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82857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541940.2
申请日:2012-12-14
Applicant: 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乙烯高整体性容器暂存库,包括装卸区、脱水验证区、井式贮存区和库内数控行车,所述装卸区可停放屏蔽运输车,所述脱水验证区内设有屏蔽井和脱水验证设备,所述井式贮存区内分布有贮存井,所述库内数控行车的行程覆盖装卸区、脱水验证区和井式贮存区。本发明通过远程操作库内数控行车,实现远程对HIC桶的装卸、脱水验证、转运、暂存等操作,而且将HIC桶隔离储存在贮存井内,非常安全、可靠;本发明根据HIC桶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了暂存库,减少了人员和公众的受照的几率,实现了对HIC桶的安全、可靠、方便、经济的暂存。
-
公开(公告)号:CN102930912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77983.9
申请日:2012-11-22
Applicant: 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IPC: G21F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标放射性洗衣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袋式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和沸石过滤器,所述袋式过滤器的出口和活性碳过滤器的进口连接,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出口和沸石过滤器的进口连接。本发明的滤袋式过滤器可有效去除洗衣废液中的悬浮物和大颗粒杂质;活性炭过滤器能去除废水中的表面活性剂及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截留水中悬浮物,同时能消除洗衣过程产生的悬浮物及废水中合成洗涤剂等有机大分子对沸石的毒害作用;沸石过滤器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特性,其对低放射性废水中的放射性核素离子铯和锶有极好的去除效果;本发明超标放射性洗衣废水处理系统结构简单,系统能耗低,运行成本低,且对超标放射性洗衣废水的处理质量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716659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220918.8
申请日:2012-06-29
Applicant: 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沟串联布置的脱硫塔,包括脱硫前塔和脱硫后塔,脱硫前塔的烟气出口和脱硫后塔的烟气进口连通,脱硫前塔和脱硫后塔的下部浆液出口通过氧化沟连通;还公开了一种脱硫系统,包括氧化沟串联布置的脱硫塔,还包括第一浆液循环泵、第一氧化空气管、第二浆液循环泵、第二氧化空气管、氧化风机和排浆泵。本发明氧化沟串联布置的脱硫塔及使用此脱硫塔的脱硫系统,两个脱硫塔的底部通过氧化沟连通,进出脱硫塔的水和物质在氧化沟中汇聚,因此通过在氧化沟中调节浆液,即可很容易的控制脱硫系统和单个脱硫塔的水和物质平衡,控制简单,且通过两个串联的脱硫塔吸收烟气中的SO2,脱硫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553430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42143.X
申请日:2012-02-23
Applicant: 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环高效脱硫吸收塔及使用该塔的脱硫系统;本发明的双环高效脱硫吸收塔,包括脱硫外塔和脱硫内塔,所述脱硫外塔上部设有烟气出口,脱硫外塔中部内设有喷淋层,脱硫外塔下部为浆液池,所述脱硫内塔上部设有烟气入口,脱硫内塔中部内设有喷淋层,所述脱硫内塔内套于脱硫外塔,脱硫内塔底部位于脱硫外塔的喷淋层下方且与脱硫外塔连通;本发明的使用上述双环高效脱硫吸收塔的脱硫系统,包括浆液循环泵、氧化空气管、氧化风机、排浆泵和所述双环高效脱硫吸收塔;本发明利用套设在一起的两个不同直径的脱硫外塔和脱硫内塔,在一个塔内实现了两个塔的串联,大大提高了脱硫效率,降低了造价和运行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877720A
公开(公告)日:2010-11-03
申请号:CN201010182521.5
申请日:2010-05-25
Applicant: 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征 , 唐小健 , 刘艺 , 杜云贵 , 蒋建华 , 周伟 , 张辉 , 蒋晓玲 , 谢川 , 张汉荣 , 王志伟 , 曾祥宁 , 郭红宇 , 杨刚 , 宋扬 , 周松 , 张帮均 , 欧阳宏 , 刘昆
IPC: H04L2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远程数据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散数据点的曲线构造系统和方法,能够实时获取服务器端数据,并构造为曲线并实时显示;本发明的基于B/S结构的离散数据点曲线构造系统包括通过互联网相互连接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所述服务器端包括:数据源,工业数据并储存;数据访问接口;以及万维网服务器,通过数据访问接口从数据源采集工业数据,并发布到网络;所述客户端包括:数据收发模块,用于与万维网服务器交互数据;以及曲线构造模块,根据用户设定,调用数据收发模块获取的数据,并构造为曲线输出显示;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扩展性极强,客户端可在任何能够连上互联网的地方对服务器端进行访问,维护简便,并能实时刷新工业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1732948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910250891.5
