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注入装置及谷物注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74639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910711986.6

    申请日:2019-08-02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谷物注入装置及谷物注入方法,所述谷物注入装置包括注浆管路,注浆管路包括与注浆钻孔相连通的第一接口及与注浆泵相连通的第二接口,注浆管路上设有位于第一接口一侧的第一闸阀、位于第二接口一侧的第二闸阀、以及位于第一闸阀和第二闸阀之间的第三闸阀,第三闸阀用于向谷物管路中装入谷物。本发明谷物注入装置结构简单,通过注浆管路及多个闸阀即可实现谷物注入和注浆;多个分支管路交替进行谷物注入和注浆,可以实现连续作业,将装入的谷物连续不断地送入钻孔内,大大提高了注浆效率,缩短了注浆时间。

    立井井筒通过强含水厚岩层时涌水水害的治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33519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767679.7

    申请日:2014-12-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16/00 G06F17/5004

    Abstract: 一种立井井筒通过强含水厚岩层时涌水水害的治理方法,包括:(1)对立井井筒所要穿过的强富水厚岩层进行可疏性分析,为建立强富水厚岩层渗流场数值模型提供参数;(2)依据步骤(1)提供的参数,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对研究区内三维含水层系统进行离散处理及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概化,完成强富水厚岩层渗流场数值模型的构建;(3)依据强富水厚岩层渗流场数值模型,考量疏排水效果与排水井数量等之间的关系,确定施工方案;(4)根据所述施工方案,进行排水井施工等操作。藉由本发明方法可以治理在特殊地层中采用普通凿井法施工通过强含水岩层时的涌水水害,且具有技术要求低、施工工艺简单、占用设备少、成本低、工期短等优点。

    TBM施工智能化支护系统及支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6025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094445.9

    申请日:2025-0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BM施工智能化支护系统及支护方法,该支护系统包括包括锚杆支护装置,锚杆支护装置包括锚杆钻装组件、锚杆储存组件和换装组件。锚杆钻装组件包括钻机和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被构造为可受控地沿巷道轴向移动并抵持至装入钻机的锚杆。锚杆储存组件包括锚杆补充通道、弹性件和第二限位件,锚杆储存组件与锚杆钻装组件可拆卸连接,锚杆补充通道内储存锚杆,弹性件驱动锚杆朝向第一限位件移动,第二限位件可移入和移出锚杆补充通道。换装组件用于拆卸或者安装锚杆储存组件。本发明的锚杆储存组件内部预先储存多根锚杆,能够将锚杆快速补充至钻机,提高锚杆支护的施工效率。

    基于矿井建设的无压注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10079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910711580.8

    申请日:2019-08-02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基于矿井建设的无压注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1、在矿井井壁沿断面布置若干注浆孔,每个注浆孔上对应安装有闸阀;S2、打开所有闸阀;S3、对注浆孔按照水平高度由下向上的顺序进行注浆,每个注浆孔注浆完成后关闭对应注浆孔上的闸阀;S4、所有注浆孔上的闸阀关闭后,注浆完成。本发明在注浆过程中为完成注浆的注浆孔上对应的闸阀全部打开,可以有效进行卸压,整个注浆过程可实现无压力状态下的注浆,大大降低了井壁压力,保证了井壁质量。

    立井井筒通过强含水厚岩层时涌水水害的治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33519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410767679.7

    申请日:2014-12-12

    Abstract: 一种立井井筒通过强含水厚岩层时涌水水害的治理方法,包括:(1)对立井井筒所要穿过的强富水厚岩层进行可疏性分析,为建立强富水厚岩层渗流场数值模型提供参数;(2)依据步骤(1)提供的参数,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对研究区内三维含水层系统进行离散处理及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概化,完成强富水厚岩层渗流场数值模型的构建;(3)依据强富水厚岩层渗流场数值模型,考量疏排水效果与排水井数量等之间的关系,确定施工方案;(4)根据所述施工方案,进行排水井施工等操作。藉由本发明方法可以治理在特殊地层中采用普通凿井法施工通过强含水岩层时的涌水水害,且具有技术要求低、施工工艺简单、占用设备少、成本低、工期短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