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5823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780474.1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兰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碳“浅储深埋”地质封存及安全处置方法,针对目前已关闭的大面积煤矿地下采空区空间及深部地层进行开发利用,实现二氧化碳“浅储深埋”。将工业废气CO2从地面高压注入深部地层,实现二氧化碳的深部地质封存;对浅部采空区少量注入常压态CO2,驱赶采空区内部裂隙空间游离态CH4向着抽采孔方向移动,提升封闭矿井废弃CH4资源的开采效率;通过地面覆盖绿植,封闭煤炭开采过程地层垮落贯通裂隙,并对扩散至地表的CO2吸收与固化。如果由于地质作用产生地层断裂而发生CO2泄露灾害时,浅部采空区作为应急地质缓冲储存体或多孔介质吸收体,可防止深部地层封存的CO2快速泄露至地面造成人员窒息伤亡,为人工封堵地层裂隙提供宝贵的应急处置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751409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724795.6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煤层气化空间可燃气体驱替及二氧化碳封存的系统与方法,方法包括:深部煤层气化结束后,通过二氧化碳注入装置以2MPa的低压向注气井内通入CO2,气体收集装置将从燃空区中驱赶出来的可燃气体与CO2进行收集;当产气井处的二氧化碳传感器监测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再小于40%时,完成可燃气体的驱替,此时,关闭气体收集装置,调节二氧化碳注入装置的调压装置,以7MPa的气压向燃空区注入CO2,当产气井处的气压达到7MPa时,关闭二氧化碳注入装置,完成CO2的封存。本发明可有效驱替置换地下空间游离及吸附态的可燃气体,提高资源的回收效率,防止可燃气体发生燃烧及爆炸灾害事故,可有效实现大规模的地质封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1076838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394009.4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自燃隐患区域精准判定的温敏示踪定位方法,属于矿井煤自燃灾害防治技术领域。该示踪定位方法是该方法是将采空区划分为多个区域,在各区域的遗煤上喷施相应的温敏微胶囊,各区域内的温敏微胶囊能在融化温度下释放相应气味的示踪气体,通过示踪气体的气味判断煤自燃隐患区域。本发明的示踪定位方法能准确判定和定位煤自然区域,且实施过程简单,现场施工工作量小,无需专门的检测仪器及专职检测人员,井下工作人员根据嗅觉即可辨识采空区是否发生煤自燃灾害,温敏微胶囊材料的示踪性芯材挥发的气味无毒无害,灵敏度高,绿色安全,可靠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9675218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1811620516.0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火灾时期家用避难舱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电源供给系统、避难室、压风系统、探测联动系统和广播通信系统;所述避难室由垂直墙面悬空设置的耐火板和柔性密封帷幕构成,所述柔性密封帷幕的一端与耐火板密封固定连接,另一端放下后与地面密封连接;压风系统由空气泵,三通电磁阀,进气管路和送风管路组成;广播通信系统由控制主机和广播装置组成;探测联动系统由火灾参数探测单元,显示单元和控制开关组成。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靠性高、安全性好的紧急避难装置,能有效保障高层建筑火灾时期受困人群的生命安全,有效延长救援时机,为成功救援赢得宝贵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9675218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620516.0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2B31/00 , F24F9/00 , H04L12/1895 , H04L5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火灾时期家用避难舱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电源供给系统、避难室、压风系统、探测联动系统和广播通信系统;所述避难室由垂直墙面悬空设置的耐火板和柔性密封帷幕构成,所述柔性密封帷幕的一端与耐火板密封固定连接,另一端放下后与地面密封连接;压风系统由空气泵,三通电磁阀,进气管路和送风管路组成;广播通信系统由控制主机和广播装置组成;探测联动系统由火灾参数探测单元,显示单元和控制开关组成。