申请日:2009-12-31
Applicant: 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括脱硝反应塔、脱硫反应塔与活性焦再生塔的三段式活性焦烟气净化再生一体化处理系统,所述脱硝反应塔、脱硫反应塔与活性焦再生塔从上到下依次竖直连接,本发明的三段式活性焦烟气净化再生一体化处理系统通过将所述脱硝反应塔、脱硫反应塔与活性焦再生塔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完成烟气净化和活性焦再生的一体化过程,而且能够充分兼顾在处理过程中分离物质的二次利用,同时利用了活性焦自重进行给料,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建设费用低,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三段式活性焦烟气净化再生一体化处理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489145B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110447122.1
申请日:2011-12-28
Applicant: 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偏流式双相整流装置的脱硫吸收塔,包括脱硫吸收塔,所述脱硫吸收塔上设有烟气入口,脱硫吸收塔内设有喷淋层,所述脱硫吸收塔内喷淋层与烟气入口之间设有偏流式双相整流装置,所述偏流式双相整流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整流板,所述整流板垂直于烟气入口流向划分区域,每个区域的整流板上均开有筛孔并且靠近烟气入口区域的筛孔密度大于远离烟气入口区域的筛孔密度;根据烟气进入脱硫吸收塔时烟气分布的不均匀性,烟气浓度低、流速低的区域的筛孔密度大于烟气浓度高、流速高的区域的筛孔密度,因此整流板各个区域的烟气阻力不同,烟气通过整流板时被整流均布,从而使烟气分布均匀,提高了脱硫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794103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210322751.6
申请日:2012-09-04
Applicant: 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循环U型塔脱硫系统及工艺;本发明在U型脱硫塔的浆液池内设置浆液隔离墙,将浆液池分隔为前循环中和氧化池和后循环中和氧化池,同时设置相互独立的前循环脱硫区和后循环脱硫区,前循环中和氧化池、前循环泵和前循环脱硫区共同形成前循环脱硫系统,后循环中和氧化池、后循环泵和后循环脱硫区共同形成后循环脱硫系统,在一个U型脱硫塔内形成相对独立的双循环脱硫系统,烟气的脱硫由双循环脱硫系统共同完成;本发明既保证了较高的脱硫效率,又降低了浆液循环量和系统能耗,并且U型脱硫塔整体布置还降低了脱硫塔高度,简化了双循环脱硫的系统;本发明特别适合于燃烧高硫煤产生的烟气脱硫,脱硫效率可达到99%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2764584A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210287870.2
申请日:2012-08-14
Applicant: 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唐小健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湿式电除尘脱硫系统及工艺;本发明在脱硫塔内利用湿式电除尘器取代现有的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器脱除净烟气中液滴和细微粉尘的能力更强,效率更高,因此达到了非常高的环保排放要求,在保证脱硫效率的同时,提高了脱硫塔的除尘系统效率,降低了脱硫塔出口粉尘排放浓度,达到了国家要求的最新排放标准,湿式电除尘器取代除雾器后,还能解决石膏雨问题,实现多种污染物的联合脱除;另外,本发明还在脱硫吸收区和湿式电除尘器之间增设积水盘,积水盘收集湿式电除尘器的冲洗水后进行循环使用,保证湿式电除尘器冲洗水不直接进入脱硫塔的中和氧化池内,保证了整个系统的水量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02716662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237024.X
申请日:2012-07-10
Applicant: 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力输送干粉直接加料脱硫系统,包括脱硫吸收塔和气力输送干粉直接加料系统,所述气力输送干粉直接加料系统包括料仓、第一流化风系统、中间仓、连接料仓和中间仓的第一落料管、第二流化风系统、第二落料管、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第二落料管上的插板阀和旋转给料阀、以及喷射器,所述喷射器的出料口通过输料管和脱硫吸收塔下部的浆液池连接。本发明气力输送干粉直接加料脱硫系统,通过气力输送干粉直接加料系统将粉料直接送入脱硫吸收塔的浆液池中,省却了传统湿法脱硫系统中的吸收剂浆液池、吸收剂浆液池搅拌器、吸收剂浆液输送泵等设备,从而可使脱硫系统结构大大简化,系统制造成本低,且系统控制也更简单。
-
-
-
-
-
-
-
-
-