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沟串联布置的脱硫塔及使用此脱硫塔的脱硫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716659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220918.8

    申请日:2012-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沟串联布置的脱硫塔,包括脱硫前塔和脱硫后塔,脱硫前塔的烟气出口和脱硫后塔的烟气进口连通,脱硫前塔和脱硫后塔的下部浆液出口通过氧化沟连通;还公开了一种脱硫系统,包括氧化沟串联布置的脱硫塔,还包括第一浆液循环泵、第一氧化空气管、第二浆液循环泵、第二氧化空气管、氧化风机和排浆泵。本发明氧化沟串联布置的脱硫塔及使用此脱硫塔的脱硫系统,两个脱硫塔的底部通过氧化沟连通,进出脱硫塔的水和物质在氧化沟中汇聚,因此通过在氧化沟中调节浆液,即可很容易的控制脱硫系统和单个脱硫塔的水和物质平衡,控制简单,且通过两个串联的脱硫塔吸收烟气中的SO2,脱硫效率高。

    双环高效脱硫吸收塔及使用该塔的脱硫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553430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42143.X

    申请日:2012-0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环高效脱硫吸收塔及使用该塔的脱硫系统;本发明的双环高效脱硫吸收塔,包括脱硫外塔和脱硫内塔,所述脱硫外塔上部设有烟气出口,脱硫外塔中部内设有喷淋层,脱硫外塔下部为浆液池,所述脱硫内塔上部设有烟气入口,脱硫内塔中部内设有喷淋层,所述脱硫内塔内套于脱硫外塔,脱硫内塔底部位于脱硫外塔的喷淋层下方且与脱硫外塔连通;本发明的使用上述双环高效脱硫吸收塔的脱硫系统,包括浆液循环泵、氧化空气管、氧化风机、排浆泵和所述双环高效脱硫吸收塔;本发明利用套设在一起的两个不同直径的脱硫外塔和脱硫内塔,在一个塔内实现了两个塔的串联,大大提高了脱硫效率,降低了造价和运行费用。

    带偏流式双相整流装置的脱硫吸收塔

    公开(公告)号:CN102489145B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110447122.1

    申请日:2011-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偏流式双相整流装置的脱硫吸收塔,包括脱硫吸收塔,所述脱硫吸收塔上设有烟气入口,脱硫吸收塔内设有喷淋层,所述脱硫吸收塔内喷淋层与烟气入口之间设有偏流式双相整流装置,所述偏流式双相整流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整流板,所述整流板垂直于烟气入口流向划分区域,每个区域的整流板上均开有筛孔并且靠近烟气入口区域的筛孔密度大于远离烟气入口区域的筛孔密度;根据烟气进入脱硫吸收塔时烟气分布的不均匀性,烟气浓度低、流速低的区域的筛孔密度大于烟气浓度高、流速高的区域的筛孔密度,因此整流板各个区域的烟气阻力不同,烟气通过整流板时被整流均布,从而使烟气分布均匀,提高了脱硫效率。

    气力输送干粉直接加料脱硫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716662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237024.X

    申请日:2012-0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力输送干粉直接加料脱硫系统,包括脱硫吸收塔和气力输送干粉直接加料系统,所述气力输送干粉直接加料系统包括料仓、第一流化风系统、中间仓、连接料仓和中间仓的第一落料管、第二流化风系统、第二落料管、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第二落料管上的插板阀和旋转给料阀、以及喷射器,所述喷射器的出料口通过输料管和脱硫吸收塔下部的浆液池连接。本发明气力输送干粉直接加料脱硫系统,通过气力输送干粉直接加料系统将粉料直接送入脱硫吸收塔的浆液池中,省却了传统湿法脱硫系统中的吸收剂浆液池、吸收剂浆液池搅拌器、吸收剂浆液输送泵等设备,从而可使脱硫系统结构大大简化,系统制造成本低,且系统控制也更简单。

    氧化沟串联布置的脱硫塔及使用此脱硫塔的脱硫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716659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210220918.8

    申请日:2012-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沟串联布置的脱硫塔,包括脱硫前塔和脱硫后塔,脱硫前塔的烟气出口和脱硫后塔的烟气进口连通,脱硫前塔和脱硫后塔的下部浆液出口通过氧化沟连通;还公开了一种脱硫系统,包括氧化沟串联布置的脱硫塔,还包括第一浆液循环泵、第一氧化空气管、第二浆液循环泵、第二氧化空气管、氧化风机和排浆泵。本发明氧化沟串联布置的脱硫塔及使用此脱硫塔的脱硫系统,两个脱硫塔的底部通过氧化沟连通,进出脱硫塔的水和物质在氧化沟中汇聚,因此通过在氧化沟中调节浆液,即可很容易的控制脱硫系统和单个脱硫塔的水和物质平衡,控制简单,且通过两个串联的脱硫塔吸收烟气中的SO2,脱硫效率高。