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靠性高、安全性好的紧急避难装置,能有效保障高层建筑火灾时期受困人群的生命安全,有效延长救援时机,为成功救援赢得宝贵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9630186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569723.8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IPC: E21F5/00 , E21F17/18 , E21F17/1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5/00 , E21F17/103 ,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O2/N2快速抑爆的矿井热动力灾害应急处置装置及方法,包括气体供给系统、区域隔离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爆炸危险性判定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气体供给系统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CO2气化装置、设置在井下的制氮机组和输气管道,所述区域隔离系统包括设置在工作面巷道内的输气管道上的多个单向阀、风幕机和三通电磁阀,所述环境监测系统包括设置在井下工作面巷道顶板上的多个多参数气体传感器,所述爆炸危险性判定系统包括爆炸三角形判定仪。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精巧,能在井下二次灾害发生之前改变危险区域的环境条件,抑制爆炸条件的形成,实现爆炸灾害危险区域隔离,以便在灾害处置的时候最大限度地保障救援人员安全,避免二次爆炸伤害。
-
公开(公告)号:CN11885552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95678.1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瓦斯煤尘爆炸冲击波传播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爆炸探测与控制单元,气囊单元、充气单元、水雾喷淋单元;爆炸探测与控制单元实现探测区域的温度及压力检测,实现水雾喷淋单元与充气单元的联动控制;气囊单元实现冲击波的隔离、缓冲、吸收,切断冲击波的传播,防止爆炸气体扩散;系统工作流程为:采煤工作面巷道发生瓦斯或煤尘爆炸灾害→检测参数判定瓦斯/煤尘爆炸→A型气囊充气→水雾喷淋单元开启,A型气囊海绵层吸水降温→逃生完成→人工远程启动B型气囊,实现灾害区域密闭→灾害应急处置→装置回收;本发明为形成隔离、缓冲、吸收于一体的冲击波传播抑制装置,有效保障了灾害区域作业人员的逃生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9630186B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1811569723.8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IPC: E21F5/00 , E21F17/18 , E21F17/1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O2/N2快速抑爆的矿井热动力灾害应急处置装置及方法,包括气体供给系统、区域隔离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爆炸危险性判定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气体供给系统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CO2气化装置、设置在井下的制氮机组和输气管道,所述区域隔离系统包括设置在工作面巷道内的输气管道上的多个单向阀、风幕机和三通电磁阀,所述环境监测系统包括设置在井下工作面巷道顶板上的多个多参数气体传感器,所述爆炸危险性判定系统包括爆炸三角形判定仪。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精巧,能在井下二次灾害发生之前改变危险区域的环境条件,抑制爆炸条件的形成,实现爆炸灾害危险区域隔离,以便在灾害处置的时候最大限度地保障救援人员安全,避免二次爆炸伤害。
-
公开(公告)号:CN114062427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60428.3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井煤自燃灾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氧化特征温度判定方法,包括,步骤一:基于《GB/T 33304‑2016煤炭燃烧特性试验方法热重分析法》,对预处理的煤样进行热重分析实验,获得样品的热重分析F(TG)曲线;步骤二:采用Origin、Matlab等数学分析软件,分别得到对F(TG)进行一次和二次微分,得到煤样氧化过程质量变化速率函数F(DTG)曲线和质量变化加速度函数F(DDTG)曲线;步骤三:分别在F(DTG)和F(DDTG)曲线上标记其值为零的点(F(DTG)=0,F(DDTG)=0)、极大值点(F(DTG)max、F(DDTG)max)和极小值点(F(DTG)min、F(DDTG)min);步骤四:根据F(DTG)和F(DDTG)曲线上的零点、极大值点和极小值点,分别判定临界温度(T1)、干裂温度(T2)、最大增速温度(T3)、最大质量温度(T4)、着火温度(T5)、最大失重温度(T6)、燃尽温度(T7)。
-
公开(公告)号:CN111076838B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1911394009.4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自燃隐患区域精准判定的温敏示踪定位方法,属于矿井煤自燃灾害防治技术领域。该示踪定位方法是该方法是将采空区划分为多个区域,在各区域的遗煤上喷施相应的温敏微胶囊,各区域内的温敏微胶囊能在融化温度下释放相应气味的示踪气体,通过示踪气体的气味判断煤自燃隐患区域。本发明的示踪定位方法能准确判定和定位煤自然区域,且实施过程简单,现场施工工作量小,无需专门的检测仪器及专职检测人员,井下工作人员根据嗅觉即可辨识采空区是否发生煤自燃灾害,温敏微胶囊材料的示踪性芯材挥发的气味无毒无害,灵敏度高,绿色安全,可靠性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