(大小为400bp)两个条带,则判定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至少达到中抗水平;若只含有C条带,则判定为感赤霉病小麦品种;其他情况,则判定为无效扩增;该方法扩增效率高,扩增时间短,结果易于判定,可应用于小麦赤霉病抗性材料筛选和早期世代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15725747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211367607.4
申请日:2022-11-03
IPC: C12Q1/6888 , C12Q1/6851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定量检测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的多组合引物、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属于生物安全技术领域。多引物组合为如下4组:用于检测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的qPCR引物组合A、引物组合B、引物组合C、引物组合D。还提供含有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定量检测引物的试剂盒。进一步提供基于定量引物建立的检测方法,可用于单条线虫、感病植物组织、发病土壤中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的定量检测。首次基于转录组学数据开发策略筛选4对特异性引物用于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的定量检测,4对引物均兼具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效率高的优点,对水稻根结线虫病的早期诊断、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的定量检测和指导科学施药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044563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717614.6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中棉所长江科研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棉花SINA E3泛素连接酶基因在提高植物抗旱性中的应用,涉及植物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所述棉花基因为GhSINA12基因,本发明实验研究发现当陆地棉受到干旱胁迫时,GhSINA12基因显著上调表达。同时,表明棉花GhSINA12转基因株系在干旱胁迫响应中具有正调控作用。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沉默表达棉花GhSINA12基因,表明GhSINA12沉默株系在干旱胁迫中的耐旱性明显降低。本发明表明棉花GhSINA12基因可以响应干旱胁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植株的抗旱性,并且可能通过依赖ABA通路来调控植物的抗旱性。本发明为调控目的植物应答干旱胁迫以及培育和筛选抗旱植物提供了新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285401A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810320023.9
申请日:2018-04-11
Applicant: 中棉所长江科研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西部旱区的棉花专用基施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按重量分数为,尿素230~260份,磷酸一铵185~243份,硝酸钾55~60份,磷酸二氢钾55~80份,氯化钾56~65份,硫酸钾51~85份,硼酸20~25份,糖醇锌25~30份,黄腐酸钾15~50份,聚丙烯酰胺30~80份,腐植酸65~80份,地衣芽孢杆菌2~5份,麦饭石粉25~35份,硅藻土2~100份。本发明的棉花专用肥料在西部旱区适用性强、原料选配合理、可提高根系对施肥区肥料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改善根际微生物环境、并能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其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制备方便,制备过程节能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5725747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367607.4
申请日:2022-11-03
IPC: C12Q1/6888 , C12Q1/6851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定量检测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的多组合引物、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属于生物安全技术领域。多引物组合为如下4组:用于检测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的qPCR引物组合A、引物组合B、引物组合C、引物组合D。还提供含有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定量检测引物的试剂盒。进一步提供基于定量引物建立的检测方法,可用于单条线虫、感病植物组织、发病土壤中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的定量检测。首次基于转录组学数据开发策略筛选4对特异性引物用于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的定量检测,4对引物均兼具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效率高的优点,对水稻根结线虫病的早期诊断、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的定量检测和指导科学施药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044563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0717614.6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中棉所长江科研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棉花SINA E3泛素连接酶基因在提高植物抗旱性中的应用,涉及植物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所述棉花基因为GhSINA12基因,本发明实验研究发现当陆地棉受到干旱胁迫时,GhSINA12基因显著上调表达。同时,表明棉花GhSINA12转基因株系在干旱胁迫响应中具有正调控作用。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沉默表达棉花GhSINA12基因,表明GhSINA12沉默株系在干旱胁迫中的耐旱性明显降低。本发明表明棉花GhSINA12基因可以响应干旱胁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植株的抗旱性,并且可能通过依赖ABA通路来调控植物的抗旱性。本发明为调控目的植物应答干旱胁迫以及培育和筛选抗旱植物提供了新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040826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1910267039.2
申请日:2019-04-03
Applicant: 中棉所长江科研中心 ,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 合肥信拓高分子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喷药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设置有射流器的污水管、安装有增压器的喷药管、曝气管;射流器安装在污水管前端,喷药管连接在污水管两侧侧壁上,曝气管连接在污水管顶部侧壁上,喷药管与污水管的连接处位于曝气管与污水管连接处的前端,喷药管喷药方向与污水管内污水流向夹角β为锐角。本发明采用高速流动的污水与高速喷注的注剂汇流来完成污水与注剂的混合,高速流动的污水产生负压加速注剂的喷注速度,以此增强污水与注剂的混合效果,另一方面注剂高速冲入污水中,进一步增加污水的流动速度,使得污水经过喷药管和曝气管时产生的负压压强更大,提高后续喷药混合和曝气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