    烟气脱硫吸收塔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64642A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910103991.5

    申请日:2009-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气脱硫吸收塔,包括塔身,所述塔身的顶部设置有烟气出口,塔身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用于盛放脱硫洗涤液的浆液池;塔身内部横向设置有洗涤液喷淋管,洗涤液喷淋管位于烟气出口的下方且通过循环泵与浆液池相连通,塔身的中部设置有烟气入口,烟气入口位于洗涤液喷淋管的下方,沿向下的垂直方向,至少部分塔身采用环径逐渐增大的外扩喇叭口结构,烟气入口设置在所述外扩喇叭口结构上,塔身采用外扩喇叭口结构设计,消除了吸收塔的入口倾角,将吸收塔烟气入口管道由倾斜改为水平,降低了设计难度,节省了工程项目的材料需求,同时还降低了入口段的压损,达到了优化设计方法、降低施工工程成本、降低吸收塔运行能耗的目的。

    带偏流式双相整流装置的脱硫吸收塔

    公开(公告)号:CN102489145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447122.1

    申请日:2011-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偏流式双相整流装置的脱硫吸收塔,包括脱硫吸收塔,所述脱硫吸收塔上设有烟气入口,脱硫吸收塔内设有喷淋层,所述脱硫吸收塔内喷淋层与烟气入口之间设有偏流式双相整流装置,所述偏流式双相整流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整流板,所述整流板垂直于烟气入口流向划分区域,每个区域的整流板上均开有筛孔并且靠近烟气入口区域的筛孔密度大于远离烟气入口区域的筛孔密度;根据烟气进入脱硫吸收塔时烟气分布的不均匀性,烟气浓度低、流速低的区域的筛孔密度大于烟气浓度高、流速高的区域的筛孔密度,因此整流板各个区域的烟气阻力不同,烟气通过整流板时被整流均布,从而使烟气分布均匀,提高了脱硫效率。

    烟气脱硫吸收塔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64642B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0910103991.5

    申请日:2009-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气脱硫吸收塔,包括塔身,所述塔身的顶部设置有烟气出口,塔身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用于盛放脱硫洗涤液的浆液池;塔身内部横向设置有洗涤液喷淋管,洗涤液喷淋管位于烟气出口的下方且通过循环泵与浆液池相连通,塔身的中部设置有烟气入口,烟气入口位于洗涤液喷淋管的下方,沿向下的垂直方向,至少部分塔身采用环径逐渐增大的外扩喇叭口结构,烟气入口设置在所述外扩喇叭口结构上,塔身采用外扩喇叭口结构设计,消除了吸收塔的入口倾角,将吸收塔烟气入口管道由倾斜改为水平,降低了设计难度,节省了工程项目的材料需求,同时还降低了入口段的压损,达到了优化设计方法、降低施工工程成本、降低吸收塔运行能耗的目的。

    节约型节水低能耗烟气干湿复合除尘脱硫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2666647U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20353925.0

    申请日:2012-07-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约型节水低能耗烟气干湿复合除尘脱硫系统,包括脱硫塔和设置在脱硫塔之前的干式除尘器,所述干式除尘器的出口通过风机与脱硫塔的烟气入口连通,还包括设置在干式除尘器之前的余热回收换热器、设置在风机与脱硫塔之间的节水换热器以及设置在脱硫塔内脱硫区后烟气出口侧的湿式电除尘器,所述余热回收换热器与干式除尘器的入口连通,所述节水换热器的入口与风机出口连通,节水换热器的出口与脱硫塔的烟气入口连通,所述湿式电除尘器的入口与脱硫塔的烟气出口连通,湿式电除尘器的出口与烟囱连通。本实用新型在保证脱硫效率的同时,降低了除尘系统出口粉尘排放浓度,并且将烟气中的余热进行回收再利用,节省占地面积。

    折流式吸收塔浆液池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315690U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20492443.9

    申请日:2011-12-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流式吸收塔浆液池,包括浆液池和浆液循环泵,所述浆液循环泵的入口与浆液池连通,所述浆液池内竖直设置隔泡板,所述隔泡板顶部设有遮液棚,所述隔泡板、遮液棚、浆液池侧壁以及浆液池底壁围成侧面开口的隔泡区域,所述浆液循环泵的入口位于隔泡区域内且浆液循环泵的入口正对隔泡板;本实用新型在浆液池内设置隔泡板和遮液棚,隔泡区域与浆液在底部和顶部完全隔开,使浆液不能从底部或顶部翻入,只能从侧面开口处进入浆液循环泵,增加了浆液流动的路径,从而有效的分离了氧化空气,不含氧化空气的浆液再进入浆液循环泵,防止了氧化空气进入浆液循环泵,保证了浆液循环泵的出力以及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